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月亮与六便士》

(2019-10-25 20:35:01)
标签:

杂谈

读书

分类: 读书笔记
作者:毛姆

上周四晚上陪子健去图书馆做义工,他签到后我就上楼借书。看到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总觉得是非常熟悉的作品,似乎哪哪都能见到,应该是非常有名的作品吧,于是借回家读。老公看到我读这本书,笑我,开始读名著了。我也拽了一句,唉,人生苦短,还是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多读经典著作吧。听到他说名著,我以为他知道,我问他,你读过吗?他说,没有。看来许多时候,我们对许多著作都是只闻其名不闻其详。说实话,刚读前几章的时候,睡着了好几次,太枯燥了,这到底是小说还是绘画评论呀,我简直不知所云。看到我半天不翻页,老公嘲笑我,你是在读书呢还是在睡觉?我不好意思地笑,都是。直到看到史崔兰先生离家出走,妻子痛哭流涕,委托故事中的“我”去巴黎寻找丈夫要求和解时,我才真正进入到故事中(怎么听起来这么八卦,呵呵)。

一开始史崔兰太太理所当然地认为丈夫是因为有了外遇才离开家的,她对作者说,她可以原谅一切,只要丈夫肯回头。当她最终知道丈夫并不是因为喜欢上了某个女人,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画画,才离开家的,她完全不能理解,从愿意包容变成极度愤恨。也许是因为她很了解自己的丈夫或者说男人,如果他是因为一个女人,那么她和她是处在同等地位的,这么多年的感情再加上两个漂亮可爱的孩子,也许有一天丈夫厌倦了新欢就会回心转意,重新回归家庭,只要她肯等。但是为了理想——她是没有办法跟一个人的理想较劲的。她非常明智地收拾好自己的心情,不管是伤心也好,愤怒也罢,她打定主意不说出来,如果像祥林嫂那样唠叨个不停,恐怕人们对她的同情都会转变成厌恶。她需要自力更生赚钱养活孩子,所以她宁可伪装成被有了外遇的丈夫抛弃的角色,她觉得只有这样才会被大家同情,而不是耻笑,才更容易得到工作的机会。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在被“离婚”时恐怕都会是这几种反应吧,有的沉默,有的一哭二闹三上吊,有的干脆放手,有的磨磨唧唧。前一阵子韩国两对明星夫妻的离婚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对是宋宋CP,男方快刀斩乱麻地昭告天下,不给女方丝毫转圜的余地;女方一直沉默不语,反而得到大家的同情。另一对是具安CP,女方不知是要发泄愤怒还是想挽回爱情,迅速公开了男方一系列的污点,成功地让男方丢了面子和工作,也成功地引起了大众的反感。也许好奇八卦是人类的天性,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家务事吧,何必弄得尽人皆知。看来分手亦是朋友这种事,恐怕只存在于浪漫的爱情剧集中吧。


这下我们知道了,史崔兰先生离家出走的目的是为了画画,为了这一理想他甘愿承受任何事情,包括顶着负心汉的名声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从禁锢他身体和思想的伦敦逃到了巴黎再到马赛,最后到了南太平洋的某个小岛。他过着入不敷出,或者说是非常困难的生活。可他根本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他也根本不在乎成功或者名利。为了画画,他可以牺牲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利益,家庭、爱情这些事都不值一提,他看起来是那么的冷酷无情。你甚至可以说他只不过是一个“搬运工”,为了把眼中看到或者虚幻或者真实的景象通过画笔表现出来,无论如何他就是要画,好像一个溺水的人一样,无论游得好坏只能游才能活。只要有画布、画笔和颜料,他甘愿忍饥挨饿、居无定所、病入膏肓。我们注定做不了艺术家,这种狂热的痴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大部分人还是喜欢按部就班的过日子。其实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只是父亲说画画没有办法糊口,改做了股票经纪人,到了四十岁突然觉醒,重新画画。这似乎是现实中经常发生的事。网友戏称对某事非常热爱,一时半会儿又无法实现的时候,叫做心里种草,看到一处风景,享受一种美食,直到最终达成了愿望,才有可能“斩草除根”,否则的话,哪怕是自己或者别人再怎么使劲压抑,它总有一天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才会有人老大不小了才开始玩游戏、练健美,唱歌、画画或者跳伞吧。子健现在最喜欢的就是篮球,连玩游戏都是在打篮球,他曾经信誓旦旦地说,就算我拦着他,他也要打。所以尽管他的球技并不突出,还会因为训练和比赛影响了上课、学习、成绩,让老师着急,我也不会强迫他放弃。我都能想到,即便他现在被迫放弃了,总有一天会找补回来。这又回到那个老问题上去了,什么是成功,简朴粗陋但是心安的生活,是失败吗?富有奢侈但是焦虑的生活,是成功吗?(不是一概而论啊,只是打个比方。)这还是要看你内心追求的是什么,月亮象征着远大的理想,六便士暗示着苟且的生活,你选哪一个?无论你选哪一个,只要是你最想做的,其实就是成功。


看介绍上说作者是根据高更的经历创作了这部小说,特意上网查找了一下高更的资料,那些画作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除了色彩艳丽之外,一点也看不出它们的好坏来,包括拍出3亿美元天价的《什么时候嫁人?》,不懂历史、不懂绘画、甚至不懂美,当然只能看看热闹了。
 

摘抄:

我一边和一个让我“陪同”的女人聊天,一边想:文明社会的人施展才智,将短暂的生命浪费在无聊的应酬上,这到底是为什么?还真是想不通。就拿今天的聚会来说,你不知道女主人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请这些客人来,而这些客人又为什么不嫌麻烦地偏要来。来客共十位,他们彼此相见时都很淡漠,分开时便觉得如释重负。


倘若以巧舌如簧这个标准衡量一个人,或许查尔斯·史崔兰是愚钝的,但他的智慧足以应付他所处的那个环境,不但能保证他获得适度成功,更能保证他获得幸福。史崔兰太太魅力十足,也很爱她的另一半。我想象着他们的生活:免受各种灾祸的侵扰,诚实、体面而又不失意义,还有那两个规矩、漂亮的孩子,很显然注定会继承他们的血统和地位。他们正不知不觉间变老,看着儿女渐渐长大成人,在合适的年龄结婚——一个出落成了漂亮的姑娘,以后生个健康的孩子,做母亲:另一个是帅气的男子汉,显然会成为一名军人。最后,他们光荣退休,过着富足的生活,受到子孙爱戴。他们幸福的一生并未虚度,直到寿满才离世入土。

这肯定就是无数夫妇的故事,故事所述的这种生活方式有一种温馨之感。它让你想起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色的牧场,流过怡人的树荫,最后流入广阔的大海:但大海却是那么平静,那么沉默,那么冷淡,让你突然被一种隐约的不安惊扰。或许这只是我心生的一种怪念头,甚至在那段日子里,这种想法仍旧很强烈。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过一辈子好像缺点儿什么。我认同它的社会价值,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在我的血液中有一种兴奋,它渴望一种更为狂野的生活方式。我觉得这种闲适的快乐中有一种令我焦虑不安的东西。我的心中有一种渴望,想要过一种更加冒险的生活。倘若我能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些变化和无法预料的刺激,我已经做好了奔赴崎岖不平的山崖和暗礁满布的险滩的准备。


旅途中,我忧虑重重地仔细考虑了一下此次的差事。现在我已摆脱了史崔兰太太那副凄凄楚楚的样子,能够更冷静地思考这件事了。我在她的行为中发现了一些矛盾之处,这让我感到疑惑。她很伤心,但是为了激起我的同情,她也能表演她的伤心。她显然准备痛哭一场,因为她预备了大量的手帕。我佩服她的这种深谋远虑,但回想起来,这或许降低了她的眼泪的感染力。我不知道她想让她丈夫回来是因为她爱他,还是怕遭人非议。我怀疑,在她破碎的心中也掺杂着受损的自尊心给她造成的剧痛(当时我还年轻,觉得这是一种很下贱的行为),这种怀疑让我忧虑不安。那时,我尚不知人性有多么矛盾,不知道真挚中藏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藏有多少卑鄙,或是邪恶中藏有多少善良。


苦难能使人性变得高贵,这句话并不对,反倒是幸福有时能让人性变得高贵。多数时候,苦难只会让人变得心胸狭隘,有报复心。


你为什么会认为美——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事物,会像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任由哪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就能捡起来呢?美是一种奇妙的事物,是由灵魂深受折磨的艺术家从世界的混沌中创造出来的。美被创造出来了,但它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懂的。要想认识它,你必须重复艺术家的冒险经历。他唱给你的是一首美妙的乐曲,你要想在心里再听一遍,就得有知识、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


他在追求某种东西,我不知道这种东西是什么,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我又有了那种感觉,而且比以前更加强烈:他好像被什么东西迷住了。他的神智好像不太正常。我觉得他不肯让别人看他的画,是因为他真的对它们没有兴趣。他活在梦里,现实对他毫无意义。我觉得他在画布上作画时,将自己狂热的个性的全部力量都倾注进了作品中,在奋力创作心灵之眼看到的景象时,把一切都忘了;完成之后,或许并非画作本身(因为我觉得他很少将一幅画画完),而是他的激情燃烧尽了,他便对它失去了所有的兴趣。他对自己的创作始终不满意:他觉得和占据他心灵的那副幻景相比,这些画不值一提。


我不知道亚伯拉罕是否真的把自己的生活给毁了。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内心始终平静,这样就算是把自己的生活给毁了吗?成为一名知名的外科医生,年入一万英镑,娶一位美人为妻,这样就算是成功了吗?我觉得这要取决于你赋予生活的意义,你对社会的要求以及你对个人的要求。不过我还是什么话也没说,因为我是谁,又有什么资格和一位爵士争辩呢?


【读书】《月亮与六便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