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书】《刘墉40堂亲子教育课》

(2019-07-20 06:03:45)
标签:

杂谈

育儿

教育

有一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分享的一篇刘墉关于亲子教育的文章,细节我忘了,主要是讲孩子有两个断奶期,第一个断奶期是一岁左右,这个时间的妈妈还比较年轻漂亮,一方面自己还没玩够,另一方面也要在职场打拼,虽然有些不舍,即便孩子哭闹,大部分妈妈都会毅然离开孩子,成功断奶。第二个断奶期是孩子逐渐长大,进入青春期,渐渐要离开家去上学去生活,这时候的妈妈反而有些舍不得,因为人已到中年,对职场有些倦怠,而且在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感情日益浓厚,对孩子的依赖感变重了,所以这次的断奶期对妈妈来说是一个不容易渡过的坎儿。不是有很多新闻报道吗,孩子去上大学,妈妈去陪读去照顾,不仅在国内这样,连在美国的华人家庭也有许多人这么做,即便是孩子离开了家,也要为他打点一切。

看完那篇文章,我深有同感,从一个时刻想让你抱的小宝宝,到急着挣脱你怀抱的青少年,从一个对你甜言蜜语的小朋友,到动辄对你恶言相向的青春期,的确有些失落和难以接受,但是为了他的独立,你的自由,不得不理性的面对。不过呢,我以为还有第三个断奶期,那就是家中的老人。俗话说“隔代亲”,我想正是因为老人的孤独寂寞让他们满腔的爱和热情都聚焦到了孙辈的身上,无怨无悔。偏偏青春期的孩子绝不领情,子健已经多次表示不喜欢姥姥姥爷对他过度的关注,他说,难道我饭也不会吃,路也不会走,衣服也不会穿,非得要他们告诉我吗?!我勉强解释说,他们喜欢你,担心你。愣头青小子说,我不需要!

前一阵儿为了“零食”问题我跟姥爷争论,他向我抱怨,子健周末的时候总是零食不断,吃饭的时候自然就不好好吃,那哪行呢。我心想,这零食大部分不都是你买来给他吃的吗,有什么好抱怨的。我家餐边柜上有个箱子,姥爷经常往里补充零食,海苔、薯片、饼干、面包,甚至又开始买果冻了。以前也跟他说过,那又不是啥好东西,为什么一定要买呢?他只有一句话应对:子健爱吃!所以听到他这么说,我没好气地回他,他吃零食就饱了,饭吃不吃无所谓。姥爷嫌我态度不好,说我不管教子健。我说,他这吃零食的习惯不都是我们(差点就要说“你”了,及时刹车。)给他养成的吗?如果没有零食,他想吃也吃不着。姥爷说,我不是经常看到他在这里翻翻,那里找找吗?如果没有吃的,他又不开心了。我说,你不要总想着他,如果你自己要吃那就买,如果你不吃,那就不要买。千万不要总为了他做什么事。姥爷一本正经地瞪起眼睛说我,你啥时候看到我吃零食了,我从来都不吃那些东西!我没吭声,但是腹诽,你买的那些垃圾食品,自己不吃却给孩子吃,这是爱他还是害他啊!再说了,你让我怎么管呢?一堆零食摆在面前,却让他主动节制,你怎么会期待他有那么好的自制力呢?还有,什么时间又是正确的吃零食时间呢?如果饭不少吃,零食也不少吃,那只有一种结果了——肥胖,到时还要为减肥烦恼。争论过后,姥爷当时不说话,下午就把剩下的几包薯片全给扔了。晚上还罢工,本来说好吃馄饨的,他没好气地说,做什么啊,人家都不爱吃!老妈煮好了馄饨,他又开始骂骂咧咧(他现在唯一能发火的对象就是老妈),你做的什么玩意啊,太不好吃了!老妈耳朵不好,只当没听见。可是没过几天,我又看见有新的零食补充进来了,这次是江米条和猫耳朵。子健因为换了新的牙套,不能吃太硬和大块的东西,而且吃完东西必须刷牙,所以他被迫控制了自己吃零食的次数。姥爷看到这两样东西子健不能吃,又去给他买海苔了,你让我说啥好呐!

我让老公帮我找找刘墉那课,我想听。过几天他给我下载到手机里了,我有空就听,有时子健在旁边玩,也一起听。有一天晚饭时我们聊天,我说,这门课特别好,真应该好好推广一下,让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能听到学习到。子健说,唉,你这个人啊,你觉得好别人不一定觉得好。我说,我算是经常读书(包括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的人,他讲的这些课都很有道理。有些妈妈不见得喜欢读书,现在有这么方便的音频课程,听一听都会有好处的。子健问,他有说让孩子一起听吗?我纳闷,什么意思,没有啊。他说,那我跟你一起听了,你在教育我的时候,我就知道你的套路了,哈哈!我说,那有什么不好,如果你现在就懂得亲子教育的法则,将来自己做爸爸的时候就轻松多了,那时候你会感谢我的。我没说出口的话是,如果你肯跟我一起听,那就是一起受教育了,你会知道你的某些行为是对是错,也会站在妈妈的角度思考问题,根本不用我教育你了啊!

我确实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门课,特别适合新手爸爸妈妈,或者家里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学习。这四十节课,从胎儿时期一直讲到青春期,虽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具体到每一件小事都手把手地教你该如何教养你的孩子,但是至少听了以后,你会对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表现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也会对教育孩子这件事有一些观念上的改变。在这些改变中,妈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难怪以前有一本书就叫《好孩子的成功来自妈妈1%的改变》。讲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要求亲亲抱抱摇摇,那是他与生俱来地对安全感的需求,所以该亲该抱不要犹豫,注意卫生就对了。刘墉说他有个学生,在孩子出生前就请了专门的育儿专家为孩子制定了一套计划,婴儿房的装修、婴儿床的摆放,刻意营造出一个安静的氛围,还有什么时间喂奶,一天喂几次,都要严格按计划执行,不到喂奶时间,就算孩子哭闹也不去管他。其实,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是一个相当“热闹”的环境,他早就熟悉了妈妈的说话声,呼吸声、心跳声,以及外界环境的声音,出生后,如果把他单独放在一个特别安静的环境中,你觉得他会不会害怕呢?他拿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举例,儿子从小就是在大人刻意安排的安静的环境中长大,以至于他中学时外出参加演讲比赛,因为宿舍太吵而睡不着觉,演砸了。女儿呢就是在自然环境中长大,甚至老人家耳背,电视放很大声,她也该睡就睡。结果是大学里的舍友开party,声音震天响,她还可以坐在自己床上看书准备考试。

教孩子说话时,并不仅仅是让他学会说话,同时还是对他的行为、道德、礼仪等多个方面的培养。刘墉举个例子,有个两三岁的小朋友跟妈妈去银行办事,看到取号机好玩,就不停地按键取号,取了一大堆出来。我猜想,许多妈妈看到这一幕要么大骂一声,要么暴打一顿,抱怨熊孩子怎么这么能添乱,这么不让人省心,然后就完事了。但是这个妈妈没有这么做,她把孩子领到取号机前跟他解释机器的功能,然后陪着孩子一起站在机器前等候,给每一个前来取号的人发一张号码,解释、道歉,直到手中的号码纸发完。这样做的效果恐怕比假装没看见,或者打骂孩子要好得多吧,谁能不犯错,重要的是犯错之后你要学会处理接下来的事,还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啊、顶撞啊、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啊、喜欢异性啊、早恋啊等等,父母多少都要开始感到焦虑了。其实,这些事的背后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生理上是荷尔蒙在作祟,心理上恐怕就是他故意跟你作对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急着想表现他们独立的个性,甚至想出去“仗剑走天涯”,但事实上他还没有独立的本事,心里面再狂野,表面上还必须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依靠老爸老妈,这是多么令他们沮丧的事啊。父母只有了解这些知识,才能时刻保持理智,轻声细语,以柔克刚。要放手,尽早让他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工作;要接纳,他是你亲爱的小孩,他也是跟你不一样的人。当然了,也得让他学会换位思考。决不能武断、抬杠,否则他学会的只是提高嗓门大喊大叫,既不客观,也不文明。

最后一讲,刘墉谈到两封听友来信,一个是刚刚高三毕业的学生,说他们这一年住在远离市区的山脚下,每天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学习,没有运动,没有音乐和美术,除了会考试,身体的某些功能恐怕都退化了。另一个是大学老师,说他们这些学生们都是高分考进来的,但是给他们讲同样的故事,跟以前的学生相比,他们面无表情,不知道感动了。联想到那些有名的某某中学,还有不少学校要向他们学习呢,让我这个不懂教育的人都觉得诧异。那里的学生还能叫读书学习吗,不过是一架考试机器,跟生产线上加工出来的产品有什么不同,而且还是标准化作业呢。你能指望这些人去创新、去开拓,去成就丰富多彩的人生吗?

远的不说了,放假初期我跟子健有过一次不愉快,之后我们来了一次长谈,记录下来,您可以看到典型的青春期特征,就让我们边学边用吧。

7.5 青春期 VS 更年期

早上考完试,中午子健大汗淋漓地跑回来,告诉我历史一如既往地好,他估计能上90.

他又开始问我要鞋,我说,别急,等成绩出来我们再来决定下一步要怎么办。

他说下午要去学校打球,两点集合开会。我没理由反对,总比呆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强。

晚上快六点半才到家。

我:一直训练到现在?

子:训练完我和WZN去玩了一会儿。

我:去哪儿玩了?

子:哎呀,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你不要管那么多好不好啊!(第一次不耐烦)

Ok,我不问了,难怪昨天晚上他要跟我换钱,给了我三十元现金,让我微信转给他。

子:对了,我们篮球队明天开始训练,每天下午两点到四点半。

我:周末也训练吗?

子:对呀,我不是说了每天下午吗?

我:可是周末我们约好了跟李叔叔他们去穿越哦,你不去吗?

子:都说了要训练,我还怎么去啊!(第二次不耐烦)

我:训练到什么时候?

子:不知道,还没定。

我:你把老师电话给我吧,我问一下老师。

子:唉,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你为什么不相信我呢?!

我:我只是想确认一下时间,我们不是还要出去旅游嘛,你这时间定了我才好安排啊。

子:我不是说了嘛,我要训练,你们出去玩吧。(第三次不耐烦)

我:你干嘛这么不耐烦,你越是这样我就越怀疑你心里有鬼(这话不该说,呵呵,一下子就点燃了他的火爆脾气)。老师不给家长发通知吗?(以我的经验,这种暑期训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老师应该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不可能这么随随便便就让孩子去了。)

子:他说会发的。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怎么就你这么特殊呢?别的家长都不问,就你要老师电话去问。

我:我只是想知道老师的计划和安排,作为一个未成年人的家长,我不应该了解你的行踪吗?就算你长大了,在我面前也是孩子啊,我还不能问问题了吗?

子:哎呀,给你老师电话,你自己去问吧!(第四次不耐烦)

他给了我老师电话,我虽然不喜欢他的态度,但也没有过多纠缠。想着等两天吧,说不定下周老师就会发通知。

晚饭子健没吃几口,有可能在外面跟同学吃过东西了。

我洗碗的时候,他来找我:妈妈,暑假训练你能每天给我五块钱吗?

我:干嘛啊?

子:买运动饮料。

我:不能节约点,从家里带水吗?

子:每天那么大的太阳,还有那么大的运动量,你不怕我中暑了呀!

我:我怕啊,所以不是让你带水了嘛。那么热的时候喝冷饮或者用冷水冲凉都对身体不太好,甚至很危险。

子:可是我想喝运动饮料,我可以买不冻的。以前去篮球夏令营你们都给我零花钱,这次也给我嘛!

我:你先把你那一堆零钱用掉吧,我就算给你整钱你也会换一堆零钱回来,我看着好烦。等你用完了,我再给你。(他有一个放零钱的盒子,里面塞满了零散的纸币和硬币,但是每次还是拿整钱出去,不肯用零钱。)

子:算了,你不给我,我问老爸要!(第五次不耐烦)

洗完了碗我回房间,子健来找我,要求谈谈心。

子:妈妈,过来坐。

我:干嘛?

子:咱们来说说吧。

我:说什么?

子:就说说刚才那件事嘛,我都说了好多次了,我每天下午要训练,你不相信,我给了你教练电话,你自己可以打电话去问嘛。你还要我怎样?

我:我没说什么啊,有需要的时候我就会去问。

子:那我们训练到什么时候,我还去不去旅游?

我:不知道,我还没问呢。哎,你刚才不是说你不去旅游了吗?

子:你看你,我现在不是来跟你好好谈的吗,你怎么又这样说话。我都不知道我这个青春期要怎么跟你这个更年期沟通了。

我忍住气和笑,说:就像现在这样,用对话沟通。

子: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希望你不要管太多,不要什么事都由你来决定。

我:哎,你凭良心说说,我有管你那么多吗?跟你同学比起来,你难道不是很自由的吗?想不去上课就不去,想不出去活动就不去,我这样还叫管你多吗?

子:现在是这样,以后就不知道了。

我:以后只会更少。

子:为什么?

我:因为我知道你长大了,就算我想管也管不了了。拿刚才那件事来说,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我希望你能站在我的角度思考一下。

子:怎么思考?

我:比如我是孩子,你是妈妈,如果我对你那么说,你会怎么回答。(听课的时候才发现,我这招很不错,刘墉讲了一个例子,他儿子要求去参加音乐剧的庆祝party,说要玩通宵,妈妈不答应,跟儿子僵持,他也是用了这招使儿子明白爸爸妈妈的立场。)

子:那你问吧。

我:妈妈,我暑假每天都去打球,下午两点到四点半,有时可能还会晚一点,可以吗?你怎么回答?

子:让我想想,嗯,我会和颜悦色地说“好的,注意安全,不要中暑了啊。”

我:哈哈,你真好。所以你希望我也能这样回答是吗?

子:是的。

我:好吧。但是我会想到比较多的问题,比如你有书法课要上,你有作业要完成,下学期你是初二了,课业更重,我想让你这个假期加强英语和数学的训练,我们还计划出去旅游,这些都需要安排的呀,我不可能不问的。

子:教练说了,早上写一个小时作业,晚上写一个小时作业。早上还可以安排其他活动。我能不出去旅游吗,干嘛非得出去旅游。

我:想让你看看外面的世界。

子:可是我现在想和同学一起玩,不行吗?

我:当然可以,如果你想这样。(我想起以前看过的文章,他的想法没有错。与其跟着你的喜好去看一堆他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如留待以后他自己或者跟他的朋友一起去看,效果肯定更好。所以周末我和老公都尽量自己出去玩,不带他了。)

子:对了,教练说你还要给我买保险,怕有意外受伤那些的。

我:是呀,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子:不过,教练也说有可能会集体买。

我:你以前参加的篮球夏令营,还要跟家长签合同呢。我觉得你们教练组织你们暑期训练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万一谁受伤了,说不定教练和学校都有责任。

子:不是教练组织的,是我们队员要求的,他不是还花了很长时间说服学校嘛。

我:难怪。对了,你刚才说话的语气非常不好,我是你的妈妈,还可以尽量容忍你,如果你将来跟同事、领导、客户用这种语气说话,不会有人理你的,人家不欠你一毛钱,甚至你还有求于别人,低三下四都来不及,你凭什么趾高气昂的呀。

子:我现在是青春期!要不然你去问心理老师和道法老师啊。

我:问什么?

子:问问他们为什么青春期会是这个样子。

我:也许跟青春期有关,但是既然我们说到这个问题了,我希望你能反省一下,每次在说话之前不要那么冲动,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子:知道了。然后呢?

我:什么然后呢?

子:除了说话方式,你还想说什么?

我:我想说的是,你喜欢篮球是很好的运动,但是能不能只把它当作业余爱好?我和你爸担心你这么热爱篮球,但是并不具备运动天赋,如果你将来只会打球,可是打得又不像你期望的那么好,那时候你后悔了怎么办呀。

子:你怎么知道我打不好呢?

我:你可能会很勤奋,但是就像你以前说的,如果勤奋管用还要天才干什么。

子: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天赋呢?

我:毕竟我们家没有这种基因啊。

子:哎呀,没关系啦,我现在才十三岁,练了不到两年篮球,假如我能活到七十岁,我还有五十多年好活,如果篮球不行,我还有时间做出很多改变啊。(也是刘墉课里听来的,以后人的生命越来越长,他们必须学会终身学习,人到中年时还有勇气进行从骆驼到狮子的转变。这样才是最好的人生!)

我:嗯,你有这样的觉悟就好,至少你有改变的勇气。我看过一本蔡澜先生的书,他说年轻的时候就要去闯去试,等到老了再去后悔吧。你只要让自己过得一天比一天快乐就行了。

子:嗯,我很快乐。你就答应每天给我五块钱嘛!

我:你怎么又旧事重提,我不是说了吗,你先花自己的零钱,用完我再给你。

子:好吧,好吧。

他起身坐在电脑前,就像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玩了起来。

我笑,你看,你总是自说自话。

子:咋了?

我:你说完自己的话就走了,也不管我还有没有要说的。

子:我不是说了“好吧”吗?

看着他的样子,我不禁想,真是长大了,虽然是青春期的刺头,但他肯这样跟我谈,已经是非常好的缓冲方式。

过两天我给老师发信息,因为要确认训练到何时结束,老师回复我,整个假期都要训练,因为开学就有比赛。啊,原来是真的!

随即,我跟子健道歉:对不起,你说的是事实,我不应该怀疑你。

他轻描淡写地说:哎,那有啥啊!

不过,我还是对他说,如果你一开始就好好跟我说,不是那么烦躁,不是那么反对我要老师的电话号码,我可能不会怀疑的。

他嗯了一声,没说话。

我想,我们两个人都要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

【听书】《刘墉40堂亲子教育课》

图片源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