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曾国藩家书》

标签:
杂谈读书 |
分类: 读书笔记 |
以前读过一些文章,都对曾国藩有很高的评价,想起家里有一本小书——《曾国藩家书》,是刚到深圳时买的,从来没读过,现在我把它找出来偶尔读上几页。开始是晚上临睡前读,不行,太催眠了。本来读文言文就够吃力了,再碰上不认识的字,就更不懂了。有时毫无进展,举着书就睡着了;有时读过之后,根本不知所云,什么印象也没留下。后来改早上读,这才觉得读懂了一点点。读到几封家书里有不少督促弟弟们读书的文字,很经典,也值得现代人借鉴,先记录一下。
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
跟着熊逸老师读唐诗的时候,他就提过这么一个问题:读书是目的还是手段?如果是目的,那么读书本身就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乐趣和满足感。如果仅仅是手段呢?也不用觉得惭愧,从古到今,不乏这样的人,即便是李白、杜甫之流的大诗人也不能免俗,他们读书、作诗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当个大诗人,而是博取功名利禄的工具而已。那时候,读好书写好诗,几乎是唯一一条通往社会精英的道路。君不见,李白最好的诗全是泄愤诗。君不见,杜甫虽胸怀天下但是郁郁终生。所以,他们的伟大只有后人欣赏。所以,许多人一边憧憬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一边却嘲笑着他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过着穷困潦倒像乞丐一样的生活。王维就是一个好例子,高官厚禄和舒适田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我们熟知的诗句,“松风吹解带,明月照弹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都是在人家的大庄园——辋川别野里所作,既有佣人干活,又有经济支持,还有闲差一个,凡事不用操心,那才真叫一个“成功”呐。
现在学校里的读书,目的性更强、范围更窄,就是一条——高考。子健的班主任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诉家长,别让孩子玩啦!督促他们学习吧!中考、高考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子健有一次跟我说,初中高中辛苦一点,考上大学就轻松了。我从没有跟他这么说过,相反只是说读好书你会有更多的选择,大学期间更要为了今后的独立生活而努力读书和思考。不知道他从哪里得来的这一观念,功利心十足。但是我也没有底气像蒋勋先生那样,他说自己高中时迷上了《三国演义》,学校的功课自然就落下了,父亲批评他,他说,读书读得好是一种好,读书读得不好也是一种好。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才能,当然就会有不同的人生路,怎么能千篇一律地以“成绩”好坏来论成败和英雄呢!百花齐放才更好看嘛!
跟古人比起来曾国藩这一句话有很平和的心态,显得比较纯粹,很多事由外力决定,能够由我作主的只有读书读得好不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尽人力,听天命。也许“无心插柳柳成荫”,读好了书,顺带着的,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教清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shi三声),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读书说到底还是一个态度问题,只要你想读,在哪里都能读,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酒店,无论是在地铁上还是飞机上,只要你想读书,那么拿出书来沉浸其中,如入无人之境。你要不想读书,恐怕哪里都不能读,就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比如时间不够、场所不好,等等。打游戏需要时间、追剧需要时间、哪怕是发呆也需要时间,这里太吵、那里太热,这会儿困了,过会儿饿了,始终无法开始。
怎么读书呢,有两条金玉良言:读书贵专,读书贵有恒。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
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弟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后信言及已向陈季牧借《史记》,此不可不熟看之书。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章法,但须专耳。
我们总说“艺多不压身”,跟这句“艺多不养身”只换了一个字,意义却大不相同。前者鼓励你多学才艺,哪怕是浅尝辄止,后者只强调一个“专”字。读一些大师的文章时,提到过读书要有自己的“信仰”,某一段时期就研究某一个专题,这样才能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体系”。可惜,我平时极少读专业书,都是以小说为主,虽然读过不少,但是并没有感觉增长了多少见识,扩展了多少体系,总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过,有一点是不得不承认的,因为小说都是“以人为本”,你可以跟随不同的主人公体验(或者说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生,不管你的生活有多么丰富多彩,相信也不可能在现实社会中经历这么宽广而复杂的人生,在书中却可以。我觉得这是读书(尤其是小说)带给人的最大的享受。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今年略好,而未犹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
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幸甚幸甚。
持之以恒,是最难的一件事。拿子健来说,我曾经要求他每天读英语三十分钟,可是做不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有什么不好啊,还不让人休息呀。最近改成了每天五分钟,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呢,短短五分钟照理来说不应该是什么难事了吧,应该很容易坚持了吧。非也!换句话说,不管多长时间,都不是他主动想做的事,而是我强加给他的,所以他是能逃就逃,能躲就躲。就像戒烟、戒酒、运动这些事需要极大的内驱力来克制自己一样,读书、学习也是如此。每天打球他绝对不用人提醒,就算我们反对,他也依然故我。每天追剧他也念念不忘,哪怕明天就考试,“今朝有酒今朝醉”,你就知道持之以恒是多么难的一件事了。支付宝上有个小程序,就叫“小目标”,列出几个看起来无比轻松、无比容易的小目标,你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每天打卡,比如读书、攒钱、早起、运动、赶走坏脾气等等,难就难在“坚持”。就像曾国藩说的那样,不能因为昨天耽搁了,今天给补上,也不能因为明天有事,今天提前做。约定好每天至少读十页书(多则不论),雷打不动,必须完成。你可能会说这多简单啊,读十页书能花多长时间,这点时间还能抽不出来吗?呵呵,真难,不信你试试,总有无数的诱惑等着你,昨天晚了,今天累了,那就明天吧,明天之后还有明天。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便没有得到什么成功的果实,当你回首往事时也可以感到欣慰,至少你努力坚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