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好好活着》

(2019-06-08 06:24:20)
标签:

读书

分类: 读书笔记
作者:陈忠实

这是一部散文集,还有副标题,写给人生路上的自己。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生命对我足够深情;第二章,感谢人生中的经历;第三章,回归简朴的生活;第四章,故乡,心灵中最温馨的一隅;第五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第六章,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从标题不难看出,都是作者的精心之作,其中蕴含着许多的人生哲理。

最让我感到有趣的一篇文章是《旦旦记趣》,因为最贴近我的生活。旦旦是陈先生的外孙,已经长到两岁半了。这个年纪的小朋友,貌似有一点懂事,其实是有许多不懂,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还因为自己的小心思,有一些执拗,因此会被大人教训“不听话”。他们细细观察、暗自模仿,经常会语出惊人,有时令人捧腹大笑,有时令人莫名其妙,有时令人深刻反思。

旦旦贪玩,几乎没有片刻安静的时候,就连吃饭也是手脚不停。陈先生哄他,你不好好吃饭,屁股上都没肉啦!小家伙真听了话,吃一口妈妈递到嘴边的肉,赶紧跑来让爷爷摸摸小屁股,看长肉了没有。吃一口豆腐和蘑菇也来问,看屁股上长豆腐了没,长蘑菇了没,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有一段时间,爷爷上班之前旦旦都要和他告别,这告别可不是简单的一句“再见”就完事了,而是有一套程序,他要跟爷爷握手送别,当爷爷攥住他的小手时,他当即跳着蹦着,另一只手像翅膀一样上下扇着,嘴里连续丢出一串话来:再见!拜拜!巴尼哈!那就这!一开始把爷爷弄得莫名其妙,后来仔细想想,不禁为小朋友的观察力和学习力感到惊奇。“再见”和“拜拜”他早就会说了,自然是爸爸妈妈教的。“巴尼哈”是新疆维吾尔语“再见”的意思,是爷爷奶奶去新疆旅游后,奶奶教给他的。“那就这”呢,纯粹是旦旦根据自己的观察学来的,因为每次家里来了人,爷爷在与客人谈完事情握手告别的时候都会说一句“那就这”,挂电话前也会来这么一句,这应该是陕西人的口头禅。旦旦“厚积薄发”,不知道观察了多久,现在学会了,还非要和爷爷来表演一番。一次当然是不够的,从这天开始,爷爷每次出门都必须和旦旦表演一遍,若是一天出门几次,每次也是少不了的。有一次爷爷因为有急事,匆匆走出家门,忘记了表演仪式,旦旦当即哭起来,哭声大而且强烈,很悲伤的样子。已经下楼的爷爷犹豫一下,还是返回家,弥补了这一仪式,旦旦脸上挂着泪珠,一丝不苟地握手,然后再见、拜拜、巴尼哈、那就这,一个都不能少。

我不禁钦佩起陈先生的举动,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大作家,或者是一个年届花甲的老人,就认为孩子无知,嘲讽孩子多事,漠视孩子的要求,反而是放下身段,不但与孩子亲近,而且尊重孩子的“秩序感”,配合孙子完成这千篇一律的道别仪式,真的令人感动。他还打算用笔记录下来孙子这混沌可爱的状态,每当想到生命的传承和接续,就不禁泰然而乐。如果陈先生不是这么早离世,相信我们一定会读到更多关于旦旦的趣事。

回想子健两三岁时的样子,记忆已经有点模糊了,除了少数几件“刻骨铭心”的事,大部分都已经随时间淡去。不由自主地去翻看那时的记录,看着那些可爱的童言童语,当时的样子立刻浮现在脑海中,尤其显得这种记录的必要和重要,虽然都是琐碎的小事,可是不记下来转眼就会忘记。子健现在已经十三岁了,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深情款款又嗲嗲地说,宝宝最爱妈妈。现在动不动就说“你好烦啊!”我也再不能随心所欲的对他搂抱亲吻,除非他要求“妈妈抱抱”。就连偶尔为了表示亲热,拍拍他的小屁股,也会遭到他的强烈反对。他说,你不要在公众场合拍我的屁股!看起来有些失落,是吗,不过这正是他长大的标志,也是他独立的标志,如果不想让他十年之后还是一个妈宝男的话,我只能尽量配合,主动离开。只在他需要安慰的时候,搂着他聊聊小时候的事。

说到好好活着,想起前一阵子新闻里看到的“又一跳”,高二的男孩子跟同学闹矛盾,老师请家长,妈妈跟老师谈完,开车回家的一路上大概都在数落男孩子,最让我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她居然把车停在高架桥的中间,下车打开车门,对着儿子斥责。男孩抹着眼泪,毫不犹豫地冲出车门,从桥上跳下。妈妈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想要抓住儿子,可惜已经来不及。追悔莫及,我想就是指这样的瞬间吧。

五一放假前一天,我们到了西江千户苗寨,在客栈办理了入住手续后,我打开手机看微信,家长群里老师写了四个人的名字,其中有子健。老师批评道:严重警告,逃学逃课,太随便了,想干嘛干嘛!我心想,不能吧,当真是我不在家子健就闹翻天了?不会吧,他平时去医院调整牙套都跟我说这课很喜欢,那课很重要,轻易不愿意请假的,现在怎么会逃学逃课呢,这反差也太大了吧!我对自己的孩子还是有点了解的,子健不是那么胆大妄为的人。于是,我回老师一句,不知道什么情况,回头跟他沟通一下。问老师要不要写检查,老师说不用,但是要把我教育孩子的谈话录音发给他。我本来想等我们回家以后再处理,可是看到老师给其他家长的留言,意思是当天晚上就得发给他,我只好在微信上给子健留言,请他先准备一下,然后我们通话。晚上七点,子健给我打来视频电话,先说了几句抱怨的话,原来他跟另外两个同学都是按平时的惯例第三节下课后就去篮球训练了,因为那天是放假前一天,最后一节阳光体育课取消,改成自习,而且提前半小时放学,他们不知道。幸好我没有不问青红皂白就去批评他,否则就尴尬了。等他发泄了不满的情绪后,我跟他讲好,一会儿他给我打电话,我进行录音,首先请他讲讲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说说今后碰到同样的问题如何处理。他比我想象的平静,我们更多的是说要尊重老师,下次碰到同样的问题,要多跟老师沟通,不能自由散漫。

回家后我跟子健又聊到这个话题,也说了那个男孩子跳桥的事,他平时也会因为作业多、考试多、烦恼多,随口说句“不想活了”之类的话,我明白他只是说说而已,当不得真,可是那个男孩子也绝对不是处心积虑的寻死,有时候话赶话就会是一闪念酿成的苦果。我借用这本书里的话对子健说,好好活着,活着才有希望,即便是妈妈大错特错,你也要给她一个机会去改正错误。人要是死了可就再也没有机会了,那对妈妈来说是多么残忍的事啊,她的后半辈子就会活在痛苦的深渊。陈先生小时候家庭贫困,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没钱上学,那个年代的人经历的困苦想来比现在的年轻人多多了,他说,面对人生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坎儿,无外乎一个“熬”字应对,熬过去挣过去,坎儿就成了路。这样通透的道理,希望能给在人生旅途中辛苦奔波的年轻人带去勇气与力量。

【读书】《好好活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9.6.7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