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

(2019-03-17 05:52:30)
标签:

读书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作者:毕淑敏

有一次跟老公爬山,边走边听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程,节目里他说曾经遇见一个栏目的铁杆粉丝,跟他说非常喜欢这门课,因为老师讲的很生动,总是把复杂的经济学原理通过案例解释说明,浅显易懂,哪怕是从未接触过经济学的学生也能听懂。与此类似,我发现自己读散文也是这样,那些纯理论的文章或者心灵鸡汤,读过一遍后脑子里一片空白,尽管通篇没有一个生僻字,可是能留下来的东西不多(甚至没有),但是有故事的散文就不同了,不但有深刻的体会,还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就算只读一遍,就算过了很长时间,这些故事依然鲜活。看来,大人也像孩子一样,喜欢有趣的故事。

这本书里有一篇题目是《你为什么而活着》,给我很深的触动。作者接受邀请去一所有名望的大学演讲,之前她已经婉拒了很多次,直到后来执着的校方说这所学校的学生思想非常活跃,会对演讲者提出尖锐的问题,激起了她的挑战精神,于是答应了邀请。当提问的纸条递到了她的手里时,她看到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到过太多言不由衷地假话了。

作者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的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台下先是短暂的寂静,然后传来雷鸣般的掌声。作者接着说:但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 这种意义不是我们从小到大由老师或家长谆谆告诫的人生意义,而是自己为自己确立的人生目标,并且愿意为它奋斗终生。

看到这里我不禁汗颜,因为我从来没有竖立过这种目标。以前是没想过,现在是想不出。每次听别人提到“吃喝等死”这词儿,我都觉得特别刺耳,特别害怕,明知道人家不是在说我,但是我好像是被人发现了心事一样的难堪。我小时候老师和家长似乎也没传达过什么宏伟的目标(除了考上大学这件事),什么人生啊,理想啊,多么羞于启齿啊。每当读到类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警句时,只觉得离自己甚远,我只是苍茫宇宙中极其渺小的一份子,我的能力实在有限,我哪能够得着那么伟大的目标呀。所以,有时候我是真羡慕子健,甚至有点敬佩,尽管我们没有哪个人对他确立人生目标的事情唠叨过,他自己却有十分明确的目标,比如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篮球,以前是NBA,现在是CBA。尽管这目标在我们大人眼里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是小小的他却在顽强地坚持着,每次摔跤,多重多疼都能忍。每天训练,多苦多累都不怕。即便将来不能从事这一行业,也丝毫不能掩盖这段时间的丰盈,等到他回忆过去的时候,一定会为那时候的热情和专注感到欣慰,有一种不虚度的自豪。

接着读书又找回了一点点自信,因为作者提到不仅是中国的青年人在目标这个问题上飘忽不定,就连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也有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虽然有10%的人有近期目标,但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不过,二十五年过去后,这3%的人因为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最后成了社会的精英。

正如作者在另一篇文章里说的那样,每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何况是人呢。现在许多年轻人会给自己列一个遗愿清单,比如蹦极、跳伞之类的极限运动都会“榜上有名”,听起来可怕,实际就是给自己列出一个个目标,要在有生之年去实现。看来还真得好好找找这些目标,尽管我已经人到中年。作者说,只要一个人的目标存在,哪怕他丧失了所有的财产和亲人,他还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存在,他就不会感到孤独和绝望。细细想来,我也不是完全没有目标的人。努力行走、登山、旅行和读书,不外乎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要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不那么粗鄙和庸俗。如果子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就更好了。

《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子健的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