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人与海》

(2019-01-13 05:51:08)
标签:

杂谈

读书

分类: 读书笔记
作者:海明威

在2018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完成了《老人与海》的阅读。12月31日早上醒来,想想那个老人,我不由自主地再一次鼻酸和落泪,问老公,我的眼泪怎么这么多呀!他说,你感情丰富呗。

新概念第二册里有一篇文章,One man in a boat,中文翻译得很好听,独坐孤舟,讲一个人最喜欢的业余爱好是钓鱼,不过他从来没有钓上来什么东东,哪怕是旧靴子。每当他在河边花费整个早上的时间去钓鱼,却拿着空空如也的袋子回家时,朋友们都劝他放弃这项爱好,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这个人就说了,其实他们不知道,我真正喜欢的事并不是钓鱼,而是坐在船里什么事也不做。

钓鱼,对许多男人来说是个不错的业余爱好吧。记得多年前老公有个朋友,大家都叫他程工,特别喜欢钓鱼,海边也去,池塘也去,如果钓上来的鱼多,连出租屋的浴缸里也放不下了时,就请朋友们分享。有时也约着一帮朋友同去钓鱼,那时候老公还特意买了一根钓鱼竿,还有马甲和渔夫帽,煞有介事的,不过我总觉得他是玩票的性质多一点,大部分时候是空手而归,偶尔有鱼上钩。我也跟着去过一两次,看到别人钓上来鱼似乎是一件挺轻松的事,我也忍不住试试,可是要么是鱼竿提早了,要么是鱼饵被吃光了,没有一次成功。于是浅尝辄止,与其盯着鱼竿浪费时间,不如拿本书去看。后来,程工的女儿出国了,结婚了,老两口也都陆续退休了,轮换着去国外照顾孙子。没有了比较专业的同伴,老公钓鱼的热情也渐渐消失了,现在连鱼竿都扔不见了。

看到电视里出海打渔的镜头,基本上都是撒网,然后收网,虽然也有季节或气候的原因,不一定每次撒的网都有收获,但是从来没见过有人出海打渔是用钓鱼的方式(除了玩)。所以当我看到故事中的老人出海竟是钓鱼时,吃了一惊,不知道是那个时代的原因,还是那个地方习惯的原因。老人无疑是经验丰富的渔夫,因为他从来没离开过大海,可是他也是孤独的和缺少运气的。老伴已经去世了,身边也没有儿女一起生活(不知道是本来就没有还是后来离开了,故事没有交代,我们也不好猜测。)。本来船上有个孩子陪着他,可是当老人连续几十天“颗粒无收”的时候,孩子的父母让他离开了老人,去到另外一条正交好运的船上帮忙。没有人能指责孩子的父母,因为对于靠打渔吃饭的渔夫来说,就跟靠天吃饭的农夫一样,没有鱼上钩就意味着没有饭吃。尽管,孩子愿意陪着老人,尽管,老人需要孩子的陪伴和帮助。之前他们曾经有过一次同样的遭遇,那次是连续87天钓不到一条鱼,这次已经持续了84天。在第85天的时候,老人决定把船划得远一点,装上新鲜的鱼饵,在不同深度的海里放下了诱饵。他看到在海面上盘旋的鸟儿,迅速地准确地判断出那里有鱼出没,他跟随着鸟儿,控制着小船,让几根钓索都垂直立于水中,期待着。这次老天没有辜负他,一条大鱼上钩了!大鱼可没有傻傻地一口将鱼饵吞掉,而是不断地试探着,左一下右一下轻一下重一下,老人深知它玩的小把戏,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钓索,耐心地等待。等到大鱼终于咬钩了,老人开始了与它的持久战。老人明白如果用力拉钓索,那么鱼线会绷断,大鱼会跑掉。而且太用力拉钓索的话,大鱼会吃痛,要么游向海底要么跃出海面,前者会使老人不得不放弃,后者会让鱼嘴裂开,鱼钩脱落。所以目前他只能温柔地安抚着大鱼,不断地放着钓索,任凭大鱼拉着小船驶向无边无际的深海。手指抽筋了,手心划伤了,肩膀和背部被钓索勒得疼痛难忍,饥饿和疲劳让老人眩晕恶心,可他唯一能做的事只有坚持下去。就这样坚持了两天两夜,当第三天的太阳升起时,大鱼终于开始绕着小船转圈了,老人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坚强的意志不断地收回钓索,终于将大鱼拉到靠近小船的位置,并且用鱼矛刺中了它的心脏。他终于制服了它!他把它绑在小船边,升起帆,随风返航。

正当我以为故事就要这么结束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大鱼的鲜血吸引了鲨鱼的到来。在白天时,在老人还有武器时,他捍卫着自己和大鱼的尊严,打死了好几条鲨鱼,可是当黑夜来临时,他对那些成群结队而来的鲨鱼再也无能为力了,大鱼被鲨鱼群吃得干干净净。老人终于回到岸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扛着桅杆回到他简陋的窝棚趴在铺着旧报纸的破床上昏睡过去。人们纷纷来看那条大鱼的骨头,从鼻尖到尾巴足足有十八英尺长,谁都没见过这么大的一条鱼,尽管它只剩下了骨架,也丝毫不能减损老人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我像那个孩子一样哭个不停,对精疲力尽的老人既敬佩又心疼,既可怜又无奈。老人却没有掉一滴眼泪,他一定知道眼泪是多么廉价的或是极其奢侈的东西,它既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也不能让消失的大鱼重新回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生活还得继续。不过,孩子说他一定要回来跟老人在一起,他还有很多东西要跟老人学,这是值得高兴的事。

前一阵子读林清玄的文章,他认识的一位化妆师跟他说其实化妆师跟作家有异曲同工之妙,普通的作家只是对文字的堆砌和雕琢,好的作家是对精神的描绘,最好的作家一定是对生命的讴歌。就像这个故事中的老人,他是个普普通通的老人,没有华丽的背景,没有英雄的气概,正如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平平淡淡的一样,可是他在快饿死的时候依然坚守在海上,在跟大鱼周旋时展现了无穷的智慧,在跟鲨鱼搏斗时展现了无畏的勇敢,也许正是这种平淡生活中的生命赞歌让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垂青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子健的话和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