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
标签:
杂谈读书 |
分类: 读书笔记 |
作者:泰戈尔
这两个月的借书都没去图书馆,在楼下流动图书馆还书以后,看到橱窗里有几本书的作者是熟悉的人名,就借了回来,《纠缠》是其中一本。我以前读过泰戈尔的两本诗集,《飞鸟集》和《新月集》,虽然没记住什么诗句,但是印象挺好的。想当然地以为这也是一本诗集,没想到却是小说。
书名叫《纠缠》,我读的时候可是感觉纠结地很。为什么呢?因为读不懂,归根结底是因为不熟悉。人名是长长一串,常常记不住是谁,后来读得多了,才发现有些是简称、有些是爱称或昵称,比如男主人公弟弟的孩子,有好几个名字。还有同一个人名前后却是不一样的字,比如男主人公的弟弟,前面是奈文,后面一直是那温,估计是翻译的问题。地名也是十分的拗口,除了加尔各答算是比较熟悉的以外,其他的都是第一次见。我跟子健讨论这个问题,本意是想说熟能生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他却自信地说,那是你的问题了,我不会有这样的困扰,很容易就能接受。好吧,言归正传,接着说不熟悉的地方,还有宗教和信仰。一方面是他们那些宗教的神灵你不懂,就好比我们民间供奉的有土地、有关公、还有沿海地区比较多的天后宫等等,虽然自己不去拜,但毕竟见过听过。对他们那些可就是两眼一抹黑了,完全不知道是什么,黑天、湿婆,还有干婆呢。另一方面是与神的对话,人与人的沟通还不如人与神的沟通更频繁更亲近,让我这无神论者觉得很陌生。然后就是那个触脚礼也让我觉得很别扭,一个人匍匐在地,用额头去触碰另一个人的脚丫子,或者把那人脚上的尘土抹在自己的额头上,它的本意一定是表示尊敬、尊重,可是抱着一个人的臭脚丫去触碰、亲吻,怎么都让我觉得有些不舒服,哈哈。
硬着头皮读下去,本以为是一个爱情故事,直到看完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通过几个关键词,来了解一下故事梗概吧。
家族
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分别属于两个家族,分别是考什尔家族和吉特尔纪家族。考什尔家族曾经有一段辉煌的黄金时期,后来日渐衰落,他们原先的土地被吉特尔纪家族的地主们占有着。这两个家族的地主们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冲突,冲突的原因不是财富的争夺,而是对神明的膜拜。英语里有一句话,Faith
is often a cause for some people to
fight,意思是信仰经常是导致人们争斗的原因。这对于我们这些不信神的人来说是挺不可思议的事,因为在我们的历史上大凡有这种冲突,无非是为了利益,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土地、财富、权力,这些东西才会让人们打得你死我活。信仰是个什么鬼?具有争强好胜心的考什尔家族所塑造的神像,比吉特尔纪族人所塑造的神像高出二分,吉特尔纪人马上给以回击,为了阻止考什尔家族,他们在运送神像的大道上,日夜兼程地修筑起了一座座巨大的拱门。于是考什尔家族的神像头颅,一次次地撞在这些拱门上难以通过。冲突由此而起,两个家族大打出手,直到考什尔家族濒临毁灭。时间不息,争斗不止。多年后考什尔家族的男人默吐苏登想要娶吉特尔纪家族的姑娘吉姆迪妮时,用脚趾头想想也能猜道,这该是多么的可怕的一件事情。
新郎
被迫抛弃家宅的人,有着很快安置新家的能力,就比如我们的男主人公默吐苏登。他小时候过的是紧衣缩食的日子,长大后凭借自己勤俭节约的精神和善于经营的头脑发家致富。他不但精明,而且谨慎,还获得了“王公”大人的称号。从好的方面说,他是一个严格自律的人,他对待自己和其他员工一样苛刻,在公司里上班从不轻易请假,即便是偶尔请假了,也会主动自觉地扣罚自己的薪水。从不好的方面说,他粗暴、无礼,丝毫不讲情面,就像一个守财奴,不管是对待家里的亲戚或者仆人,没有他的准许,谁也别想拿走他的一针一线。在他的王国里,对于犯错的人,他轻则辱骂,重则驱逐。他是绝对的暴君,人人都怕他。他的母亲在世时催促他结婚,他说没有时间考虑那些事。而当他年过不惑之年功成名就时,宣称自己只喜欢吉特尔纪家族的姑娘。
新娘
此时吉特尔纪家族的景况十分不妙,繁荣昌盛的堤坝早已四分五裂,祖宗分配好仅有的少许财产后就去世了,子孙们却在为争夺巴掌大的土地而争吵不休。女主人公古姆迪妮是吉特尔纪家未出阁的最小的姑娘,四个姐姐在父母在世时都已嫁入高贵的门第,但是因为他们家族的人非常不善于计算,不得不借助高利贷来偿还陪嫁费用(新郎便是债主)。二哥为了学习经营跑去了英国,把家庭的重担全部丢给了大哥,不但帮不上忙,反而越来越能挥霍,最近的一次来信不说别的,只为要钱,家里的景况差不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十九岁的古姆迪妮相貌出众,心地纯洁善良,她把家庭的贫困状况归咎于自己,为此常常向神灵祷告。所以,当考什尔家族的默吐苏登派人来提亲而大哥犹豫不决的时候,她却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立刻就答应了,因为她相信这是神的旨意。
婚姻
我们已经介绍了两个家族的渊源,现在可以理解这次婚姻的意义对于新郎来说是家族的荣誉胜过个人的感情。婚礼之前他就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带着一大帮朋友荣归故里。他们在世袭的土地上寻欢作乐,炫耀着自己的财富和骄傲,丝毫不顾及新娘家的尊严。默吐苏登从来没有真正从心灵接触过女人,在他看来,女人只不过是操持家务或者繁衍后代的机器,对待女人是不需要浪费时间和感情的。婚礼之后,他第一次看见古姆迪妮,不由自主地被她散发出来的无与伦比的美丽和与生俱来的优雅深深吸引,她像是神的化身,让他自惭形秽。可是一贯粗线条的他,不知道如何获取她的芳心,不会说爱更不懂怜惜,他表现出来的不是简单粗暴的命令就是讥刺嘲讽的侮辱。他甚至嫉妒新娘与哥哥之间的深厚感情,怒不可遏地阻止他们之间的来往,在妹妹面前毫不掩饰他作为高利贷者的蛮横,抢走哥哥送给妹妹的戒指,扣下哥哥写给妹妹的信件。这种种劣迹让本就生疏的两人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当他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年龄比自己小得多,却不会乖乖听自己话的姑娘时,不由得怨恨起来。
对于新娘来说呢,这次婚姻的意义是在于奉献,她不向神灵祈求幸福,她是把自己当作牺牲品一样奉献给夫君,就像把自己的灵魂奉献给神。虽然贵为“王公娘娘”,她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能保留属于自己的财产和秘密,甚至不能随便地施舍恩惠。每每受到丈夫的侮辱,她都会痛不欲生,这时才发现原本以为能轻易爱上的丈夫,实际却是困难重重。因为她从小到大虽然生活清贫,但是精神独立而且丰富,她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服自己去接受那个时刻在侮辱别人的丈夫,时刻把别人当作奴隶的丈夫。她的痛苦无处诉说,只能沉浸在膜拜之中。
转机
婚礼之前,一边担心着妹妹的生活,一边担心着债务危机,种种压力让新娘的大哥一病不起。得不到丈夫的允许新娘不能自由地去探望哥哥,她也倔强地不去恳求。被新娘激怒的丈夫生气地把她赶回了老家,并且说没有他的命令就不许回来。在这段没有女主人在家的日子里,他受着“求之不得”和“欲火中烧”的双重煎熬,最终没能抵挡住家中寡居嫂子的诱惑,两人搞到了一起。听到这个坏消息的兄妹二人,去意已决,即便默吐苏登亲自来接新娘回家也遭到了拒绝。正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古姆迪妮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个消息让默吐苏登很高兴,他的财产后继有人了。于是,婆家人十分隆重地把她接回了家。至于后事如何,只能靠读者想象了。也许她会像绝大部分印度妇女一样,对自己的地位低下逆来顺受。也许她会反抗,因为在故事结束前,她跟哥哥说她生下孩子后就会把孩子给他们,自己离开。可是母子连心,那时候的她真能狠心离开吗?
作者
泰戈尔不仅是诗人、文学家,还是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虽出身于富有的贵族家庭,又是最小的儿子,但家庭成员并不溺爱他,使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了英国文学和西方音乐。他在乡村管理祖传佃户时,熟悉了底层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中不乏对弱者和地位低下且处境悲惨的女性的同情。比如在这部作品中,他通过哥哥的口传达出面对斗争的勇气和对未来的期盼。“你必须蔑视他们,抛弃一切羞涩、犹豫、害怕,勇敢地面对社会。家庭内外、社会四周将会掀起谴责的风暴,你要昂起头、挺起胸,屹立在风暴之中。”“我们的时代将很快起变化,我们的行为也要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我们将与普天下的穷人一样生活,那时,你将成为我们穷人的财富。”
前一篇:子健的话
后一篇:【湘西】芙蓉镇景区(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