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

(2018-11-18 05:33:45)
标签:

杂谈

旅游

深圳

分类: 读书笔记
作者:余秋雨

李白的那首《静夜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诗,也是稍有点文化的家庭里父母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时会提及的一首诗,我记得子健一岁多时就会背了,即便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张口就能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词语简单,朗朗上口,可能就是因为它太通俗了,反而让我们忽略了诗中浓浓的思乡情。余秋雨先生说李白一生都在旅行,也没有多少推卸不了的要务,回乡并不太难,但他总也不回去,有日本学者研究后说,李白一生都使自己处于“置身异乡”的体验之中。我觉着他大概也有点“近乡情更怯”的意思,你怀念的也许是记忆深处的一棵树、一条河、一个人,在现实中他们早已变了模样,那么相见不如怀念。

余秋雨先生的家乡是浙江省余姚县桥头乡车头村,他在那里出生、长大、读书,直到小学毕业去上海求学。刚到上海的时候,他经历了一个短暂的语言困难期,上课时用余姚话回答问题,把老师和同学们都搞糊涂了,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幸亏那时十来岁的孩子们都很老实,没有排外也没有轻视,一下课就跟他玩,使他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迅速地度过了语言难关。

一直以来我们对上海人的印象就是他们与生俱来一种优越感,不管到哪里生活都只说上海话。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的住房条件不太好,从刚开始老爸的单身宿舍过渡到在大马路村子里租一间民房,再过渡到老爸单位给分了一间房,等待了好几年的时间。我们那种老楼是一梯(楼梯)六户,左右两边各有三户人家相邻,中间是长长的走廊。我们这边三家里,康师傅家最大,是两间房,另有一间稍大一点的厨房和卫生间。不过他们家孩子也最多,有一男三女四个小孩。我们家是一间房外带一个小厨房和卫生间,中间门住着姓沈的年轻夫妻,他们只有单独的一间房,必须跟康师傅家合用厨房和卫生间。三户人家之外有一扇大门,只要门一关,我们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优点是远亲不如近邻,可以互帮互助,大人之间借个针头线脑的方便,小孩子之间窜门方便。我的外公外婆来西安探亲时,家里住不下,我们就挤到康师傅家的床上。缺点是谁家都没有秘密。比如姓沈的那家,两口子都是上海人,动不动就吵架,我们听不懂他们吵什么,就觉得叽里呱啦那嘴快得跟开机关枪似的,每每都引起我们好奇的眼光。

说到这语言的困难期,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我们的工厂是从大连搬迁到西安的,虽然父母都是湖南人,但他们自觉地回避了家乡话,在厂里是没条件说,在家里又觉得没必要说。周围的邻居大多数是大连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说的也是带着一股浓浓“海蛎子”味儿的话,不是纯粹的大连话,也不是纯粹的东北话(大连在东北是个奇葩,不能混为一谈。),更不是标准的普通话。虽然邻居里也有陕西人,但绝对属于少数“民族”,所以我们也不会说陕西话。从托儿所到小学四年级,我一直上得是家属区里面的学校,大家都说同样的话,谁也没觉得怪异,小学五年级时我转学到了市里的一所小学,刚一开口就被同学们笑话了。我明白是自己的口音有点另类,但没有像余秋雨先生那样迅速地学会上海话以便融入新环境当中,我没有学会西安话(我们叫此地话),只是普通话越来越标准了,大概是周围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大家都习惯用普通话交流吧。从这一点来说,深圳的包容性确是极强的,这也是我们到深圳这么多年都不会讲粤语的主要原因。你可以说这是借口,但是跟广州比起来,深圳的工作场合讲白话的人少之又少,就连跟我们打交道的香港人都十分自觉地、别扭地说起了普通话,我们哪里还需要学白话呢。《故乡》

前一阵子有个朋友准备搬家,跟我说要把旧房子稍微修整一下,其实也没住几年,房间刷白就可以了,主要是楼顶阳台要设计一下,弄个亭台楼阁什么的,有点趣味,这样别人花两千万买你的房子也觉得心甘情愿一点。我悄悄跟老公说,两千万一套房子啊,谁会买,这要是在别的地方,能买好几栋别墅了。他不屑,这是供求关系啊,你觉得贵可以不买,有人喜欢就可以买,没有人强迫你。别的地方房子便宜,你怎么不去买不去住呢?我想想也是,为什么房价那么高了还是有人愿意买,抛开那些炒房的人,大部分还是觉得有需求,因为要在这里长期工作和生活,想让自己有更多的归属感,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城市。简单地说,就是拥有一个家。余秋雨先生也说过,所谓故乡,在一个地方住的久了,这里就是他的故乡。就像老爸,比起湖南老家,他可能更喜欢西安。就像老妈,比起西安,她可能更喜欢深圳。子健从来是毫无疑问地把自己归为深圳人,我们呢,家在深圳,还能做别的想法吗?这里没有分明的四季,但有四季常青的树和四季常开的花。这里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有朝气蓬勃的现在。我们习惯了这里炎热潮湿的天气,也习惯了大部分时候的优良空气,我们习惯了工作时的快节奏,也习惯了闲暇时的爬山徒步和郊游,我们习惯了邻里之间的不相往来,也习惯了呼朋唤友的亲热喧闹。几天前看到微信里一篇文章,深圳被Lonely Planet评为2019年十大最佳旅行城市,而且排在第二位,是中国唯一入选的城市。有网友质疑,Why?在官方评价中,用了这样一些表述来介绍深圳——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城市,中国的“硅谷”,中国最富裕的城市,设计之都,有许多新开的创意场馆和创新企业,大批的创意人才涌入,等等。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如今的国际大都会,今非昔比,除了科技发达商业繁荣,另外还有很美的一面,假如您曾经浏览过我的博客,就知道我们会时常光顾深圳的大小公园,我们有美丽的海岸,还有苍翠的高山,我们有鸟语花香,还有各种展览馆,我们有“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还有“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称号,现在谁还能轻易说我们是文化沙漠地带?


《故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