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宜昌】三峡人家(2)

(2018-10-10 05:40:38)
标签:

杂谈

旅游

三峡人家

宜昌

分类: 祖国各地
【宜昌】三峡人家(2)
登高望远,呈现在眼前的是“三峡第一湾”——明月湾,欧阳修诗云“江上挂帆明月峡”。

【宜昌】三峡人家(2)
郭沫若先生在过石牌远眺第一湾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

【宜昌】三峡人家(2)
向上攀登。

【宜昌】三峡人家(2)
众多游客头顶上的大石牌就是三峡人家的另外一个“第一”,“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据《东湖县志》载:江南有巨石横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来。

【宜昌】三峡人家(2)
石令牌高32米,顶部宽12米,底部宽13米,厚约4米,重达4300余吨,远观之雄伟壮观,气势非凡

【宜昌】三峡人家(2)
其实,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石牌保卫战”!

石牌保卫战是指1943年5月至6月间,发生在湖北宜昌的一场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以弱胜强、并最终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石牌保卫战的意义极其重大,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甚至可以说,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结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宜昌】三峡人家(2)
从侧面才能看出石令牌的特别之处,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宜昌】三峡人家(2)
在这里导游让我们眺望了一下灯影石,原来它们是屹立在山顶的四块奇石,酷似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映衬峰顶时,仿佛灯影戏幕上的人物造型,因此得名。

【宜昌】三峡人家(2)
其中尤以沙僧最负盛名,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可惜在这里看不清楚),呈蘑菇状,重达100余吨,底部的承重截面仅为200余平方厘米,堪称世界奇观。

【宜昌】三峡人家(2)
山上人家。

【宜昌】三峡人家(2)


【宜昌】三峡人家(2)
巴王寨。

【宜昌】三峡人家(2)
全团人里面只有我和老妈两个人去参观了一下巴王宫。

【宜昌】三峡人家(2)
两千多年前,在三峡秀美的山水间,居住着一个神奇的民族——巴族。巴族主要分为廪君蛮和板楯蛮。廪君蛮的首领是巴王,板楯蛮的首领是罗王。他们与三峡地区最美丽的女人鄂水娘从小一起长大。

【宜昌】三峡人家(2)
主战派巴王与秦国军队抗击十几年,最后兵败退守到三峡人家。秦国人妄图消灭巴族,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利用主和派的首领罗王来围攻巴王。鄂水娘得知情况后,赶到巴王寨通风报信。当罗王为了爱情围攻巴王寨时,巴王身负重伤,鄂水娘于是假装背叛巴王,和罗王一起撤军回营。鄂水娘趁着与罗王成亲的机会,亲手杀死了罗王。为了证明巴王的清白,鄂水娘又引颈自杀。罗王的弟弟认为这是巴王的阴谋,再次带兵围攻巴王宫,形势十分紧急。

【宜昌】三峡人家(2)
巴王得知罗王和鄂水娘的死讯后,悲痛欲绝,大彻大悟,他登上城堡,劝告族人们不要自相残杀,否则会亡国灭种。

【宜昌】三峡人家(2)
同时,他又号召巴族要顺应时势,与秦人融合,以达到为天下而和的目的。说完,他毅然割下自己的头颅,以死去唤醒民族的和解。

【宜昌】三峡人家(2)
巴王死后,两支族人捐弃前嫌,融为一体。他们用最隆重的悬棺葬礼,将巴王、罗王、鄂水娘埋在龙进溪的悬崖上。

【宜昌】三峡人家(2)
最后一个巴王死了,最后一个巴人部落消失在烟雨蒙蒙的三峡之中。

【宜昌】三峡人家(2)
他们一部分融为汉人,一部分成为土家人。

【宜昌】三峡人家(2)
这就是一个爱情、一场战争、一个凄美的传奇;一个生和死、战与和的人生哲理。 

果然是有故事的地方啊。

资料摘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