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违》

(2017-08-27 06:00:46)
标签:

读书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王跃文作品

在楼下的流动图书馆借到这书,崭新的、干净的样子让人喜欢。开始还以为是小说,翻开之后才知道其实是一本访谈录。访谈的内容包罗万象,有作者的成长经历,有作者的写作历程,有作者对宗教、信仰、哲学的看法,还有作者的读书感悟。读起来有时觉得沉重,有时觉得有趣,有时觉得伤感。

贫穷是我们这代人对童年的共同记忆。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放学回家,翻过一座山,就能望见家了。可我望着自家屋顶的炊烟,却再也没有力气往前走,饿得坐在山坡上哭。

记得以前读莫言的那本《用耳朵阅读》时就有这样的话,饥饿和孤独是我的创作源泉。读到这本书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饿得坐在山坡上哭,一个过路人扔给他半截红薯就如获至宝。穷得总吃玉米糊糊,以至于现在闻到玉米味就头晕。家里没有午饭吃,前一晚如果有剩菜剩饭都得把厨房门锁起来,防止小孩子去偷吃。就差啃树皮嚼煤炭了,大概他比莫言晚出生几年,没有赶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看见父亲被批斗时的情形。批斗会是在村里祠堂召开的,我父亲和其他的“地富反坏右”全部低头站在台下前排,预备着上台挨批斗。那一天是专门批斗我父亲,其他的五类分子是陪斗的。只听得戏台上有人严厉地高呼一声:把右派分子某某某带上台来!两个青年民兵一人扭住我父亲一只手,推着我父亲飞快地往戏台上冲。上戏台的木板楼梯非常陡,我生怕父亲脚动慢了就被折断。父亲被推到台上,叫人猛踢一脚就跪下了。立马,一根崭新的棕绳子把我父亲五花大绑起来。旧棕绳柔软些,新棕绳很硬很糙更伤人。母亲多年之后说起这事,一直对有人专门拿新棕绳绑我父亲耿耿于怀。人到那个悲惨境地,只求有一根旧棕绳就是安慰了。

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就不敢顽皮,凡事只能在心里想。我自小就是个心事重重的人。

小时,我躺在床上,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大人不明白,我小小年纪,怎么会睡不着。我失眠的毛病,自小就落下了。我失眠的年龄来得太早。

领导的老婆脸上有麻子,他的父亲仅仅因为写了一首打油诗带个“麻”字,就被打成了右派。每次运动一来,父亲就会被揪出来批斗,他们兄弟姐妹在学校里也会受到影响。王跃文说,那个年代经济不发达,所以都是人整人。现在有些领导说老百姓不好管了,很怀念那个时代,话不能乱说,逮着机会还可以发泄私愤。其实中国的老百姓已经是很听话了。


利之所在,趋之若鹜。目前中国官场仍然主导甚至垄断着社会资源的配置。相对来说,官场中谋事,利益最大,风险最小。…… 如果有个一官半职,更不消说了。如果当了官而又能狮子大开口,日子就更好过了。官做得更大些,张嘴气吞山河,跺脚地动山摇,那份飘飘然,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想象的了。

我看现在中国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主要是三个:一是官场腐败,二是财富非法集中,三是贫富悬殊。这三个问题是关联的,最后构成威胁社会的普遍问题就是贫富悬殊。有人笼统地批评仇富心理,却没有追问产生这种心理的病根。应该说仇富心理的原因,既有传统的,也有现实的,当然还有人性弱点方面的。

文学一定要分类吗?我觉得这样很牵强。针对你的问题,我可以确切地说,我绝不劝善。我不是道德家,我很讨厌任何形式的道德说教。我只是提问。我提问,就这样,很简单。不要在我的作品中去寻找答案,也不能要求我在作品中给出答案,因为那是很荒谬的事。我总觉得人们应该警惕那些喜欢给出答案的人,不论是政治上的还是文化上的,那都是一种专制和集权,对人类来说是很可怕的。那些高坐云端只给别人答案、不准别人提问的人,他们是在有意制造愚民。我在作品中想做的,只是用我这一盏灯,照亮我所了解的这一小块地方,烛照这一小块真实,提问,思考,仅此而已。

看过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还有《苍黄》,都是讲官场的故事,有人说这些作品可以当作进入社会的教科书,如何站队,如何上位,如何察言观色,如何拍马屁等等,王跃文说那是对作品的误读。还有人说王跃文是当不了官了才去写小说,他说那是太小看我了,我不写小说了就可以去当官。官场就像一个大染缸,不论是什么样的人,一旦进入这里就会被染黑。新闻里不是常常爆料吗,某官员上午还在开大会义正辞严地说着反腐倡廉的话,下午就被双规了。一个偏远地区的专项扶贫资金,刚到账就被哥几个瓜分了。一个为高速公路剪彩的官,很有可能就是最大的贪污犯。有的人被抓起来后,不是反思他做错了什么,而是后悔他在有权有钱的时候没有做什么。作品里没有答案,只是告诉读者这样一个现实。读书的人多了会不会明理的人就多了,明理的人多了会不会就能慢慢改变这些不正之风了。

《无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