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恺故事》

(2017-06-11 06:00:11)
标签:

读书

丰子恺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作者:丰子恺

家里有几本丰子恺的书,一本是《子恺漫画》,没事时经常翻看,很多画都是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一种意境,作者不愧是中国漫画第一人。还有图画上配的文字,有一些我印象非常深刻,过了很多年也不会忘记,比如“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后来才知道这是出自《诗经》。还有几本丰子恺谈艺术的书,绘画、音乐、建筑等等,偶尔也会看。在图书馆看到这本《子恺故事》,大概翻翻,觉得挺有意思,于是借阅回家。

读完第一篇我就有点愣了,因为它谈论的话题超乎我的想象,是音乐!接着往下看,不是音乐就是美术。而且我有点糊涂了,我以为前面几篇文章中的“我”就是丰子恺,他是弟弟,名叫柳如金,故事是说他小时候对音乐很感兴趣的事。可是接下来几篇中的“我”又成了姐姐,名叫柳逢春。我赶紧改变想法,也许他们的爸爸是丰子恺,因为爸爸多才多艺,钢琴、美术、诗词样样都好,对姐弟俩的学习热情非常肯定,他们提出的任何疑问都会耐心解答,也非常慷慨地买来口琴、风琴甚至小提琴作为姐弟学习的乐器。难道“丰子恺”是笔名吗?不会吧,书中序言部分还特意提到丰子恺的两个孩子,丰陈宝、丰一吟,说明他本来就是姓丰,那这“柳逢春”和“柳如金”又是何许人也呢?上网查了查,嘿,还有不少人跟我同样的疑问,原来啊,这两个人名根本就是杜撰出来的,《子恺故事》是丰子恺先生为了普及音乐和美术的理论知识而编出来的一篇篇小故事。原来如此,真正地寓教于乐。

选取两段分别与音乐和美术有关的文字,与友分享。

他扫到梅树旁边,大概觉得腰酸,一手搭在东边的梅树干上,一手扶着扫帚,暂时站着休息。我觉得这光景很可入画:一片雪地里长着一株老梅,梅树上开着同雪一样白的梅花,一个老翁扶着扫帚倚在树旁。这不是一幅很动人的图画么?
但是爸爸从里面出来,向庭中一望,却高声地唱道:“do re mi fa sol la si!”
我忍不住笑起来,惊讶地问道:“爸爸为什么对着扫雪的王老公公唱了音阶?”
爸爸答道:“我们小时候学唱歌,先生教我们唱音阶,用“独、揽、梅、花、扫、腊、雪”七个字。现在王老公公不是在那里“独揽梅花扫腊雪”么?”


秦先生提高了声音说:“现在我告诉你们两句话:第一,图画不仅是赏心悦目的东西,实是一种苦工。第二,图画的用处不在乎直接地用作奋斗的工具,乃在乎间接地修养人的心目,使人的生活健全。……学图画的目的就是要操练正确而又美观地描写一切物象的本领,岂不是一件苦工吗?……图画的大用处,在于间接地修养上。我们用苦功练习眼力、手力、心力,养成了能够明敏地观察,正确地描写,美满地表现的能力,然后拿这明敏、正确、美满的能力去应用在我们一切的生活上,使我们的生活同良好的美术品一样地善良,真实,而美丽。”


《子恺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