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亲一下》

标签:
读书杂谈育儿 |
分类: 读书笔记 |
作者:九把刀
看过由九把刀的两部作品改编成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等一个人咖啡》,这还是第一次看他的书,并不是小说,而是妈妈生病时,他陪护在旁边写成的文字,叫作“陪伴文学”。
2004年,九把刀的妈妈查出罹患血癌,不幸中的万幸是查出的时间比较早。妈妈住院,一共进行了四次化疗,虽非亲历也可以想见其痛苦的程度,尤其是第一次化疗时,妈妈总是发烧和咳嗽,各项指标迟迟不能达到正常水平,最后终于查出来妈妈在入院前已经感染了肺结核。这时只能暂停化疗,先去治愈肺结核,然后再接着化疗,一个绝对不能感染病菌的人却要住到周围充满结核病菌的地方,不但是病人危险,陪护的人也危险,这次住院住了40多天,妈妈痛苦不堪,陪护的人也是身心疲惫。可是读这本书的时候,并不会时常让你感觉到特别累、特别难受,我想原因可能有三个,一个是我们已经通过简介知道了,四次化疗之后妈妈已经成功战胜了癌细胞,家里也是喜事连连,让人不由得为他们松了一口气。另一个是作者的个性使然,总要想方设法地逗妈妈笑,病是重的,文字却是轻松的,让我们也跟着乐一乐。第三个是这本书虽然是在妈妈病床边写出来的日记,但是内容不仅仅是妈妈生病,更多的是回忆,有关妈妈的点点滴滴,兄弟之间的感情,还有对过去的反思,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等等。有时候会暂时忘记了妈妈还在生病中,思绪会跑去想些别的问题。比如我也像九把刀的一个读者写给妈妈的信中所说的那样,会常常想到这个问题:刀妈是如何培养出了三个优秀的儿子?
为什么说三个儿子优秀呢?首先,三个儿子都是高学历。九把刀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老大是博士,他和老三是硕士,老大学医,老三学师范,他呢,并不是学中文哈,他研究生念的是社会学。可能有人会说了,这不奇怪啊,也许他们家不缺钱,补习班没少上吧。这您可就想错了,他们家几十年都是欠了一屁股的债无法还清(几百万台币),爸爸是甩手掌柜,全凭妈妈一人家里家外的操劳,才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三个孩子也全都是凭助学贷款一路念下来的。如果说高学历不能充分说明他们是优秀的人,那么妈妈生病以后,相当于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倒了,他们每个人都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和课业,尽全力守护在妈妈的病床边,给了妈妈极大的安慰,陪她战胜病魔,这总算是优秀了吧。我们不是有句老话叫“百善孝为先”吗。
摘抄部分文字如下,从字里行间,或许您会找到答案。
妈没什么很特别的教养方式,打起人来也不怎么痛,就是一味地付出。付出到让我们兄弟都觉得很心疼的地步。
我妈对于教育费用,从来就没有省过,因为私校盯得严,我们三个兄弟全部都念私立学校,妈还低声下气跟许多亲戚周转了好几次,上了大学,三兄弟继续用就学贷款一路念上去;妈从不逼我们赶快就业。其实很多妈妈都一样,希望下一代比他们那一代过得更好,吃的苦也少。
一晃,妈六年来几乎每天都在清晨5点辛苦爬起,叫儿子念书。妈总误解儿子成绩好是儿子的脑袋灵光、努力读书,却忘记自己在其中扮演了什么重要角色。
妈教养了我们兄弟什么,让我们兄弟成为很爱妈妈、很团结、很上进的三个男孩?不过就是爱。很重很重的爱。
打打骂骂的教育没有一个男孩子会怕,即使怕,也只会生出对鞭子的畏惧,而不会生出对执鞭者的爱。
读完这些话,相信您一定找到答案了,一个字,“爱”。爱孩子可能很简单,但是完全不求回报,更不以爱的名义要求、限制、约束孩子的自由成长,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