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南旧事》

(2016-10-09 06:00:01)
标签:

读书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作者:林海音 (蓝色字体为摘抄)

九月初,刚开学没几天,语文老师在微信群里发通知,说班里本月共读一本好书的著作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让家长赶紧借阅或者购买。老公在图书馆网站上借阅了两种版本的,第二天就送到了,我跟子健一人一本,开始读起来。

我读的这个版本是比较厚的,除了包含第一编“城南旧事”的部分,还增加了第二编“英子的乡恋”。先说第二编,这一部分主要是英子回忆在北平居住时期的往事,您要是在北京常住或者曾在那里生活,一定会对这一部分感兴趣,也肯定会引起共鸣。

这一部分里有北京的气味,比如在《秋的气味》这一篇里,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条街——西单牌楼。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首当其冲,就不由得就近去买。

这一部分里有北京的俗语,比如在《陈谷子、烂芝麻》这一篇里,陈谷子、烂芝麻,是北平人说话的形容语汇,比如闲话家常,提起早年旧事,最后总不免要说:“唉!左不是陈谷子、烂芝麻!”言其陈旧和琐碎。

做事故意拖延迟滞,北平人用“蹭棱子”来形容,蹭是磨擦,棱是物之棱角。比如妈妈嘱咐孩子去做一件事,孩子不愿意去,却不明说,只是拖延,妈妈看出来了,就可以责备说:“你倒是去不去?别在这儿尽跟我蹭棱子!”

听一个说话没有条理的人述说一件事的时候,他反复地说来说去时,便想起这句北平话:“车轱辘话——来回地说。”

负债很多的人,北平人喜欢这样形容:“我该了一屁股两肋的债呀!”我每逢听到这样形容时,便想象那人债务缠身的痛苦和他焦急的样子。一屁股两肋,不知会说俏皮话儿的北平人是怎么琢磨出来的,而为什么这样形容时,就会使人想到债务之多呢?


这一部分里有小时候的玩意,比如“小脚儿娘”,李莲芳抱着她的鞋盒来了。我们在阴凉的北屋套间里,展开了我们两家的来往。掀开了两个鞋盒,各拿出自己的小脚儿娘来。我用手捏着只有一条裤管脚和露出鞋尖的小脚儿娘,哆哆哆地走向李莲芳的鞋盒去,然后就是开门、让座、喝茶、吃东西、聊闲天儿。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我俩在说话、在喝茶、在吃中午留下来的菜。说的都是大人说的话,趣味无穷。因为在这一时刻,我们变成了家庭主妇,一个家的主妇,可以主动、可以发挥,最重要的是不受制于大人。

有挝子儿,跳绳和踢毽子,还有剪纸和活玩意儿。

这一部分里还有英子曾在北京居住过的地方,珠市口、椿树上二条、新帘子胡同、虎坊桥、西交民巷、梁家园、南柳巷、永光寺街、南长街等等。


再来说说第一编“城南旧事”的部分,书在以前肯定没看过,忘记有没有看过电影了,似乎对他们在毕业时唱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点模糊的印象。这次读书最让我感触良多的是《惠安馆》,有的地方读起来会让人笑。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今天买什么菜。妈不会说“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还比如:宋妈是顺义县的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我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说“惠安馆”,到底哪一个对,我不知道。

也会为英子与惠安馆的“疯子”秀贞之间的纯真友谊而欣慰。“嘿!”吓了我一跳!正是疯子。咬着下嘴唇,笑着看我。她的眼睛里透亮,一笑眼底下——就像宋妈说的,怎么也有两个泪坑儿呀!我想看清楚她,我是多么久以前就想看清楚她的。我不由得对着她的眼神走上了台阶。太阳照在她的脸上,常常是苍白的颜色,今天透着亮光了。揣在短棉袄里的手伸出来拉住我的手,那么暖,那么软。我这时看看胡同里,没有一个人走过。真奇怪,我现在怕的不是疯子,倒是怕人家看见我跟疯子拉手了。

也会为秀贞的不幸唏嘘不已。我轻轻推开跨院门进去,小小的院子里有一棵不知道什么树,已经长了小小的绿叶子了。院角地上是干枯的落叶,有的烂了。秀贞大概正在打扫,但是我进去时看见她一手拿着扫帚倚在树干上,一手掀起了衣襟在擦眼睛,我悄悄走到她跟前,抬头看着她。她也许看见我了,但是没理会我,忽然背转身子去,伏着树干哭起来了,她说:“小桂子,小桂子,你怎么不要妈了呢?”

也会为妞儿的身世心酸不已。我不知怎么办好了,从侧面正看见她的耳朵,耳垂上扎了洞用一根红线穿过去,妞儿的耳朵没有洗干净,边沿上有一道黑泥。我再顺着她的肩膀向下看,手腕上有一条青色的伤痕,我伸手去撩起她的袖口看,她这才惊醒了,吓得一躲闪,随着就转过头来向我难过地笑笑。早晨的太阳,正照到西厢房里,照到她的不太干净的脸上,又湿又长的睫毛,一闪动,眼泪就流过泪坑淌到嘴边了。忽然,她站起来,撩开袖口,撩起裤脚,轻轻地说:“看我爸爸打的!”

看到最后,英子发着高烧,在大雨中促成秀贞与妞儿的出走,我也感到天旋地转了。当她模模糊糊地意识到,秀贞与妞儿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城南旧事》

子:妈妈,什么是“惠安馆”?
我:就是惠安会馆,那里住的人都是从惠安来的,在北京读书。惠安古城我们去过,记得吗?
子:嗯。
 

子:妈妈,你到底是从哪儿把我生出来的?
我:从肚子里。
子:你确定不是从胳肢窝里?
我:哈哈,我确定。
子:那这里为什么会写小孩子是从胳肢窝里生出来的呢?
我:那是逗小孩玩呢。

 
子:妈妈,秀贞是大人还是小孩啊?
我:当然是大人了。
子:那她怎么跟英子玩呢?
我:大人也可以跟小孩玩啊,就像我和你一样。
子:她们又不是母女,我一直以为秀贞是小孩呢。
 

 

我:《惠安馆》你看完了吗?

子:早就看完了。

我:你有什么感想?

子:没感想。

我:如果老师让你写读后感,你怎么写?

子:我就说没有感想。

我:《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最近看到几篇写读后感方法的文章都有提到“思维导图”,这种方法是我以前不知道的,也是我非常不擅长的,得向小朋友学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