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种红菱下种藕》

标签:
读书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作者:王安忆
过年回湖南的时候带着这本书,直到5号下午才有空闲打开来看。那时子健在玩游戏,老公在睡觉,没有人吵,实在是个适合读书的时间。
《上种红菱下种藕》,多么好听多么有韵味的名字啊,一翻开书就颇多期待,到底它讲诉了一个有关江南的怎样的故事呢?读了二三十页还没进入状况,平淡如水,作者把一个即将人去楼空的老屋用线条刻画得细致入微,既没有“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的浪漫,也没有“误入藕花深处”的画境。我用力过猛地期待就踏了空,没滋没味没着落。读得很慢,但心静不下来,因为总在期待,然而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不论是红菱还是藕也都只字未提。只好随手搁下,继续热闹的年。直到回深圳后,年也过得差不多了,才重新捡起来继续读下去。
读着读着就深入其中了,一样的平淡如水,却冷不防地让人鼻酸或流泪。如梦初醒,这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啊,不是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表演速度与激情。于是放慢脚步,舒缓心情,静静地体会。它不是第一眼美女,不会撒娇发嗲,也不会盛气凌人。但她五官柔和,脾性温婉,所以一颦一笑都耐人寻味。江南,不再是菜花黄中的白墙黛瓦,水乡,也不仅仅是朦胧的烟雨,真真切切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已随秧宝宝走入画中。
父母要去温州做生意,九岁的秧宝宝不得不离开沈溇的老屋,到了名叫“华舍”的小镇,借助在镇上李老师家中。茫然失措,不开心却不能说,恰好有个古灵精怪的同学蒋芽儿就住在楼下,两人自然而然发展了友谊,每天放学后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走遍新街老巷,寻找新奇好玩的事物。晚饭后去镇碑处乘凉,听大人聊天讲故事。慢慢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与李老师家的两个重要人物,闪闪和陆国慎,也有了交情,虽然还是没有太多话。渐渐地,不再是寄人篱下的林妹妹,而是有了一点恋家的宝姐姐。华舍镇呢,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蒋芽儿的爸爸新买了房子,楼上的租客由几个东北汉子变成了一对苗族夫妻,镇碑前闲聊的打工者换了一波又一波。闪闪离开幼儿园在楼下开了小店,刚开始想做手工、字画生意,做不下去,后来以新娘化妆闻名于小镇,陆国慎如愿以偿有惊无险地生了个女儿,秧宝宝也要离开这里去绍兴读书了。
作者一会儿是光影大师,将小镇一年四季的风景定格成画面。一会儿又是白描高手,用最朴素的语言将水乡的轮廓清晰地勾勒出来。一会儿还是心理学家,女孩子的心事细腻准确地娓娓道来。读到最后都不忍结束了,因为这就是你身边的生活啊,好想跟秧宝宝一起,某个放学的下午,在老街上肆无忌惮地大叫“买得个溇,上种红菱下种藕,田塍沿里下毛豆,河磡边里种杨柳。杨柳高头延扁豆,杨柳底下排葱韭……”
前一篇:子健的话
后一篇:台湾自由行之花莲: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