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痴日记》

标签:
读书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作者:刘墉
老妈不爱看这类书,只要有小说看,她是不会拿起这本书。不是说它不好,只是小说也许更热闹,也许更娱乐,也许更轻松。
我现在每次去图书馆,刻意的选一两本这样的书,开卷有益,它一样可以让你获得很多知识,只是需要更平静的心,不浮躁。

花痴日记,并不只有花。
中午,坐在客厅看报,突然觉得有什么香味,循香望去,发现前些时剪进来的蜡梅开了。
说“循香望去”,似不妥,因为那香是不能“循”的,它潜潜幽幽,在似有似无之间。怪不得称梅花的香味叫“暗香”。此刻我感受的就是忽而出现,忽而消失的暗香。
第一次见到蜡梅,在京都清水寺的庭院,也是先觉得有股清香,东张西望,找了老半天,才在一棵树上见到许多小黄花。蜡梅就因为看来像是用“黄蜡”做的,而得名。过去我还以为她因为在腊月开,直到有一次写文章,提到“腊梅”,被人指为白字,查字典,才发现此“蜡”非彼“腊”。
眼前瓶里的蜡梅,才开了两朵,居然已经有那么强的香味,能由窗边的高几子传过来。我凑过去,对着那两朵小黄花,深深吸口气,香极了,却又香得含蓄,属于暖香。这倒难得,一般来说,在水滨和寒天开的花,总是冷香一类。譬如姜花和白梅,以其受水气、寒气也。当然,花香跟色彩也有关,譬如水仙和丁香,黄色花瓣的洋水仙就不如白色花瓣的中国水仙香,紫丁香也不如白丁香来得幽。这又有一说——因为白花不能以色诱人,所以必须以香引人。


还有,就是夜里和傍晚开的花,多半是素色,而且香气馥郁。譬如昙花、夜来香、晚香玉和木莲。那是因为没有必要“锦衣夜行”,所以不着色,而用香味取胜,引那夜行的昆虫前去寻芳。或有人说我引错了花例,夜来香、晚香玉和木莲是白天开的花。那就是他没深究了,要知道,许多花白天不香,她们要等晚上才香,而且是乘着夜凉,往下钻;夜愈凉,香愈出,贴着地面,向四方偷偷地“揽客”。晚香玉、夜来香和木莲就是这一类,她们白天好像在办公室朝九晚五的打字小姐、办事员,薄施脂粉、貌不惊人,可是只要霓虹灯一亮,丽质就显现了。


所以花有属于白天的,譬如含笑、白兰、玫瑰,太阳愈大愈香;有属于夜晚的,如前述几种。人也如此,有些人是早起鸟,有些人是夜游猫。有些作家,譬如梁实秋,四点半起来写作,晚上不到九点就睡了;又有些人如三毛,不等日上三竿,起不来;不待夜未央,灵感不敲门。至于女孩子,也如此,有些适于白天交往,明艳如小太阳,可是一入晚,就减了颜色,少了活力。又有些恰恰相反,白天病恹恹,见光死,但是一入晚,那倦容就成了另一种风流,即使捧心,也美。还有些女子,只适合晚妆,大约脸上的画布,材质特殊,不适于画水彩,只能作油画;不适于淡妆,只能浓抹。油彩一上,精神轮廓就全出来了,那是艺术品,见了令人惊艳,想人间怎得如此美艳的女子。但不知童话里的灰姑娘是否属于这一类。
——《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