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之城》
标签:
读书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作者:宁肯
读过的时间有点长,很多情节都忘记了,只有摘抄下来的保存在这里,与朋友们分享。
午后。起风了。云再一次集结,草原暗下来,一派苍绿,苍绿有如大片夜色,一直到湖边才豁然开朗,打开一泓蓝色世界——那里阳光喷射。只要那里不灭,天空无论怎样混乱,他都无所畏惧。
但身后却发生着一场真正的叛乱,他不知道身后已是天网恢恢,乱云飞渡。大地静谧,没有雷声。天越来越低,压过来,他看到了。黑云岛屿一样漂浮,碰撞,开开合合,阳光由于受阻更强烈地透射,形成万道光柱,直落地面。他几乎是在云层中行走,在光影中跋涉。天幕不住地晃动,大地扑朔迷离,马格几乎是本能地奔跑起来,他相信许多动物都在跑,如此险恶的天象,人,生命变得如此渺小,简直微不足道。
这本书好像没看懂,最主要是没能理解主人公马格的一生。马格的父亲是某高校校长,他的母亲得了忧郁症,从来不跟他们一起吃饭,总是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连灯都不开。偶尔勉为其难到外面来一次,双眼就泪如雨下,最终还是自杀了。马格从高中时就怀疑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他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蛛丝马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比如他长得跟父亲一点都不像,比如父母的关系很奇怪。高考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本来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却故意放水考得很差。然后离家出走,浪迹天涯。
马格来到帐外,阳光耀眼,草原明净。清新的草原,浑然起伏的草原,有过夜雨的草原,辽阔的尽头是绿草和蓝天融为一体的草原,矮矮的在地平线之下又透露出牙齿般的银峰和雪线的草原,银峰和雪线在这宽广明亮的草原上一点也不算什么,就连海拔七千多米的念青唐古拉主峰在这里也不过才露出半个角峰。天际一碧如洗。这是早晨金色正在淡淡退去的草原,淡淡地像披上了一层薄纱。
他每到一个地方就打零工养活自己,多半是粗活,建筑工地那样的地方。呆够了就换个地方,随遇而安。没钱买火车票时就逃票,被警察抓住了,会被送到某个地方干活,直到攒够票钱再离开。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被抓住又没钱补票的人都是这样处理的。
这个人拥有一切,至少可以拥有一切,但他放弃并蔑视这一切,好像他们过够了天堂的生活。而我们大多数人一生下来就开始梦想天堂,在通往天堂泥泞的路上,自救自强,自生自灭,受尽挫折,直到死亡来临还在去往天堂的路上。。。他装扮成乞丐,看乞丐的笑话,看他们争食,看他们哄抢,看他们每一步可笑的努力、你争我夺、勾心斗角,看他们在摆脱宿命的路上搏斗、获取、所得,看他们每一点来之不易的命运的改善,而这一切都是他轻蔑的对象,都不在他的话下。
在成岩(说出上面这些话的人)看来,马格是这样一个人,他可以轻易获得别人付出很多才能得到或者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的东西,比如出身高贵。成岩是个从农村的贫苦生活里走出来的诗人,可以想见他现在的地位来之不易。马格却轻易就得到了果丹的芳心,她是成岩的女友。马格与果丹爱得死去活来,可又不得不分开。过了几年马格来到深圳,碰到了果丹,也碰到了高中时的女友,他无论跟谁在一起都可以获得常人眼中的幸福。前女友劝马格回归家庭回到上流社会中去,他不肯。酒吧老板慧眼识英雄,要出钱包装马格给他出唱片,他放弃了。果丹与成岩离婚后想与马格一起生活,他逃离了。难道有人生下来就是为了流浪吗?
果丹对成岩说:人和人不同,你不能只持有一种尺度要求别人。我知道你受过真正的苦,苦难使一些人变得狭窄、极端、仇恨,但也使更多人变得宽容,更富有同情心,更加悲悯。
好像在很多书上都看到过类似的话,通过艰苦奋斗上位的人,一旦掌权,往往变本加厉。
书中提到的一首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