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2010-05-09 11:27:05)
标签:

篮球

体育

右肩

科比

乔丹

nba

分类: NBA标准投篮动作教程系列
。。18岁,是篮球技术提高的一个门槛,很多人在这 个年龄,已经打篮球超过5年了,有了一定的经验,如果打大型的比赛比如市级比赛或者全国联赛等等,也都会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甚至被称为个中高手了,而我 们第一个技术成熟区和自己打球风格的形成往往也都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看到,詹姆斯和科比也都是在这个时期进入了NBA并且一直维持着这个时期的打法的, 并且在这个时期,体型的走势往往也都成型了。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雷阿伦出手细节

。。在18岁-20岁这个区间,就已经出现很 多投篮稳定的高手了,比如雷阿伦相信就是在这个时间就已经很稳定了。包括很多小个子的组织后卫,因为一开始就使用了向上投高弧度的技巧,所以,他们会比较 早的进入投篮稳定的阶段。但是,乔丹和科比却不能在这个时期做到那样程度的稳定。这一点,从大学时期乔丹的投篮图片就可以看出来,乔丹虽然是原地起跳,但 实际上他的发力并不是普通的半身跳投,也不是借助向上的起跳去世来出手的,这个我们下面的部分再展开讲解。

。。在这个时期开始,你是个纯投手,还是个全 能型锋卫摇摆人就已经确定了。比如汉密尔顿,雷阿伦,雷杰米勒等人,都是一直延续着投手的风格,从他们的技术动作就可以看得出来。而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 始,不少一开始就苦练投篮的人,开始进入了自己的第一个投篮成熟时期,就是不再需要找寻所谓手感,而找到了投篮的合理性而明白如何能让一个球自然进筐,而 不是说今天手感不好,或者在连续很多球不进以后,也不知道该如何纠正,这种现象将不会出现。而这个时期,也是正式的出现了水准这个概念,在这以后,正如我 们的投篮趋势图所示,尽管你的投篮技术和命中还会有起伏,但是都不会再低于一个下限,比如40%或者50%,你在日后的投篮练习的时候基本上就再也不会低 于这个水平线了。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米勒推开乔丹后绝杀

。。但是在这个时期,还是会有很多的投篮细节 没有完善,因为投篮毕竟是个高深的技术活,他对细节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你如果想把三分命中率练得好像篮下投篮一样,就必须要注重发力的细节。大多数投 手也都是一直在完善自己的投篮的,所以他们越老越稳定,而且运动寿命长,即使到了快40岁,却还可以作为一个投手来混一份大合同的。

。。在国内来讲,也是一样,很多人在这个年龄 有的去上大学,有的是去工作。人的理解能力开始有很大的提高了,在这之后,你对世界的一些自然规律会有一定的了解了,相应的,触类旁通,你的篮球也会有相 应的提高。不少人会继续进入大学校队或者之类的体育专业发展,而让投篮进一步的加强。但是由于我们国内普遍强调的是打比赛而不是个人系统的训练,这就造成 不少人在个人投篮造诣上面,没有办法太深究,甚至没有时间。而也有不少人,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伤病,从而在大学就直接放弃了篮球或者是在这个年龄开 始工作也就不再深究个人技术了,因为打篮球的时间已经很宝贵了。所以,这就是我们国内篮球的算是一个断层吧,尽管我们的大学联赛也发展的不错,但是对于个 人的系统训练确实太少了,而这个时期,我们知道科比和詹姆斯等人可都是聘请了私人教练的,而即使那些不聘请私人教练的,在球队里面也往往有很多个人系统的 针对性训练。而在国内,除了极个别的尖子以外,剩下的人往往都是一样的训练方式,就已经累得不能动弹了,所以,个人系统的训练就跟不上了。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接下来是25-26岁这个年龄段,这个年 龄段,很多球员的伤病都开始出现了,比如T-Mac比如AI,这里指的伤病和上面一段文字的程度就不同了,因为这个年龄出现的,往往都是老伤的严重化,如 果你是从13岁开始个人训练,并且一直坚持下去,那你到了这个年龄都基本会有伤病了。但是由于在这个时期,你的投篮往往趋于成熟,于是,很多人转而开始练 习外线技术,比如乔丹,麦蒂和科比都是在这个时期自己开始重视外线的,而詹姆斯之所以提前就有很好的外线投篮技术,那是和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在他高中时 期就给他配备了NBA顶级投篮教练有关的。NBA很显然是想把詹姆斯作为下一个乔丹来培养的,即使科比都没受过这种优待,可惜的是,这次季后赛随着詹姆斯 手臂的受伤,有可能又告吹了。不过还好只是手臂,詹姆斯这类球员最害怕出现腿部的伤病,尤其是膝盖,那样会导致他的没落。

。。在这个年龄段,很多球星的投篮都开始成形 或者说定型了,即使以后还有改进,也不会在外观上有很大的区别了。在这个时期,如同我们的趋势图所标示的。你的投篮技术的成长的曲线振幅会越来越小,也就 是说你的投篮会越来越稳定,而几乎很少有不稳定的状况了(指练习)。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麦蒂连续7个超远距离三分中的一个

。。在这个时期,我们不少人开始成家,在美 国,科比和乔丹等球星在这个年龄段都已经有了孩子,而在这个时期,你对于世界和社会的一些看法往往会转变。比如我在学生时期,看到一个社会上的文章写,欣 赏吕布,然后他讲解在学生时期他不喜欢吕布认为他是小人,而他在开始工作几年以后,却慢慢的开始转变观念,发现吕布也是个豪杰,夹缝中求生存,能屈能伸, 他转而变得欣赏吕布。那大约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当时在看的时候,是不以为然的,我认为小人就是小人,而吕布趋炎附势,反复无常,就是个小人,不过,我 对于其中的这个观点还是记在心里面了。而在过了十多年之后,如今再去回顾这个观点,虽然不能完全接受,却也能理解了,因为社会就是这样的,没有绝对的善, 也不会有绝对的恶。很多时候,你的眼睛会欺骗你,你看到的好人不一定是好人,人们口中的坏人却也可能另有隐情。吕布,他有着万夫不敌的勇力,却也不能以一 己之力定鼎天下,所以,他也必须学会生存之道,求生是本能,在乱世更是弱肉强食,活下去才是王道。而同样的,我们自己去回忆,你十年前的观点,和如今的观 点,可能对比之下就会有很大改变甚至截然相反,而只是,你如果正处于这个十七八岁的年龄,却往往很难真的去跨越年龄界限去理解,所以,正如乔丹所提倡的观 点那样,是金子就会发光,所以他不教给自己的孩子篮球技巧,因为,注定成为巨星的,经过再多的挫折,都不会阻碍他,而注定不能成器的,你再教给他,掌握 了,也会在后来的发展不明方向的。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经过这些阶段和时期,而每个人也都会有相应的成长和改进,在这期间会淘汰很多人,而在这之后,乔丹等人 才真的开始发光。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乔丹超远距离三分球表演

。。在下一个时期,就是三十而立之年,在这个 年龄段,乔丹开始了他的王朝时期,也成为了真正的完美的篮球之神。奥拉朱旺也是在这各年龄段开始有所成就的。在这个年龄段,由于心智的成熟,无论在国内还 是国外,大多数还坚持练球的人,都会到了不太去在意盖帽的干扰了。这话的意思是说,以前年轻的时候有不少朋友会因为盖帽来了躲闪或者动作变形,而到了这个 年龄,一般都会淡然许多,比赛经验也丰富了,开始明白即使被盖也不过是一个球不进而不必影响投篮的本身动作,于是,反倒被盖的会很少,而经常会在出手瞬间 被打手,毕竟投篮是主动意识,你的动作比对手要快出一点的,所以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在这个年龄,无论是科比还是乔丹还是麦蒂,都对盖帽不太在意而维持动 作不变形了。即使真的被对方盖到了球上,都维持之前的投篮动作不变,而且心态不受干扰,这就是这个时期的人能到达的心境。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科比被打手投篮动作不变

。。在这个时期之后,往往球员才真的能成为球 场上的主宰,你对比赛看的会很透彻,在什么时候该你去得分,什么时候该你去传球调动队友的积极性,什么时候该打击对手的情绪,等等,都会越来越清晰,一场 比赛会变得像写电影剧本一样,你可以去推动它的发展。30多岁的乔丹做到了,30多岁的科比也正在这样做着,而30多岁的麦蒂不愿意这样做,而20多岁的 詹姆斯还在摸索中成长,这从他上一场比赛受伤之后不知道该如何掌控比赛的茫然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了,只是詹姆斯的性格和心态都是极好的,所以,一路成长下 去,顺利的话,他可能是最有能力超越乔丹的。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于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看我们 的成长趋势图。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坚持练习投篮,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的坚持住,你的成长趋势图的最终走势,就会如此图所示,虽然会有波动,但 是长年累月的看下来,你是在一直进步的,而且你的水准是节节高升的。这就是你重视投篮技巧,不断提高投篮技巧而能得到的回报。而相反的,如果你不重视投篮 技巧,认为投篮不需要改进,只要随意的多练习,那么最后你的成长趋势图就不会复合这里的趋势,甚至很有可能出现晚年的马里昂和艾佛森等人的情况,就是在 30多岁身体机能下降之后,你的投篮技巧和稳定性却没有明显的提高,这样自然就会被淘汰了。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在这个时候,我们回过头来谈一谈投篮动作和投篮 技巧的重要性。首先呢,就是一个误区,就是不少新来的朋友在看到我们的文章里面不断提到投篮动作的时候,会认为我们讲解的是投篮外观的动作的改进。这是误 解。我们所讲解的,其实是一种投篮的合理的发力的技巧和方法,就是直线投篮的发力技巧,这个我们在最早就强调过,而我们之所以经常提到动作,是因为,你的 技巧合理以后,是可以在外观上大体看出问题来的。而三个90°等等普遍的投篮教程中提到的那些技巧,我们这里很多技巧也都是符合这些外观的,只是我们不强 调你要练出什么样的外形,因为,你按照我们讲解的发力技巧去练习的话,自然会出现这种外形或者说投篮动作,而当我分析完所有技巧之后,你会明白,乔丹动作 是符合三个90°的,而乔丹动作的深奥,并不止是你用眼睛看到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前面有朋友提到乔丹的空中座椅,没错的,乔丹经常出现,但不是每次都出 现,为什么,后面的文章我们会讲解,而我们只要按照正确的发力去练习的话,自然就会在一些时候出现空中座椅了。而我前文提到过,乔丹的动作,是一套永不挺 腰的高度维持重心和高平衡性的投篮动作,这是和乔丹特殊的举球技巧有关系的。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乔丹的空中座椅

。。这里,可以顺便讲解一下之前讲过的眼睛看 球和侧身投篮等习惯的养成的关系。在前面的技巧文章中,我们不止一次讲过眼睛看球的好处,也讲到过侧身投篮的好处,但是我们在最终的成型动作中,却未必一 定会出现这两个现象。所以很多朋友会不理解,究竟该怎么去练习这些要点。这一段文字,在看完之后,你可以结合这下面讲到的乔丹投篮动作的进化,来一起理 解。首先讲,在投篮出手瞬间,眼睛去沿着球走而不是一直看向篮筐,这样会有助于不让球的轨道受到视线的干扰,尤其是你右手肩上出手的时候,眼睛看到的线路 和实际出手的线路会有偏差,这样,如果不刻意去练习,你即使举球的时候是在右肩上,但是出于双眼的干扰,你经常会不自觉的让右手朝向视线的方向出手,也就 不能做到我们所讲解的直线出手了。所以呢,在出手时候眼睛看球,会让你的投篮自然的沿着右臂本来的发力趋势去投球,只是我们一再的强调,你千万不要是抬 头,而只是抬眼,这样才能不影响身体的重心,不至于仰头。而我们也一再强调,这需要变成你的一种习惯,你需要去刻意的练习,变成习惯以后,你就不需要在练 习的时候刻意的加入这个要领了,把它变成了你技术的一部分,你以后就会自然地在需要的时候运用它了。比如,你在开始练习的时候,练习了1个月或者3个月, 你觉得已经掌握了,而且熟练了,你在之后就可以不刻意地去这样做了,甚至还可以不再在练习的时候看球而专心改进其他的要点,而这个要点,将会潜移默化的在 你日后的投篮中发挥作用。也许你过了半年或者一年有些生疏,你就可以再来练习一个月这个要点。如此在你的篮球生涯中反复,最后,你的这个习惯就会在适当的 时候自然出现而不需要你去刻意的想起它来了。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眼睛看球而没看篮筐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眼睛在看球而不是抬头

。。侧身投篮的好处也是一样。我们前文在评论中回复 过这个问题,有人问,为什么乔丹有些图片的投篮看起来好像不是肩上投篮。我回答说,乔丹有很多图片都是纯侧身投篮,不是吗?而纯侧身投篮,本身就只能是肩 上投篮的。利用纯侧身投篮技术,加强自己的右手肩上技巧和直线出手技巧,是乔丹和科比都在使用,在最近几年,科比的侧身幅度确实越来越大了,我们已经可以 明显看到他的改进。所以我们一直说,科比是个勤奋的球员,这一点我们会在日后的科比文章中重点讲解。乔丹是个聪明人,他是个喜欢钻研投篮细节技术的人,所 以,当很多投篮专家和乔丹讨论投篮技术的时候,都惊讶于他掌握的技术居然如此之多,以至于好多专家把他称作“活着的投篮百科全书”(大体是这个意思),而 有些不了解乔丹的记者或者教练在写文章的时候,会批评乔丹的投篮不够正规,不正统,不合理(当然这其中包含了一些人想利用乔丹赚取曝光率而已,是社会上常 见的手段,谁火了,就去高调的抨击他,你就也会容易受到关注,是很多人想要走捷径成名的一种常见做法)。而乔丹的回复,我们在前面文章曾提到,就是,我是 用最不标准的投篮动作得到了NBA场均最高得分的人。一句话,还需要什么争论呢?而回过头来再看侧身技术,我们必须感慨乔丹的才智以及艺高人胆大,因为上 文我们讲过,大多数人是不敢在比赛期间大胆的大幅度改进自己的投篮动作的,而乔丹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个我们在下面还会详细写。总之就是,侧身技术,也和上 面的眼睛看球技术一样,在一个时期把它练成习惯,然后日后慢慢的把它融入你的体系,会自如的运用它了。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乔丹的侧身投篮

。。讨论完了上面的改进技术的几个疑点之后, 在这里,我们再继续讨论很多朋友问到的问题,比如挺腰了该怎么办,比如肘部出现我之前讲过和我以前图片也出现过的举起又落下的情况怎么改进。对于我们很多 朋友在评论里面问的问题,其实我们只能去片面的针对你可能出现的最要紧的问题来回复。而实际上呢,投篮的动作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比如说,你 说你出现了挺腰的问题,这其实往往不是你一个细节出问题,而是你投篮整体都需要改进,它牵扯的一般都不止一个方面,比如常见的,有仰头过度(为了瞄准而偏 头或仰头),有右肘部举起过猛,也有肘部举起过高,也有上身习惯性后仰(经常打比赛养成的习惯,比赛时间多于练习时间),也有起跳习惯的原因(比如不主动 的向上起跳,只是单纯的跳起,实际上起跳出了问题),也有投篮发力的原因比如向前投弧度低的球而力度不足或者拨球不够充分等等。一个挺腰问题,单单是常见 的形成原因就有这么多,而一些特例就更多了。所以,我一般在回复的时候只能选择我根据你的描述来判断的你最迫切需要改进的,而实际上,是需要全身都一起提 高的。只是我们讲过,你每个周期改进的要点是不能超过3个的,就是每一个投篮去改进的要点,不然脑子会乱,改进的效果也不会好,欲速则不达,所以,必须从 最重要的开始改进,比如重心的平衡,起跳的主动向上问题。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乔丹早期也挺腰

。。而另一个经常见到的问题就是,右肘部在投 篮时候的移动问题。这往往也牵扯很多原因,其中包括了最主要的就是肘部本身上举位置没有拿捏正确,我们讲过,如果是借力式的向上投篮,由于本身动作的连贯 发力,会容易克服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你使用这种上半身纠正动作,就必须自己仔细的去拿捏右肘部和右肩部以及举球以后的起始发力位置,这是一个方法,还有 一个方法,就是让右臂单臂,自己单独去投篮,可以找到这个合理的举球位置,可以改进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快速的在举球后摆正确右手动作,也会有利于改进, 而还有就是,纯硬手也会有利于改进,向斜上方出手也会有利于改进,向上跳向上举球也可以改进,总之,也是多种原因造成,需要多种方法改进的。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乔丹前期和后期的同一出手时刻动作差别明显

。。而同样,我们曾在回复里面讲解过的,右肩部在侧面看可以挡住一部分下巴,最近困惑了不少朋友。究竟为什么会这样,我在评论里面也给出过很多次不同的方法,早期给出过抬肩,这是一个方法。之所以给 出这个,是对应着我们左手扶球技术的,因为,在投篮的时候,你要让你的右臂为主,甚至右肩在上,左手毕竟是辅助。但是我看到我们很多的朋友,左手部分练习 以后,经常造成了双肩的不平衡,甚至左手把右肩压下来了,这是不对的,双肩至少应该保持平衡。所以,略微的抬肩,指的是你的肩部要用力,稳定你的整个右臂 的举球和托球动作,维持右臂的稳定性,并且减少左臂对于右臂的影响。这是其一,其二,就是你不能太仰头,这样自然肩膀不可能挡住下巴。我们国内目前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包括职业球员也是如此,但是,头部可是整个身体包括脊椎的平衡纽带,一招错将导致全盘皆错。不过这个问题是我们右手正式篇之后的专题,这里不 多讲了。再次,就是竖直举球和竖直起跳,可以纠正这个问题;最后,就是右肩和右肘的位置,以及你举球的技巧和侧身幅度等等,都会造成这个问题。我们前文讲 过左手识别高手,而这里同样可以讲,右肩识别高手。我们可以去看看NBA球星的视频,但凡投篮准的,在侧面角度拍摄的时候,没见过谁是右肩挡不住一点下巴 的。反倒是一个比一个挡得多,而反观国内,为什么这个问题如此普遍,为什么我们普遍不如国外投手准,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问题我们会在日后的右肩部要领详细 讲解。不过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要看自己在急停跳投时候的右肩或者比赛时候的右肩可以挡住就万事大吉了,因为这个时候发力比较猛举起用力会这样比 较普遍,我们讲到的是你在个人投篮的原地跳投练习的时候,摄像机的远近距离是在你的侧面3米左右(侧前方一些也可以),高度是1米至1.5米都可以,来拍 摄。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不同程度的挡住下巴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纳什在比赛中和练习中的右肩部遮挡下巴差异很大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斯托克顿的右肩挡住了一部分下巴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瘦米勒的右肩部也挡住了下巴

投篮技术的成长趋势图和乔丹投篮的进化(2)

我在去年夏天保留的

某个时期的投篮图片,

右肩挡住了一部分下

。。所以,我们在文章里面才一再的强调,我们是授人以渔,各位在看了这些文章之后,需要掌握的是自行思考,利用摄像和镜子等手段来改善和不断提高自己的投篮合理程度。不能对于这些文章形成依赖,而要 举一反三的掌握我们所推崇的改进投篮的思考和思维方式,才是我们的目的。各位最近去看评论,其实就可以看到好多朋友,在我们更新比较迟缓的时候,开始自己 慢慢琢磨如何提高投篮技术了,而很多朋友在发回复的时候,我们从评论中可以明显看到,不但是真的深入的思考和钻研,而且方向也完全正确了。而正在看文章的你,如今还在等待回复解答问题,那么,不如先自己多研究和琢磨,发散性的去思考问题,甚至触类旁通的,篮球的技巧从足球甚至写字中得到启示,这样的收获会让你进步更快并且印象深刻而且信心倍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