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西岭雪
时逢端午,发篇旧稿应景。这是四月的事了,难得有半月清闲,于是自驾游,从西安经四川去湖南,又自湖南过湖北回西安。途途经汨罗时,一时起意,便下了高速路,决定往屈子祠一祭。
沿江而行,看水波澹澹,荒原历历,忽觉酸楚,有种说不出的难过怅然。回来后,便写了这篇文章——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e9a54d48b77f225fecf8d264fa5e0d3e.jpg
屈原见疑于楚怀王,被流放至长沙,却心怀故国,徘徊不忍去,复又回至汨罗。忽闻郢都已破,楚王已逝,不禁梦破心碎,蹈水自沉。
《史记*屈原列传》中记录了一段对话,不知是真实抑或杜撰,说屈子行吟湖畔,进退两难,渔夫问其何故。屈原叹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故伤心。”渔夫不以为然,劝道:“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泥而扬其波?”复唱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一段歌,被当作“圣人不凝滞于物”的大道理大智慧,为后世所称道赞扬,而屈原,自成了不合时宜不懂变通的悲剧人物。
可是,屈子心志高洁,不同俗流,他的境界,又岂是渔夫可以理解的呢?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808d7122c3f2c486020b47e6fab826d3.jpg
那些自作聪明的人对于屈原的种种嘲弄讥讽遍布网络,平日里看了只觉不值一哂,然而今日行走汨罗江畔,沉下心来追忆屈原生平,默背《沧浪》诗篇,再想起那些轻佻的言语,忽觉说不出的难过,格外感慨悲怆。
渔夫随波走流随遇而安的选择固然没错,但他只是一介布衣,苟活即安,平安是福,对他来说,无论清水洗缨还是浊水洗脚,都是一种天赐的恩遇,自有快活之处;如果能与达官贵人结交,得以拾人牙嘒,哺糟啜醴,那简直就是天堂了。他怎么可能懂得屈原的追求?怎么会了解对于心怀天下的诗人屈原来说,世上有比生命和过日子更重要的事?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b24144ad8f9084192c85d979e463e393.jpg
屈原不是渔夫农妇,天赐他盖世才华,就不可能低下高贵的头,只为了三餐一宿而苟活;他是楚国的大夫,有抱负,有情怀,有志向,有理想,当他的理想破灭,当他的山河破碎,当他的人生抱负再没有实现的可能,他的生存便已经面临绝境,宛如浪花浮蕊,失了根基。就在这彷徨之际,一个平凡的渔夫却告诉他最普通的民众最直接的选择:去与曾经不屑的奸佞同流合污,去向努力抗争的势力谄媚求安,要么把水搅得更浑,要么寄人篱下求得荫庇。这样的选择,不如没有选择;这样的答案,何如没有答案?他,只能一死!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0f6f659ca58b45748716dcbc0b598420.jpg
正是屈原的死成就了诗人最终的伟大。倘若他变节投敌,真正过上了是非不分委屈求存的食客生活,我们还会为了《离骚》而悲愤莫名,为了《天问》而慷慨不已吗?
我并不是要自命清高批评渔夫,任何时代都不缺少渔夫那样与世推移的达人,甚至我一直很羡慕那种淡定安逸能屈能伸的乐观,但是,赞同渔夫的精明绝不应该成为指控屈原拘泥的举证。
因为,世上可以有无数聪明的渔夫,却只有一个杰出的屈原!即便你不能理解,也绝不可以嘲笑,这不仅因为屈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更因为这世上比生命更可敬畏的,便是骄傲。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b86a74d1d1475307a7ec061400317f98.jpg
端午节,人家包粽子我包书。今日西岭雪的签名书店全场九折,以为纪。
网址链接如下,或直接搜索“西岭雪的签名书店”:http://shop61590210.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