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西周人物志之15:天才王实
http://s6/large/001zHKTOzy6M6LFbQ2h35
这是一个天才。
在西周私塾里,人们说起王实时渐渐不再提名字,而是直呼“我们的状元”或是“西周天才”。因为他表现出了远远超乎12岁少年应有的记忆力与反应力。
他有着录影机一样的记忆力,同时自带处理器,随时将知识加以整合,不放过老师说的任何一个知识点。
我在课堂上教授大家诗词格律,会介绍入声字,但并不要求学员按照平水韵做诗,而只按普通话读音判断平仄就好;同时,虽然会讲解“孤平”、“三平尾”、“三仄尾”这些忌讳,但也只要求了解就好,不必过分回避。因为教授诗词格律,并不是指望这些少年长大了要做一个现代的格律诗人,而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这些精华希望他们有所了解和传承,同时掌握了对课做诗,也就掌握了与文字做游戏的主动性,可以训练学生对文字的组织操控力。所以,除了基本粘对律之外,词牌曲牌等虽然也都会提及,但也都是一带而过,让大家有个印象而已。
http://s14/large/001zHKTOzy6M6LFYTExfd
授课过程中每天都会留作业,从对课到写诗到作文,全面调动孩子的文字能动性。第四天的作业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
王实交的是首五言律,也是全班仅有的两个交律诗的学员之一(另一个是才女潘泳洁),题目是《咏薰衣草》:
紫韵青山下,气幽十里扬。
不和花半艳,无与草争芳。
春到笑迎雨,秋来静待霜。
北风呼啸过,犹有入衣香。
我一边看他的诗,一边随口说:古人很少用“无与”这种词,可以改作“莫与草争芳”。不料王实立即反问:那不是犯孤平了吗?
我一愣,这才留意到的确是犯忌了。这孩子的反应灵敏再一次让我惊讶了,一则有这样的学生我非常高兴,二则也很紧张,因为面对这样的学生,当老师的不得不调动十二分精力来小心应对自己的每一句话,生怕说错了某个知识点,会被这孩子海绵吸水一般地照单全收,岂非误人子弟?
http://s10/large/001zHKTOzy6M6LGQfxL09
但是王实最让我感动的,还不只是才情,更是品行。有一天下午安排了学员同湘昆演员的配合拍摄,最极致地表现出古代文人的园林生活方式。
孩子们许是过于兴奋了,拍摄完成后一窝蜂跑回讲堂,摘下书生帽就随便地往桌子上一抛,有的落到了地上也管。只有王实,不但规规矩矩叠好自己的衣帽,还默默地捡起别的孩子乱丢的帽子一一摆好。当学员告诉我这一情形时,我心中忍不住赞叹——谦谦君子,莫过于此。
西周私塾的简章里一再强调:“文过于质则弱,质过于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是人们往往在坐而论道时不吝于夸夸其谈,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却常常不拘小节,做不到“文质彬彬”。这种言行合一的品格,却在一个孩子身上充分地体现了出来,怎不让我感佩?
http://s3/large/001zHKTOzy6M6LHoojUc2
也许是夸赞王实太多次的缘故,便有朋友提议说:那你是不是想收他为徒?
我断然说:不会。因为这是一个天才,太聪明也太强大。只要有机会,只要他喜欢,我愿意倾自己所学教给他所有我会的。但是,面对一个触类旁通的天才,我有多少东西是可以教给他的,又有什么资格做他的师父呢?
http://s4/large/001zHKTOzy6M6LI1x5113
而且,我一再强调,对于西周私塾的诗词格律课程,只要是拥有小学二年级以上学历,有正常的学习能力,并熟练掌握拼音知识的孩子就可以在五天内学会。但是王实的出色表现,会变成一个反面教材,让别的学员甚至家长的压力太大,也会让人以为只有天才方可以掌握写诗的技巧,这反而违背了我的初衷。
这也是我写了这么久的《西周人物志》,却迟迟没有描述这个最得意学生的缘故。因为他的过分优秀,会让那些拒绝相信孩子能力的成年人感到威胁,从而拒绝承认一个孩子的能力。
http://s4/large/001zHKTOzy6M6LIy1lF93
事实上,每次我在微博上贴出孩子们的诗作,都会有很多成人会理直气壮地断定说:肯定是大人代笔的,孩子怎么可能写得出?
我每每都想反问:你也是成年人吧?那你写得出吗?如果你写不出,凭什么断定这孩子身后有大人代笔?
别的孩子是如此,王实的诗作就更让很多人因为绝望而抗拒,甚至在学诗的道路上望而却步了。尤其王实在今年中秋节写的一首古风,让很多大家也赞叹不已——
《中秋月》
京北康西登高眺,八月十五金秋到。
点点繁星长河隐,皎皎玉盘九州曜。
丛林幽深昆虫舞,草场肥美骏马跳。
树影婆娑鸟私语,楼宇重叠人欢笑。
吴刚救母心切切,伐枝削桂无昏晓。
嫦娥思弈针密密,白地金边花皮袄。
仙长采药玉兔捣,金枝玉叶灵芝草。
瑶台神品除百病,凡世人尝永不老。
广寒宫内也忙碌,清暑殿外更热闹。
千家万户人团圆,推杯换盏心肚宽。
新娘下轿碎苹果,新郎登堂揭红帘。
暮云收尽酒不尽,明月圆极饼更圆。
冷冷清清月宫台,素娥挹泪思尘凡。
牛郎尚能会织女,只恨后羿去不还。
月桂一枝做皂杆,锦丝两匹为黑帆。
偷得观音起死符,借来老君回生丹。
寻得后羿孤坟处,白头偕老驻人间。
纵使成仙千般好,谁愿独上九重天?!
http://s2/large/001zHKTOzy6M6LJmA3T41
最后,一并附上王实在安陵书院学习期间完成的诗与作文,不仅是为了展示成绩,更是给我以及所有西周学员留一份回忆,因为,他写出了我们大家的心声:在安陵,我们真真切切体验了做仙人的感觉,虽然只有五天,却胜过人间五年!
登龙山随想
连下两天雨,心情都险些发霉了。今天终于迎来一个既不暴晒也不晦暗的好天气。机会难得,午饭后,我和妈妈决定探寻安陵书院的最高峰——龙山。
我们沿着餐厅后侧一段隐蔽的石阶往上爬。石阶看来很少有人光顾,边缘布满了青苔、碧绿、湿滑。我刚迈上台阶,它便给我使个绊子,让我差点滑了跟头。一阵微风吹来,竹林君子们齐刷刷伸出修长的手,垂柳姑娘们甩动长发翩翩起舞,小草们此起彼伏频频点头,它们都以各自的方式欢迎远方来客。
走过这段石阶,又来到一段石阶。两旁的草木更多更壮,像拥挤的人群,你推我搡,争先恐后地向我们致意,真把我看得眼花缭乱。所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用于此处也甚为贴切吧。再看蜜蜂在热情的为我们引路,蚂蚁在默默地簇拥着我们,而蜘蛛则藏在草丛中警惕地窥视着我们……如此肥美的草木成就了一个昆虫的天堂。
我们很快登上了龙山的最高点——吟啸亭,从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安陵书院。但见层层叠叠楼榭,疏疏密密亭台,无不是白墙灰瓦,宛如一幅水墨画。亭台之上飘柳叶,楼榭之间缀桂花,红与绿的挑染,为水墨画增添了些许灵秀和生气。
虽然来到安陵书院只有三天,我却有在此生活了好久的感觉,对它只想亲近。我想,并不仅仅因为它像水墨画吧。看不厌的便江,缓慢地流淌,好像漫不经心,但是没有人无视它的静谧;走不尽的长廊,曲折地延伸,好像杂乱无章,但是没有人否定它的雅致。静谧和雅致,使它成为古香古色的人间仙境,成为江对岸世俗之气吹不到的世外桃源。这才是我愿意亲近它的原因吧。
在这里,我们习文练武,吟诗作对,论阴阳之道,纳天地之气,真真切切体验了做仙人的感觉,虽然只有三天,却胜过人间三年!可惜,后天我们就得回到凡尘了,我要把此刻的景像定格在记忆中,让安陵书院成为我心灵的家。
——王实
http://s9/large/001zHKTOzy6M6LK6Nkcf8
安陵书院
其一
庭院深深依便水,
云烟袅袅绕龙山。
诗声和雨润纤柳,
武韵入风扶秀兰。
安陵书院
其二
便水怀中拥稚童,
龙山脚下集贤朋。
云邀丹桂传文韵,
雨打芭蕉送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