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得鱼忘筌的哲理

(2005-12-31 19:56:27)
分类: 文字、训诂与语言
谢颐城



得鱼忘筌的哲理


汉语中有一个很著名、也很富有哲理的成语:得鱼忘筌。

筌是捕鱼工具,捕得了鱼,竹筌便也被忘在一边。这没有什么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不妥之处,竹筌原就是为捕鱼圈制的,可能最早就是一个竹制的圈套,然后,再加上网袋,便可用来捕鱼了。只要捕到了鱼,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庄子是著名的诡辩大师。庄子用它来说明语言和意义的关系。

 《庄子•杂篇•外物第二十六》: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
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这句话妙就妙在最后一句:我怎么能和一个忘言之人讨论呢?一个得意忘言的人,怎么还能用如此不精确的语言谈论一些至微至妙的道理呢,这是一个两难命题。

  得鱼忘筌一语中蕴涵的正是得意忘言的深刻道理。为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说“大道无言”,因为最微妙的意思是不可言说的。我们语言中的任何词语都是偏颇的,深受我们的价值观念所左右。例如:当我们说“善恶”时,已经预先含有褒贬倾向了,很难说明善和恶是相互依存的一对观念。有了善,必然有恶;没有善,也就无所谓恶。因为善恶仅仅是个人好恶而已。你之所好,可能正是他之所恶。因为在两个人之间,对我有利,对你便可能有害。正像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的:“邻之厚,君之薄也”,这意味着对晋国有利,对秦国必然有害;同样,对邻人有利,对我必然有害。因为厚薄也是相对而言的,邻人厚实,我必然就薄弱了。围棋大师最懂得这个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