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少坐一会儿”的负能量
(2013-10-22 09:44:07)
标签:
2013老人素质东方云子杂谈 |
大清早,在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马路上忙碌奔跑的是各路公共汽车。上学上班的人,像打仗一样,赶路、等车、挤车。在京城公交拥挤的车厢里,不时上来一个两个三个站立不稳的老者,你马上会听到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吐自北京售票员字正腔圆的负责任的嘴巴——“年轻人少坐一会儿”。给老人让座,是中国人最起码的几近本能的反应。
俺虽然一大把年纪,还是把登陆早班车获得的福利座位让出来,给身板摇晃的前辈,有点素养的老人会说谢谢,没有素养的人认为理所当然,无言无声。
俺看不过眼的是,背着沉重书包的中小学生,夜战作业晨披月光出门的学子们,好容易在到达学校前,安心坐一会儿,却被无血缘关系的爷爷奶奶们“赶”下座位成为“站长”。同样看着上班族中的女同胞,缺觉,甚至外观表情看得出应在经期不舒服,想在车上坐着眯一会儿,结果还是被老人们“赶起来了”。她们能做的是紧紧抓住扶手,眼睛眯着打盹,痛苦无奈的表情一览无余。
老人早出门,有两种情况俺是支持给他们让座的,一是送孙辈上学上幼儿园,二是逛早市买便宜菜为家里节省开支。但有一种没事,就因凭老年证坐公交免费的待遇,早早出门爬山、健身、溜达,这无可厚非,偏偏赶在上学上班高峰点上回来或出门坐车,把好端端坐着养神的学生、工薪阶层的美梦破灭了。这种老人叫不自觉,不懂替年轻人着想,或者说素质有问题。
十七年前,俺曾和精神知音敬爱的泽前辈探讨此话题,他很赞同,他说以前没有意识到。自从俺说了此事,前辈很上心很注意,只要不是开会或有急事,他会避开上下班高峰期坐车,尽量不和年青人争座位。他说难得你这么年轻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俺说,如果将来自己有幸步入老龄社会,成为其中一员,俺不会在上下班高峰期出门坐公交车和地铁。
如上,窃以为,年轻时的“超前”眼界和意识,注定未来的你是否受到新时代年轻人的尊敬。
记得朋友的儿子十二岁时赴北欧探亲,回来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给那里的老人让座他们不接受也不高兴。原来老外心里想的是我还有精力体力能力出门,不需要你们特殊照顾,你们是不是觉得我老了,我不老,我能行。这种心理和国产老人中的多数截然不同。
在这一点上,我们作为老一辈老一代的人,也要提高提升自身的素养,增强正能量,把“年轻人少坐一会儿”的不美丽现象折射的银龄负能量转变为老龄风尚精神佳能。
(东方云子 2013年10月22日晨草,阳光伴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