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为什么要合作学习1
(2019-04-15 00:53:45)
标签:
第一讲为什么要合作学改进合作学习合作机制经典合作学习模式系统规划杂谈 |
分类: 课题研究 |
本讲导入
1合作学习模式与合作学习活动是同义词。错误
2开展合作学习只是为了丰富教学形式,并没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错误
3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收获不一,不能成为常态化教学形式。错误
4合作学习就是让几个学生组成小组,在一起通过讨论解决问题。错误
5开展合作学习,老师面临的挑战只有一个,就是准备好的问题,让学生有兴趣去解决。错误
6合作学习不如整班直接讲授效率高。错误
7合作学习会给成绩好或成绩差的同学带来伤害,或者耽误成绩好同学的时间,或者让成绩差的同学感到更加自卑。错误
8合作学习能否成功没有金科玉律。错误
9合作学习中要防止出现竞争。错误
10异质小组的合作学习必然是知识和经验从学习好的流向学习差的,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现象。错误
1.1
1.2
老师课堂交流区1---案例讨论:学生之间为什么不讨论老师参与
1: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存在,没有合作意识,学生还是以单兵作战模式,没有合作一体化。学生没有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观察,每组单兵作战人单独列为一组,其他的人员进一步安排,确定组里每同。其次,再进行合作安排,要求每人要负责全组人的明白,其他组可以向最强组任何一人进行比试,挑战成功者获得奖励。
2: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分组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积极的互赖关系,组内成员不能进行充分的合作,而且老师在分组之后没有有效的进行控制与引导,建议通过设定一个可达成的目标,再通过老师或者安排一个组内成员成为引导员的方式,可以有效加强教学
3:虽说的小组合作,主体是学生,但仍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完成合作学习,例如给小组每个人分配角色,让学生完成自己分到的任务,最后在一起整合,可能效果更好。
4:有的组还是自己做自己的,有的人貌似在听讨论,其实是在偷懒
5:小组合作没有相互信赖,没有产生有效的合作方式。分工也不一定明确,因此无效。
6:学生之前只是表面分组了,而没有深层次的交流,成员之间没有产生合作意识,还是自己忙自己的。解决办法还得是成员之间多沟通交流,产生合作意识,才能积极投身到小组合作中来。
老师课堂交流区2:有哪些策略可以在学习者之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
1: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来进行表演,产生团队意识,增加了课堂氛围,共建了小组团结合作意识。
2:按照性格能力各方面差异进行小组分配,小组任务安排得当,小组在任务期间进行适当引导。
3:分工明确一些好吧,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就负责简单一些的方面知识,程度好的就负责拔高一些的问题,但前提还是小组成员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共同的兴趣,才能完成合作学习。
4:语文课上的分角色朗读也是一种小组合作方式。还有情境表演,没有互赖和默契,是很难完成的。
05:小组分工。各组员明确各自的任务
6:英语课上,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来进行表演,产生团队意识,增加了课堂氛围,共建了小组团结合作意识。
7: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帮助学生组建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一名学生都有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分配相应的角色。例如语文课上小组讨论时,性格开朗、朗读能力较好的成员可以作为小组讨论成果的最终汇报者;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成员可以让他成为讨论过程中的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讨论过程和结果;组织能力较好的成员可以使其成为小组的协调者,督促该谁发言,发言时间的控制等等。最终教师的评判应当建立在整组完成情况的基础上,而非某一个人。这样有可能建立起成员的互相依赖关系
9: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分配相应的角色。例如语文课上小组讨论时,性格开朗、朗读能力较好的成员可以作为小组讨论成果的最终汇报者;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成员可以让他成为讨论过程中的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讨论过程和结果;组织能力较好的成员可以使其成为小组的协调者,督促该谁发言,发言时间的控制等等。最终教师的评判应当建立在整组完成情况的基础上,而非某一个人。这样有可能建立起成员的互相依赖关系。
10:比如语文教学,阅读课文时,有些孩子害羞,紧张不愿意朗读,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然后全班展示。
11:还是分工明确一些好吧,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就负责简单一些的方面,程度好的就负责拔高一些的问题,但还前提是小组成员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共同的兴趣。
12:分工合作,共同学习,能有效果
13:适当的采取一些措施,如举行小组合作的游戏,促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交流。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老师课堂交流区:讨论:合作学习与整班教学的差异在哪里?
1:整班教学,需要老师主讲。整班教学,需要老师的知识。
2:学生身份的不同:在整班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扮演知识的授予者的角色,学生主要是接受老师的传授,接收知识即可,不需要思考。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更多的扮演是参与者,学生主要是自己组织和分析,学生成为主导者,老师是辅助,学生通过合作把自己的结果展示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进行点评,通过展示看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老师需要知道的地方。
学生自主学习比老师直接教授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合作学习,需要老师调控。合作学习,需要老师的智慧。整班教学,需要老师主讲。整班教学,需要老师的知识。
3:整班教学注重的是常识概念公式等知识的大范围教学,学生无差别对待,而合作学习能加强互动,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的参与
4: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更多的扮演是参与者,学生主要是自己组织和分析,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参与度高,整班学习,不能同步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
5;低年级老师教方法,高年级的时候学生就会用已经学到的方法自己来解决问题
6: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更多的扮演是参与者,学生主要是自己组织和分析,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参与度高,整班学习,不能同步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
7: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了,而整班教学的话,学生的参与度较少,大多都是老师占据了主导地位。
8:教师身份的不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更多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整班教学中,教师更多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知识理解方式的不同:整班教学中,知识主要是直接传递,课堂重在知识的理解;在合作教学中,主要强调学生的互动及主动参与,重在学生智力参与。
课堂主体不同:合作教学主要是学生的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整班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理解知识。
10: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更多的扮演是参与者,学生主要是自己组织和分析,学生成为主导者,学生自主学习比老师直接教授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合作学习,需要老师调控。整班学习,需要老师主讲。合作需要老师的智慧,整班需要老师的知识。
11: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更多的扮演是参与者,学生主要是自己组织和分析,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参与度高,整班学习,不能同步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
12: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往往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可径直地获得知识。而实际上,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自己的独立思考上。而在讲授法中,教师把知识讲解得清清楚楚,学生以听讲代替思考,即使有自己思维参与,也是被教师架空起来的,因为要跟教师同步进行,这样也就把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决的各种必要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起来。结果,学生听起来好像什么都明白,事后却又说不清,一遇新问题就会手足无措。
13:学生身份的不同:在整班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扮演知识的授予者的角色,学生主要是接受老师的传授,接收知识即可,不需要思考。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更多的扮演是参与者,学生主要是自己组织和分析,学生成为主导者,老师是辅助,学生通过合作把自己的结果展示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进行点评,通过展示看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老师需要知道的地方。学生自主学习比老师直接教授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合作学习,需要老师调控。整班学习,需要老师主讲。合作需要老师的智慧,整班需要老师的知识。
老师课堂交流区1---讨论:什么样的问题最困扰你?
1: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差的学生不知干什么,有的自己玩的不亦说乎,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差。
2: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小组效率低,速度慢,如何平衡不同小组合作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学生分组讨论只存在与表面形式,并没有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深刻内涵和作用,没有起到合作学习的真正效果。
4:合作学习的时候,经常出现班级闹哄哄的现象,老师即使走下去也很难分辨出哪组是在讨论,哪组是在说话。
5:既然是合作,就会出现有的小组合作的好,效率高,速度快。而有的小组效率低,速度慢,如何平衡不同小组合作的结果,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6:授课时,我一直重视小组学习,但令我最困惑的是:学习差和性格内向的同学他们很少与小组内同学讨论,真正参与进去的还是那些爱发言,成绩好的同学,
7:每次合作学习,最常出现的问题是我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问题,因为没有人关注它。我反复思考是我的问题简单了还是我的问题不是他们需要的。也许合作学习,最终的答案是合作什么才是关键。
8:问题设计好了,学生合作学习时,不按此方法走,跑偏了
9:既然是合作,就会出现有的小组合作的好,效率高,速度快。而有的小组效率低,速度慢,如何平衡不同小组合作的结果,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10:合作中学生参与的态度不积极,主人翁意识不够强。
11:个别学生总是不愿意加到小组合作学习,感到很大的困惑。
12: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13:小组活动开展不下来,学生不会去讨论,会做的自己做,不会的也不问
老师课堂交流区2---思考:为什么会出问题?
1:1.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一。2.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同。3.语言表达能力不同。
2:问题是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没有团队协作意识。原因是老师布置的活动不愿意做,不喜欢参与。解决办法是教师做好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角色任务。
3:问题:有的学生不主动参与合作中,不进行讨论。
原因:有依赖心理,认为有别人参与,自己就什么都不用管了。
3:问题: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加活动中来
原因: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4:出现问题: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合作讨论,好像自己不是这个小组中的一员一样。
产生原因:我觉得可能是学生认为自己的基础差,不懂不会,还是让其他学习成绩好的回答和主导吧。
解决办法:应引导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意识,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5:问题:讨论没有太大的时效性,总是被一些反应快的同学抢去了话头
原因: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好同学不给其他同学思考时间,善于表现自己。
6:问题:组内讨论、发言始终是外向或者成绩好的学生
原因:有些合作问题,对差的学生理解困难,无话可说
7:问题:组内讨论、发言始终是外向或者成绩好的学生
原因:有些合作问题,对差的学生理解困难,无话可说
8:问题:合作什么,是学生最关注的?
原因:1.老师对重难点的理解。2.老师对学生在教学中的期待。3.老师对合作所要的效果。
4.学生自身能力情况的了解。5.学生对话题的了解程度。
B组一个女生对大家说:
C组全是男生,魏武名如其人,声音洪亮,他也是足球队队长。只听他正在告诉每个人这道题应该看书上哪段内容,当大家看后讨论答案时,他总会说他还有一个更好的想法。糟糕的是,他的解释明显是错的,这个小组还采纳了他的意见。
D组两个男孩正在为谁的答案正确而争执,这两个是一对好朋友,就喜欢拌嘴,似乎没有意见统一的时候。另外两个同学看着他俩在乐,就像在听相声。
E组在干嘛?竟然用“剪刀包子锤子”来解决答案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