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结课试题
(2019-02-27 19:41:30)
标签:
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单选多选判断张岱年杂谈 |
分类: 修身养性 |
1单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的是下列哪位学者?C
A.刘纲纪 B.杨宪邦 C.许思园 D. 张岱年
2单选(1分)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征?:D
A.传统是指向未来的B.传统是历史的 C.传统是延续性的D.传统是革新的
3单选(1分)中华文化是在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原始协作农业自然经济以及( B
A.父系氏族 B.家国一体1.00/1.00 C.母系氏族 D.分封制
4单选(1分)老子的人生观和政治观集中反映在他的( B
A.祸福相依B.无为而治1.00/1.00 C.大道为公D.忠君爱国
5单选:“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句话是谁提出的?B
A.康有为 B.梁启超1.00/1.00 C.司马迁 D.林则徐
6单选(1分)汉魏风骨或魏晋风骨,也称“名士风度”,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 A
A.生活方式 B.物质追求 C.心理安慰 D.个人修养
7单选(1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A.乐于助人B.发愤图强1.00/1.00C.刚健有为D.嫉恶如仇
8单选(1分)如果一个人时时为了某种目的而生活,为了某种功利而做事,这便是佛家所说的( B
9单选(1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C )为核心。
A.和谐共建B.公有制C.平等 1.00/1.00D.共产主义
10单选(1分)进入21世纪全球化时代,中华传统的民本思想与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普世价值观相结合,产生了(
A.绿色发展理念B.为人民服务理念C.可持续发展观D.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单选(1分)信仰有信仰的定义,有宗教信仰,政治信仰,文化信仰之分,而我们中国人更多的是(B
A.家国信仰B.文化信仰1.00/1.00C.政治信仰D.宗教信仰
12单选(1分)哪个流派的崛起以及维新派的托古改制打破了独尊儒术的思想大一统局面,也动摇了学术上的儒学霸主地位?:B
A.理学 B.今文经学1.00/1.00 C.西学 D. 心学
13单选: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中,文化的发展脉络是以(
A.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C.白话文推广D.新文化运动
14单选(1分)在秦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之前,周代上有天子诸侯国君,下有黎民百姓,那时“君子”多指(
A.
C.国君的兄弟和儿子 D.政治地位崇高的“国君”或“君王之子”
15单选:用儒家的话来描述,周代社会有三大特点,叫“均平富、大一统、(
16单选(1分)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不是其“现代性”的主要标志是以下哪个?:D
A.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善B.商业的繁荣 C.教育的普及D.文人掌兵,军将分离
17单选(1分)儒释道三家的融合始于(
A.隋代
18单选(1分)与佛家“出世”相反的,倡导“入世”的是哪家的思想?:C
A.道家 B.墨家 C.儒家1.00/1.00 D. 法家
19单选(1分)13世纪时,苏东坡的作品传到日本,很受(
A
A.僧人 B.武士 C.士大夫 D.诗人
20单选(1分)“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这一概念是谁最先提出的?:B
A.柳宗元 B.韩愈1.00/1.00 C.苏轼 D. 欧阳修
21单选(1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而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
A.
流求
22单选(1分)中国古代士大夫“立三不朽”的最高理想是指:(
A. 修身、齐家、平天下 B.精心、养生、修行
C. 立德、立功、立言1.00/1.00 D.忠君、报国、济苍生
23多选(2分)“清初散文三大家”是:(
B、C、D
A. 方苞B.汪琬0.67/2.00C.魏禧0.67/2.00 D.侯方域0.67/2.00
24多选:刘纲纪等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概括哪几方面?A、B、C、D
A.
C.自由精神0.50/2.00 D.理性精神0.50/2.00
25多选(2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延续和更新,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
A.
C.社科-文化方面1.00/2.00 D.德智体方面
26多选(2分)中华传统文化要走向现代化,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
A.与文化产业结合0.67/2.00B.推进文化的科技创新0.67/2.00
C.与世界的普世价值观接轨0.67/2.00D.加强对外输出
27多选: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观,还必须遵循两大原则:B、C
A.一丝不苟B.忠实于原文原义1.00/2.00 C.与时俱进1.00/2.00D.精忠报国
28多选(2分)“软实力”即国家的文化力量,它包括三种力量,即:A、C、D
A.对他国产生的文化吸引力0.67/2.00B. 具有极强的凝聚力
C.具有合法性的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0.67/2.00D.本国的政治价值观0.67/2.00
29多选(2分)要研究和传承国学,必须实现的贯通是(A、B、D
A.中外贯通0.67/2.00B.文理贯通0.67/2.00C.数理贯通D.古今贯通0.67/2.00
30多选(2分)四大古文明中唯中华文化上下数千年川流不息,从未中断。究其历史原因,主要有:(
B、C、D
A.科举取士的兴起B.家国同构、忠孝同义的社会文化制度的延绵0.67/2.00
C.汉字的传承0.67/2.00D.儒佛道思想的贯通0.67/2.00
31多选(2分)中华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后的特征应该是(
A、B、C、D
A.具有包容性0.50/2.00B.符合现代性和科学性0.50/2.00
C.具有中华民族风格0.50/2.00D.具有大众性0.50/2.00
32判断(2分)张岱年在其《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一文中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协调、兼容并包、崇德利用、和与中、以德育代替宗教”看成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对
33判断(2分)人所创造的一切都可以是文化或文化现象,或是文化的影响或文化的结果。对
34判断(2分)杨宪邦等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每个人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错
35判断(2分)中国古代有政治的分裂,疆土的分裂,但文化从来没有发生过分裂。对
36判断(2分)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尤其是始于周代的“礼教”与“乐教”并提的文化。对
37判断(2分)神话历史化,也就是历史文化作用于神话,是史官文化对巫官文化冲击的结果。对
38判断(2分)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对
39判断(2分)道教创立后逐渐分为两大流派,一支为太平道;另一支为天师道,也称“五斗米道”。对
40判断(2分)传承和弘扬“国学”应当以探寻和提炼中国文化特质为主旨。对
41判断(2分)科举制极大地改善了之前朝廷的用人制度,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扩大了人才选拔的途径。对
42判断(2分)传统文化是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错
43判断(2分)农业方面,清代有《授时通考》、《广群芳谱》、《水经注》等著作,详细论述各种作物的栽种和农业生产技术。错
44判断(2分)“修养”指的是: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对
45判断(2分)以法治世、以佛修心、以老治身成为两千年来中国朝廷治国安邦的思想法宝,也是古代士大夫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错
46判断(2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儒释道三家的矛盾冲突是短暂的、次要的,它们之间的融合才是长期的、主流的。对
47判断(2分)只有内心无纠结,外物无法诱惑我们,我们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这也是庄子的“逍遥游”以及柏拉图的“幸福论”的真谛所在。错
48判断(2分)《永乐大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对
49判断(2分)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的、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错
50判断(2分)“宗教”一词产生于先秦时期,在华夏民族部落形成时由宗族演变而来。错
51判断(2分)戒、定、慧三学是循序渐进的关系。也就是说,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应尝试让自己的心平静;内心平静了,应进一步提升智慧。对
52判断(2分)近代对中国国家主权以及领土完整构成的最大威胁来自日、俄两国,而这两国的汉学研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挑战也是最大的。对
53判断(2分)加入经济全球化而形成的现代文化。对
54判断(2分)苏东坡是“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对
55判断(2分)夏、商、周三代的史官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对
56判断(2分)近代中国人通过对比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这两种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对自己文化的特质重新加以认识。对
57判断(2分)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辅以道家和佛家。对
58判断(2分)宋代达到巅峰并出现转型。 对
59判断(2分)中华大地上最初产生的文化必然是受赐于自然、受制于自然的产物。对
60判断(2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花鸟等物,赋予他们特殊的品格与寓意,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对
61判断(2分)政治上的救亡图存、文化上的存亡继绝以及思想上的开启蒙昧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学”(即“中学”或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