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就叫做雨
我就叫做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282
  • 关注人气:5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3教育综合全真预测卷6

(2017-12-30 01:32:20)
标签:

发现学习

操作技能

直观性教学原则

班主任培养班集体

中小学常见的心理健康

分类: 笔记整理

一、名词解释

1、书院

答: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自唐末以后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和私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书院自唐末产生,宋朝《白鹿洞书院揭示》标志着其制度化,元朝时逐渐官学化,明朝带有政治色彩,清朝更加官学化,沦为科举附庸。典型的书院主要有:宋朝白鹿洞书院、明朝东林书院、清朝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书院的最大特点是自由。总之,书院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弥补了官学的不足;提倡自由讲学,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也为后世提供了办学经验。

2、公学

答:公学是一种私立教学机构,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它较之一般的方法学校,师资及设施设备条件好、收费更高,是典型的贵州学校。公学的教学质量较高,被称为“英语绅士的摇篮”。最为人称道的是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公学注重古典语言的学习,同时为适应上层社会交往的需求,也注重体育和军事训练,养成绅士风度。

3、操作技能

答:操作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即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其特点是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4、发现学习

答: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发现法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供资料,让学生亲自发现结论和规律。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发现学习比较浪费时间,不能保证学习的水平。

5、形成性评价

答:布卢姆提出教学中的三种评价模式,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和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与评议,以及书面测验等,使老师和学生都能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强调成绩的评定。

6、直观性教学原则

答:直观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及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理解书本知识并发展其认识能力。其基本要求有: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形象生动的直观语言;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二、简答题

1、简述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答:班主任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来培养班集体。

(1)确定集体的目标。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培养集体首先要使集体明确奋斗的目标。班主任应果断地、不容置疑地提出要求作为集体必须实现的目标。实现一个目标后,立即又提出一个要求更高的目标,以推动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培养集体必须注意健全集体的组织与功能,使它能正常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里的关键是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班主任在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后,应制订集体活动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引导集体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因为只有在活动中,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集体奠定情感基础,才能逐渐形成集体的核心,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只有在集体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集体才能识别是非、善恶、美丑,扶正抑邪,发扬集体的优点,抑制不良思想作风的侵蚀,才能使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成为教育的主体。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时机,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分清是非,以推动正确舆论的形成。

2、简述宋元蒙学教材的特点。

答:(1)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开始出现分类按专题编写的现象,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化;

(2)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韵语形式,文字简练,通俗易懂;

(3)一些学者亲自编写教材,提高蒙学教材的质量;

(4)注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5)重视汉字的特点,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的规律和儿童少年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

3、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答:中世纪大学是在新兴市民阶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后,追求新学问成为一种时尚,应运而生的。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学易。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教育目的: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2)领导体制:“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前者由学生主管教务,后者由教师掌管教务;

(3)学位制度:学生修完课程,经考试合格,可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4)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文、法、神、医四科;

(5)教学方法:讲演和辩论。讲演包括选读和解释权威性教材,辩论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中世纪大学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为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在思想上,动摇了人们盲目的宗教信仰;在权利上,为大学争取了一定的独立性及特权;在制度上,是现代大学一系列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的历史渊源。

但是,中世纪大学也具有局限性,它的宗教色彩浓厚,受经院哲学的影响很深。

4、简述中小学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答:(1)学习问题:包括厌恶学习、逃学、学习效率低、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等;

(2)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如社交恐惧,人际冲突等;

(3)学校生活适应问题:包括生活自理困难,对学校集体生活不适应,对高学段学习生活不适应等;

(4)自我概念问题:包括缺乏自知、自信、自我膨胀,沉湎于自我分析等;

(5)与青春期性心理相关的问题:包括青春期发育引起的各种情绪困扰,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如性困惑、性恐慌、性梦幻等。

三、论述题

1、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课的教学片段

王老师: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下阕引用了周瑜这个人物,有何用意?

学生甲:苏轼在上阕已经提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塑造周瑜的形象是为了照应上阕,因为周瑜就是一个英雄豪杰。另外,是为了把周瑜这一英雄豪杰与自己作对比,“早生华发”与“人生如梦”可看成是苏轼对自己的哀叹。

学生乙:我读过周瑜的传记,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是他娶小乔十年以后的事,词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也许是为了显示周瑜的年轻,与苏轼的“早生华发”相对比。后面“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出了周瑜儒雅的打扮、从容的姿态和功业之大,与苏轼功业无成形成鲜明对比。

王老师:两位同学的发言把周瑜在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得比较完整。我们还学过杜牧的《赤壁》,大家记得吗?

学生:记得!

王老师:好,我们一起朗读一遍。

学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王老师:在这首诗中杜牧强调赤壁之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东风。

王老师:为什么同样是与赤壁之战,战争的关键却不同呢?是不是哪位作者搞错了呢?

学生丙:我认为他们都没有搞错,苏轼塑造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主要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作用,是为了用周瑜的年轻有为与自己的光阴虚度、壮志未酬作比较。杜牧的诗却把赤壁之战的关键归于东风,假设没有东风之力,周瑜将会一败涂地,可能是突出杜牧自己的雄才伟略吧。

王老师:的确是这样。苏轼的词与杜牧的诗都想表现作者自己的思想,他们对所歌咏的史实评价不同,是因为他们要表达自己不同的抱负。苏轼要借用周瑜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感史伤怀,把赤壁之战的功绩归于东风,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

(1)这个教学片段主要体现的是哪条教学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答: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王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杜牧表达的思想与苏轼表达的思想有什么不同,而是通过让学生背诵杜牧的《赤壁》进而启发学生进行对比,又通过“是不是哪位作者搞错了”这样的趣味问题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因此体现出了启发性原则。

(2)该原则的内涵和要求是什么?

答:内涵:启发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善于提问,引导教学步步深入;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发扬教学民主。

2、试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不同。

答:(1)在人性论上的分歧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孟子肯定“性善论”,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荀子肯定“性恶论,主张“化性起伪”,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属性,它完全排除任何后天人为的因素,在他看来,孟子所说的善都是“伪”。

(2)由于哲学观和人性论的区别,导致孟子和荀子在教学思想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孟子主张“内发”,而荀子更倾向于“外烁”。

(3)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孟子比较强调“思”,主张深造自得,专心致志;而荀子更强调“学”。孟子的这种观点是受其唯心主义思想影响,夸大“思”的作用而忽视“闻见”,过多强调理性认识。

(4)在教学过程上,孟子将其视为“存养”“内省”“自得”的过程,把它看成发扬人天生的善性的过程,唯心主义的倾向较重;而荀子把教学过程看成是闻见、知、行三个环节,更可贵的是强调学要落到实践上,充分反映了其唯物主义思想,具有较多的客观性。

3、论述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以及对现代课程编制的影响。

答:(1)课程理论。

赫尔巴特的课程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主张:

第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A,经验。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但儿童早期的经验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教学加以补充和整理,反映在教材中则为直观教材。

B,兴趣。兴趣存在于经验之中,因此,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它能使儿童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从而更好地接受教材。

C,兴趣课程体系。赫尔巴特把多种多样的兴趣分为两大类: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其中经验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兴趣包括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各种经验、兴趣对应应设的课程,如对应经验的兴趣,应该开设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课程。

第二个基本主张是以统觉理论为基础的。

统觉理论是赫尔巴特课程的又一重要基础。根据统觉理论,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下形成的,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这就必然要求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步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据此,赫尔巴特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程设计原则。

第三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应与儿童的发展相响应。

文化纪元理论是儿童与课程维度设计选择课程的基础。文化纪元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感觉在人的认识中起主导地位。以后,想象逐渐发展起来,人类的想象力在诗与神话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最后,当理性发展起来时,人类就进入成年。不同时代的文化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认识的不同发展水平。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发展的过程。

(2)影响。

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是现代课程编制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因为在他的理论中已经明确地阐述了人的经验、兴趣、统觉是如何制约课程编制的,提出一个有效的课程,在编制过程中必然考虑人的经验的发展、兴趣的需要、统觉团的形成。更可贵的是,赫尔巴特完整地总结了兴趣的分类,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人的兴趣,并使之成为课程编制的重要依据。赫尔巴特也充分意识到人的直接经验是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内容必须依据人的经验进行。还有统觉团的提出,赫尔巴特已经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在大脑里有一个深加工的过程,类似于后来奥苏伯尔讲到的有意义学习的过程。这一概念的提出,要求课程的编制要在学生已有观念中再去生长出新的观念,新旧观念能有一个结合点,这在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下,为课程的编制起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已经说明课程编制中要注意的最基本的一些问题,有利于课程的快速编制,即编制课程的过程更加有章可循、可操作性强。比如,我们以兴趣的分类为基础,只要安排各类兴趣中的学科以及学科的基础知识即可,难度缩小了,可行性增强了,课程编制更加容易了。

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它包括创造性认知品质、创造性人格品质、创造性适应品质。

(1)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学校环境是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应倡导民主式的教育和管理;其次,应改革考试制度,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再次,应增加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最后,应对学生提供创造性人物的榜样。

(2)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则需要创造性的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能够理解并鼓励学生创造;其次,要教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最后,教师应不断学习关于创造性心理学的知识,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3)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思维“前进跨度”,培养思维的跳跃能力;加大思想的“联想跨度”,使学生敢于把习惯上认为毫不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进行移植;加大思维“转换跨度”,引导学生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善于打破固有的思路;给学生大胆探索与推测的机会。

(4)开设创造课程,教给创造技法。

在创造性课程的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基本的创造技巧与方法是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主要创造技法有:头脑风暴法、系统探求法、联想类比法、组合创新法、对立思考法、转换思考法。

(5)塑造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方法主要有:保护好奇心;解除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此外,自信与乐观、忍耐与有恒、合作、严谨等,也是创造性人格培养的重要方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