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玉智:煤油灯下记忆多

(2011-07-16 09:55:49)
标签:

煤油灯

钢笔水

碗儿

灯笼

灯芯

情感

分类: 三十年河西

  虽然仍很穷,但现在的家乡,煤油灯早就没有了,至少我已经有30多年没见过了。

  那时的农村是没有电的。

  没有电,当然不会有任何家用电器。每到掌灯时分,家家户户就都点起了煤油灯。蜡烛平时是不用的,因为只有到了过年时,才会买回来一两根蜡烛,白的,红的。至于小孩子提着的灯笼,里面也很少有放蜡烛的,因为蜡烛点一会儿就燃尽了,不会再燃起火苗,更不用说照亮大地。

  只有煤油灯,是家家户户必备的。

  有钱的人家都买一个像样的煤油灯,玻璃做的,那形状犹如很小的茶壶,只是没有把手,也没有壶嘴儿。灯盖儿是一个铁质的薄片,中间插一根犹如现今喝饮料时用的吸管一样的铁质管子,管子里面是灯芯,大多是用旧棉花搓成的细绳。管子在灯盖儿的上方露出不到一寸的高度,灯芯露出一个小脑袋。管子在灯盖儿下方有很长的距离,有的直接探到灯底。玻璃灯里倒上煤油,煤油经过灯管里面的灯芯慢慢浸透到最上端,天黑的时候,点上灯,整个屋子里就有了光亮。

  我家穷,没有买煤油灯,只是照着煤油灯的样子,找一个空的罐头瓶子做了一个灯,因为用的是煤油,所以仍然叫煤油灯。

  煤油灯一般都放置在墙上。在炕沿上方大约半米高的墙上,掏出一个犹如窑洞的叫做灯碗儿的窟窿,只是没有掏透。灯碗儿呈长方体,正面敞开,其余5面都是墙体。敞开的正面正是放出光亮的最大理由。

  除非母亲有针线活儿,否则,一般是不把灯从灯碗儿里拿出来的。

  长年累月,灯碗儿的顶部就积了厚厚一层灰,纯黑色的灰。

  灰有奇妙的用处。农村的活计多,锹镐锄叉哪都是,不小心碰伤了哪块儿,马上回屋伸手抠下一点灰,往伤口上一抹,血立马就会止住,疼痛也立马就消失。

  也许是心理作用,也许是大人都这么说,小孩子就信了。反正每次哪碰出血了,大人都会给抹上灯灰,然后拍打拍打屁股,又一溜烟跑出去玩耍去了。

  不知道是哪一年,我的左手大拇指被镰刀削了个大口子,肉都翻出来了,母亲迅速给抹上了灯灰。至今已经无法想象是否有痛感了,反正记得当时是没有再出血。

  可是,伤口好了之后,那一道灰色的疤痕至今仍然十分显眼。

  俗话说高灯下亮。没事的时候,我总是琢磨在房顶上钉个钉子,然后栓一根绳子,做一个像灯笼一样的框子,把煤油灯放上,让煤油灯的光亮照遍整个屋子。

  有一天,我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先是找到一块木板,一指左右厚,锯成正方形,在四个角用钉子定出四个孔,然后找来两段等长的铁丝,每根铁丝的两个头从木板的对角的两个孔穿过,四个头拧成四个疙瘩,目的是不使木板脱落。两根铁丝的中间拧在一起,这样,一个简易的灯笼就做成了。搬桌子到炕上,拿凳子放在桌子上,登上凳子,在房顶的檩子上钉上个钉子,然后栓一根绳子下来,绳子的另一头正好拴住做好的灯笼。

  晚上,把煤油灯放在灯笼的底座上,嘿嘿,整个屋子好亮!

  越来越亮!

  亮的奇怪!

  却原来,灯烧着了绳子!

  绳子断了。

  灯掉在地上摔碎了。

  煤油撒了。

  屋子漆黑一片。

  找到火柴的时候,分明看见母亲正满脸怒气拿着笤笊疙瘩对着我!

  跑,是唯一的选择。尽管屋子很黑,我仍然一步就跨出了门槛,脑袋撞上门框也不觉得疼。

  那一晚,没敢回家,在邻居家睡了一宿。第二天一早,趁母亲抱柴火的空当,偷偷溜进屋里拿起书包上学去了。

  放学后,把两个钢笔都抽满钢笔水,剩下的钢笔水倒掉,用水涮干净,到生产队打更的老于头那要了点煤油装在钢笔水瓶里,回到家,把灯碗儿里的灯盖和灯芯插到钢笔水瓶里,点着。

  哼!依旧很亮!

  找一根更长一点的铁丝,一头直接栓在灯笼上,另一头直接栓在钉子上。

  这回,再也不会烧断了,也不会挨打了。

  我想,那可能就是吊灯吧。

  如今,买房子装修,各色灯具让然眼花缭乱,却没有一款我心中常常记起的吊灯。

  物质生活发达了,什么活都可以雇人干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却退化了,连基本的构思都懒得去想象。这样一辈辈下去,最后人不都成了光吃饭不干活的痴呆了吗?

  难道我是在危言耸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