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为了不陷落》
标签:
陷落的电影江湖书评毛尖新书信报上海通信文化 |
分类: 图书 |
(不胜惶恐,毛尖老师在香港《信报》专栏“上海通信”中点评了拙著,全文如下。这本自娱自乐的小书得到诸多师友的支持和提携,我备感荣幸又深感不安,再次向每一位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为了不陷落
文/毛尖
黄文杰把他七八年来发在不同媒体上的影评集合起来,出版了《陷落的电影江湖》。他在饭桌上把书送给我,那是我第一次见他,他如此年轻清秀,让我有些意外,因为印象中他的文章沉稳老练,常常还有高屋建瓴的意思,比如分析完徐克的电影,他会对徐克提出期望。
很认真地把文杰的书从头到尾看了遍,我几乎有点百感交集。
这本书分两辑,大陆和港台,作者分析了这些年进入他视野的电影和导演,虽然算不上断代史,但作者的野心还是大的,书中所附人名和电影索引即是证明,不是倚老卖老,我也写些影评,圈中不少朋友也写影评,但几乎没人会费心去做这样的索引。那很辛苦。
但文杰做了,而且,他的语言风格也表达了这方面的努力,周黎明、李洋的序和文杰自己的后记都提到了行文风格。不过,无论周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影评传统和文风”,李说他“能把雅俗的力量控制得恰到好处”,还是作者自谦这是因为大学时代受的新闻学训练,“潜移默化认可发表意见应客观公正”,在我看来,这种写法,更是一种电影史的写作方式,就像索引一样是为“永远”准备的。
一点不夸张,这种写法深深感动我,尤其作者还如此年轻。在我看来,这是电影和影评的最佳关系,把个人偏见和火气藏起来,以一个“标准观众”来看电影,刚开始写影评的时候,学院派也是这么教导我们的。但我的问题在于,这些年的中国电影,一枪两枪三枪,毫不手软地朝我们的电影良心开枪,这个时候,尖叫甚至以暴易暴,是不是也很应该?
《陷落的电影江湖》中,文杰有意或无心地回避了这个问题,他绕开了那些“非常之坏”的电影,藉此,他保留了他特别中肯和客观的语气,而透过这种语气,他也有效地打开了重新想象和批评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的空间。不过,我担心的是,文杰的这种电影写作,会越来越艰难,尤其在今年一部更比一部“杯具”的贺岁片上映后。
多么怅惋,我们有最好的影评作者,但我们没什么好电影。本质上,文杰的写作是为了中国电影不陷落,但在唱挽歌的时候,我有时会有闻一多的心情,索性加速它的速朽,说不定能换来新时代。但文杰不忍,为此,赞美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