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急功近利与陈德森的苦心孤诣
(2009-12-21 19:30:13)
标签:
十月围城陈德森陈可辛三枪拍案惊奇张艺谋七武士血迷宫黑泽明柯恩 |
分类: 电影 |
今年的贺岁档,《三枪》的投机取巧与《十月围城》的苦心经营形成鲜明对照。
(纯粹快言快语,未经整理,关于《十月围城》有剧透,未看者慎入)
我平时都窝在家里看碟,一般到年底才会进影院选择性地看几部片。最近一个月来,就每个周末都泡在影院,分别看了《花木兰》、《2012》、《三枪拍案惊奇》和《十月围城》。除了《三枪》让我严重恶心,其他几部片都觉得值回票价,这其中《十月围城》无疑最有好感。
《十月围城》也是我本年度最期待的华语片,这么说是因为我一直对陈德森十年前的旧作《紫雨风暴》念念不忘。我觉得在当年《紫雨》一片已拍出大片气势,故事创意、氛围营造与动作场面都相当不俗。我还记得好些年前香港制造论坛有热心网友贴出一些香港导演的拍片计划,陈德森的《十月围城》就赫然在列,那时我即已非常期待此片。只是不曾料想过去了这么些年,才终于得见这部电影的上映。看完《围城》,我毫不夸张地以为,它是我近些年看过的最好的华语商业片。我觉得此片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此片的立意非常符合主流价值观,爱国、救国与忠义、牺牲的主题富有正面意义,其实骨子里是很传统的中国观念,特别是故事的香港背景传达出“香港人也是中国人”的内涵,颇堪玩味。广电总局把之作为招待推荐片,不是没有道理的。其二,编导用情至深,爱国情、同志情、父子情、父女情、师生情、兄弟情、爱情,从每一个人物身上(包括孙中山不能见母亲)都发掘出至少一重情感面,而且俱描写得情真意切、情深意长,注重以情感来推动故事发展,煽情的感染力在当今影坛相当罕见,也因此文戏部分张力十足,催人泪下,作为商业片相当难得(影片前一个钟头几乎没什么打戏但绝无闷场,说明做足文戏同样引人入胜,最经典的范例如黑泽明的《七武士》,开场后一个半小时只是展示聚集七个武士的繁琐过程)。这个社会什么都世俗化了,这部影片却不避俗套,不怕煽情,大胆表白,真情流露,是非常坦率爽朗的商业创作。其三,主线集中,支线错杂却有条不紊,相互串联,交织巧妙,多个角色全面出击却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且各具特色,较有深度和个性,编导想必花费了不少心思打磨剧本。其四,旁白运用得当,效果感人,为影片加分不少。此片大量运用孙中山剖白心迹的话语作旁白,阐述自己为何从事革命、革命的意义何在,以此配合义士拼杀牺牲的画面,催泪效果非同凡响。此片旁白运用之巧妙、力度之强大,远远超出一般影片境界,以前我只有看侯孝贤《悲情城市》的时候才有类似体验。
至于《围城》的动作戏部分,虽然也很精彩,我倒不觉得是此片特色(任达华将李宇春用床单绑住窗外吊的桥段,董玮在《新上海滩》中用过一次),总之此片编、导、演(不好意思,我觉得李宇春表现也不错,饰演的角色较有可信度)、动作、美术、摄影、音乐各方面发挥都较全面,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激情之作。如果循例挑一点点毛病,或许恰恰是编导在情感的释放上稍微有点失控,或者说考虑得还不够周全,像黎明饰演的刘郁白因为痛失爱人而放任潦倒,交代得有点刻意牵强,李嘉欣最后的出场也有为戏作戏之感。事实上此角要是能再精心设计下或许会更好些,比如不要再为他设计爱情桥段,这样也可以与谢霆锋饰演的阿四的爱情戏份有效错开,角色会更立体个性化些。我个人觉得甄子丹跟范冰冰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可以处理得更合理妥帖些。最后作为观众来讲,一般都期待身手较好的正面人物与常规意义上的大反派能够多些正面交锋,大反派也应该死得“轰轰烈烈”些,这样才符合观众对观影高潮的期待需求。而《围城》中,刘郁白和甄子丹饰演的沈重阳遇见阎孝国(这个反派的名字很有意思)时都已经身负重伤,一个没怎么交手就惨死敌手,一个则干脆以卵击石壮烈殉身,阎自始至终几乎没遇到对手,而是死在梁家辉的枪口之下。目前的设计不能说不好(胡军毕竟不是很能打,死在自己老师枪下也很有悲情感),我只是想是否可以想出另一种更解气的安排呢?
我不知道《围城》目前的票房情况如何,但这部电影已经达到的高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还有人在苦心经营,在用诚意、热心和专业精神制作电影。王学圻在片中饰演的李玉堂说:“不管是做人还是做生意,都要对得起良心。”这句话,或许就是陈德森与陈可辛的最好代言。而反观大导演张艺谋,其拍摄《三枪》的初衷中是否考虑到了“良心”二字,实在令大感怀疑。老实说,老谋子拍摄《三枪》的动机非常不纯良。据相关报道,他是不想2009年落空,所以非要强行上马一部影片,可惜自己张郎才尽,手头又无好的剧本,黔驴技穷之际只好到国外去引进人家科恩兄弟的旧作《血迷宫》。这种为拍片而拍片的行径,一般有追求的导演都不屑为之,曾经的第五代领头羊偏偏自甘堕落到这个地步了,如今的他估计不会明白陈德森宁愿苦等十年也不仓促上马项目的“二愣子”精神了。
也罢,改编就改编吧,说不定老谋子能玩些新玩意,让科恩兄弟的剧本适应中国国情,焕发不一样的魅力。但遗憾的是,我估计如果科恩兄弟看到《三枪》肯定会吐血。原作虽说谈不上有多么了不起,但至少阴郁黑色的氛围夺人心魄,格调统一,误会与小道具等细节都处理得妥帖巧妙,影片所营造的意外感也耐人寻味。结果到老谋子手里,这些全给毁了,他生生把人家一黑色剧本给改成了二人转与小品、耍嘴皮子的大杂烩,喜剧破坏悬疑,悬疑冲淡喜剧,要结构没结构,要剧情没剧情,要气氛没气氛,既不搞笑也不扣人心弦,全都似是而非胡拼乱凑,说到底就是一个不折不扣彻头彻尾的四不像,说难听点就是投机取巧的抢钱垃圾。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是这种垃圾电影,票房还能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听说都突破两亿了。也正是仗着“广大人民群众”撑腰,人家老谋子面对来自四面八方铺天盖地的质疑口水,照样镇定自若,到处大言不惭地吆喝推销。评论嫌此片没深度,老谋子还特谦虚地放话了:“别把我当思想者。”这话听起来是不是很有点死猪不怕热水烫的意思?人家说你崇高你还避之不及,人家就愿意庸俗、乐意矮化自己,要是人人都像老谋子这样破罐子破摔,那中国电影还不真要完蛋了?说到底,这压根就是老谋子为掩饰自己水平低下而找的借口罢了。
窃以为,如果《三枪》是一部“喜剧片”的话,它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其一,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胡闹瞎搞。众所周知,张艺谋偏好塑造苦大仇深的女性形象,这次一如既往把闫妮打造成受尽丈夫虐待的老板娘,这是个人习惯问题,无可厚非,但放在一部无厘头式的电影里并不适合,因为格调严重冲突,观众无所适从。像周星驰的电影,感情大多并不无厘头。再有,一般喜剧片都会嘲弄反派,让反派出尽洋相,这样观众心理才会得到宣泄,如观看科恩兄弟的原作和盖里奇(甚至他的模仿者宁浩)的电影,我们都会因为反派的自以为是和愚蠢而乐不可支。老谋子显然不懂这个道理,《三枪》中孙红雷一直是板着脸的阴沉严肃苦瓜相,一点也不好玩,同样和其他角色形象抵触。归根结底老谋子不懂商业创作规律,影片不伦不类就是他瞎捣腾的后果。其二,老谋子真的不具备扎实的商业创作能力。不要以为他近些年拍的古装片都大卖就是好的商业片,这是两码事。我承认他拍《英雄》对拉动内地电影产业发展有贡献,但也以为纯属瞎猫撞上死耗子,歪打误撞——他的初衷未必是这样。当整体电影产业活泛起来,老谋子还来搀和,这纯粹就是瞎捣乱,绝对不是什么开拓电影类型,跟什么多元尝试也扯不上边,说白了就是急功近利地抢钱。我们以往谈到台湾电影时总是说,让侯孝贤拍侯孝贤的,让朱延平拍朱延平的。这是有道理的实话。世界上能做到雅俗共赏的导演少之有少,而老谋子显然不属于这种天才,所以他还是安生点回到他的文艺片领域,或许还能在电影创作上继续折腾几年。
商业片领域没有了老谋子就不行了吗?千万不要杞人忧天。至少,还有陈可辛,还有陈德森,还有诚意十足、制作认真的《十月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