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背包客旅行穷游手机博客杂谈 |
分类: 新疆 甘肃 |
喀纳斯有三个门:禾木、白哈巴、贾登峪,是个三角形。我们是从贾登峪进出的。冬季的禾木和白哈巴人烟稀少,可以去,但包车费就得增加。
昨晚住的图瓦人家庭旅馆,其实就是小木屋,用的是最原始的“暖气”:炉子上面烧一壶水,用木头生火。火燃着时确实很暖和,但到了半夜,火几乎灭了,一屋子人都被冻醒过。
一大早,我们直奔观鱼台。观鱼台是位于山顶的观景台,可以俯看喀纳斯。师傅开车送我们到山前。喀纳斯的积雪比天池厚多了,已经完全看不出走向观鱼台的道路,我们只能深一脚浅一脚的趟着厚雪向上爬。身后就是雪山。爬到半山腰,向山脚望去,是星星点点的林子和图瓦人村落。图瓦人分布在俄罗斯、外蒙古和中国。喀纳斯包括禾木、白哈巴是中国的图瓦人唯一的聚集地。继续上行,眼前赫然出现一个美丽山谷,碧绿的喀纳斯湖水向远处雪山延伸而去,云朵在谷中飘荡。云山雾海,雪峰隐现。这完全出乎意料的美景让我不自禁站住了脚,怔怔的看了半晌。
快到山顶时,已经能看出若隐若现的木栈道了。但仍有相当多的部分是埋在白雪之下的。我们花了两个小时从山下爬到山顶,到达观鱼台时已是新疆时间十点了,山谷里的云已几乎消散。如果是清晨来这里估计会看到层叠的云海吧。
坐在山顶,前是幽美山谷,后是静谧雪山,听着自然系的纯音乐,心特别的宁静。“喀纳斯”是蒙古语中美丽的意思。这片美丽的净土,恍如仙境,甚至给人虚幻感。
离开喀纳斯时,车向布尔津驶去,沿着盘山公路翻出大山,从白雪的天堂瞬时进入无雪的人间,看着眼前的金黄草原,一小时前所在的雪白喀纳斯仿佛是梦境。
雪中的喀纳斯,没有辜负我的期待。但从现实的角度说,这里是我此次背包旅行50天以来最昂贵的旅行地。因为冬季喀纳斯区间车停运,去喀纳斯的班车似乎也停运了,不包车无法抵达喀纳斯,更无法在喀纳斯里面移动。包车费单天单人150元,两天花去300元,加之昂贵的门票、住宿、从乌市到布尔津的客车票…我是自备干粮进入的,否则花费还得大增。作为穷游者,这样的花费着实是可怕的,短短两三天,花去了平时许多天的旅费。但回想喀纳斯里的极致雪景,也确实不后悔走这一遭。如果不是冬季前来,不一定非得包车玩喀纳斯。布尔津有客车前往,听说单程50元,即往返100元。但若不包车,到喀纳斯后还得支付昂贵的区间车费。喀纳斯太大了,不靠区间车移动是不行的。另外门票也会比冬季更贵。所以别的季节来喀纳斯也不会太便宜。
说起来,我在新疆旅行时的日均花费,比之前走过的地方都要高,而此次喀纳斯之行又大大增加了整体开支。对于不搭车的我而言,新疆确实是个难以特别“穷”的旅行之地。只希望新疆之后的旅行能尽可能节省一些。
下午返回布尔津,但晚上去奎屯的长途汽车票不够五张。我们买好了第二天大早的车票,在布尔津青年旅社好好休息了一晚。接下来还有伊犁之行等待着我们。
青旅30元/床,我和阿诗住一个两人间,另三位男同胞住三人间。舒服的洗了个热水澡,躺在床上,两个姑娘打开了话匣子。阿诗在越南时本科专业是中文,毕业后在大学里做行政工作。学校告诉阿诗,如果想在大学教中文,必须来中国继续学习,取得硕士学位。学校可以资助她来华深造,但她必须保证拿到硕士学位后回校任教至少九年。阿诗签下了这份合约,来到长沙,转眼已过两年多,还有不到一年就完成学业返回越南了。阿诗的中文水平虽不如在中国七年的明安,但基本交流没太大障碍,不过可以明显感觉到是外国人在说中文,不像明安可以混迹于中国人中而不被发现其外籍身份。阿诗坦诚在中国说中文的机会反而不如在越南时多,因为读研的同学们大多忙于本职工作或打工,她没有多少机会和中国同学相处。明安一直鼓励她多和中国人说话、练习口语,但有些腼腆的阿诗大多时候还是有些不敢开口。我们聊了许多,关于中文,关于越南语,关于中华文化圈。阿诗说越南很久之前使用的是和汉字差不多的文字,由汉字演化过去的。后来演变为现在的拉丁文字,但仍保留着许多中文的影响,比如一些单词的发音和中文非常相近,又比如越南人的姓名虽写作拉丁字母,但都是可以直接对应汉字的。越南老人们仍有一些可以直接读懂汉字,但年轻人则不行。在越南,名字大多是两到四个字,两个字多为华侨。阿诗的全名有四个字,因为包括了父亲和母亲的姓,加之两个字的本名。阿诗说现在在越南起名字普遍加上父母双方的姓,所以四个字的名字非常常见。越南人起名字讲究阴阳和单双的对应,认为男孩起三个字、女孩起四个字比较好。过去习惯将男孩中间一个字起为“文”,女孩中间一个字起为“氏”,但现在大多不这么做了,因为不好听,而且重名机率大。所以现在的名字是丰富多彩的。通过阿诗的护照,我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签证和外国人来华暂住证的模样。
在旅行中可以与来自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人们接触、交流,增长见识,感受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也正是旅行的魅力之一吧。
昨晚住的图瓦人家庭旅馆,其实就是小木屋,用的是最原始的“暖气”:炉子上面烧一壶水,用木头生火。火燃着时确实很暖和,但到了半夜,火几乎灭了,一屋子人都被冻醒过。
一大早,我们直奔观鱼台。观鱼台是位于山顶的观景台,可以俯看喀纳斯。师傅开车送我们到山前。喀纳斯的积雪比天池厚多了,已经完全看不出走向观鱼台的道路,我们只能深一脚浅一脚的趟着厚雪向上爬。身后就是雪山。爬到半山腰,向山脚望去,是星星点点的林子和图瓦人村落。图瓦人分布在俄罗斯、外蒙古和中国。喀纳斯包括禾木、白哈巴是中国的图瓦人唯一的聚集地。继续上行,眼前赫然出现一个美丽山谷,碧绿的喀纳斯湖水向远处雪山延伸而去,云朵在谷中飘荡。云山雾海,雪峰隐现。这完全出乎意料的美景让我不自禁站住了脚,怔怔的看了半晌。
快到山顶时,已经能看出若隐若现的木栈道了。但仍有相当多的部分是埋在白雪之下的。我们花了两个小时从山下爬到山顶,到达观鱼台时已是新疆时间十点了,山谷里的云已几乎消散。如果是清晨来这里估计会看到层叠的云海吧。
坐在山顶,前是幽美山谷,后是静谧雪山,听着自然系的纯音乐,心特别的宁静。“喀纳斯”是蒙古语中美丽的意思。这片美丽的净土,恍如仙境,甚至给人虚幻感。
离开喀纳斯时,车向布尔津驶去,沿着盘山公路翻出大山,从白雪的天堂瞬时进入无雪的人间,看着眼前的金黄草原,一小时前所在的雪白喀纳斯仿佛是梦境。
雪中的喀纳斯,没有辜负我的期待。但从现实的角度说,这里是我此次背包旅行50天以来最昂贵的旅行地。因为冬季喀纳斯区间车停运,去喀纳斯的班车似乎也停运了,不包车无法抵达喀纳斯,更无法在喀纳斯里面移动。包车费单天单人150元,两天花去300元,加之昂贵的门票、住宿、从乌市到布尔津的客车票…我是自备干粮进入的,否则花费还得大增。作为穷游者,这样的花费着实是可怕的,短短两三天,花去了平时许多天的旅费。但回想喀纳斯里的极致雪景,也确实不后悔走这一遭。如果不是冬季前来,不一定非得包车玩喀纳斯。布尔津有客车前往,听说单程50元,即往返100元。但若不包车,到喀纳斯后还得支付昂贵的区间车费。喀纳斯太大了,不靠区间车移动是不行的。另外门票也会比冬季更贵。所以别的季节来喀纳斯也不会太便宜。
说起来,我在新疆旅行时的日均花费,比之前走过的地方都要高,而此次喀纳斯之行又大大增加了整体开支。对于不搭车的我而言,新疆确实是个难以特别“穷”的旅行之地。只希望新疆之后的旅行能尽可能节省一些。
下午返回布尔津,但晚上去奎屯的长途汽车票不够五张。我们买好了第二天大早的车票,在布尔津青年旅社好好休息了一晚。接下来还有伊犁之行等待着我们。
青旅30元/床,我和阿诗住一个两人间,另三位男同胞住三人间。舒服的洗了个热水澡,躺在床上,两个姑娘打开了话匣子。阿诗在越南时本科专业是中文,毕业后在大学里做行政工作。学校告诉阿诗,如果想在大学教中文,必须来中国继续学习,取得硕士学位。学校可以资助她来华深造,但她必须保证拿到硕士学位后回校任教至少九年。阿诗签下了这份合约,来到长沙,转眼已过两年多,还有不到一年就完成学业返回越南了。阿诗的中文水平虽不如在中国七年的明安,但基本交流没太大障碍,不过可以明显感觉到是外国人在说中文,不像明安可以混迹于中国人中而不被发现其外籍身份。阿诗坦诚在中国说中文的机会反而不如在越南时多,因为读研的同学们大多忙于本职工作或打工,她没有多少机会和中国同学相处。明安一直鼓励她多和中国人说话、练习口语,但有些腼腆的阿诗大多时候还是有些不敢开口。我们聊了许多,关于中文,关于越南语,关于中华文化圈。阿诗说越南很久之前使用的是和汉字差不多的文字,由汉字演化过去的。后来演变为现在的拉丁文字,但仍保留着许多中文的影响,比如一些单词的发音和中文非常相近,又比如越南人的姓名虽写作拉丁字母,但都是可以直接对应汉字的。越南老人们仍有一些可以直接读懂汉字,但年轻人则不行。在越南,名字大多是两到四个字,两个字多为华侨。阿诗的全名有四个字,因为包括了父亲和母亲的姓,加之两个字的本名。阿诗说现在在越南起名字普遍加上父母双方的姓,所以四个字的名字非常常见。越南人起名字讲究阴阳和单双的对应,认为男孩起三个字、女孩起四个字比较好。过去习惯将男孩中间一个字起为“文”,女孩中间一个字起为“氏”,但现在大多不这么做了,因为不好听,而且重名机率大。所以现在的名字是丰富多彩的。通过阿诗的护照,我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签证和外国人来华暂住证的模样。
在旅行中可以与来自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人们接触、交流,增长见识,感受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也正是旅行的魅力之一吧。
前一篇:背包旅行第49日—喀纳斯初日
后一篇:背包旅行第51日—奎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