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瞭望》评论:管好“身边人”还须领导自身硬

(2015-11-28 08:59:39)
标签:

领导

身边人

分类: 评论
http://photocdn.sohu.com/20061229/Img247330669.gif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5年48期   11月28日出版
文/李松
    家属聚众赌博视若无睹、下属公款旅游听之任之、班子成员“集体”贪腐……管不住亲属和下属的“老好人”领导干部要小心了。来自中央纪委网站的信息,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共有9000多名领导干部因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力被问责。
    中央纪委通报落实“两个责任”不力被追责的典型案件,向全党全社会释放反腐问责的强烈信号,倒逼领导干部“两个责任”落实。
    事实表明,“一把手”没把“两个责任”落实好,其恶劣影响是全局性的。因为“一把手”是单位的核心,下属出问题,暴露出来的是某个地区,或某个部门领导班子作风的大问题。同样,家属在其权力的庇护下搞特殊,甚至违法乱纪,领导干部疏于监管,只会让家属更有恃无恐,带坏家风。
    对“身边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领导干部还宜及时“咬耳朵”、“扯袖子”,还宜及时提醒他们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
    但现实中,不少领导干部抓作风靠开会,反腐败靠表态,并没有真正担当起“两个责任”。其结果是,有的“一把手”带班子“疏于管教”,贪腐风气蔓延;有的“老好人”型领导干部,对“身边人”违纪违规视若无睹、睁只眼闭只眼;有的纪检监察缺乏“强心针”,犯了“软骨病”等。
    更有甚者,有的领导干部不但平时对“身边人”疏于监管,而且一旦出了问题,还千方百计替他们藏着掖着或说情开脱。表面上是关心,实质上却是放任与纵容,更助其变本加厉,从而加速滑下犯罪的深渊。
    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文化、历史、经济条件、人性、价值观等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有的领导干部缺少“两个责任”意识,认为只要自己不犯错就万事大吉,“身边人”出问题,用不着“别人犯病,自己吃药”。此外,有的领导干部本身就有“病”在身,鼠蛇一窝,也就没了监管的底气。
    比较典型的是,11月24日,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校长苏志武等8名党员领导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被查处。而作为“一把手”的陈文申,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就一直违规超标使用公务车辆,违规占用下属单位车辆。
    古人云,“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意思就是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作为领导干部,除增强“两个责任”意识,还须先除心头之私,做到正人先正己,其身正,自然就能让“身边人”令行禁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