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瞭望》评论:根除“高考加分”权钱魅影

(2014-07-05 09:49:35)
标签:

高考

政策

权钱

制度

项目

分类: 评论

http://photocdn.sohu.com/20061229/Img247330669.gif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4年27期7月7日出版
文/李松
    6月30日,教育部发文详细解释高考加分“瘦身”规则。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近三分之一,天津等6省市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所有省份均取消了奥赛省级赛区获奖加分项目,7个省同时取消全国赛区加分项目。
    与此同时,辽宁本溪高级中学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这所学校今年高考生1000多名,获得体优生加分者高达87人,占了高三学生人数近9%,受到众多考生和学生家长的质疑。
    近年来,高考加分资格造假丑闻屡屡发生。这次教育部对高考加分“瘦身”规则的详细解释,是对社会关切的一种回应。
    在中国,高考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一种制度。而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修正高考单一的分数评价标准,为在艺术、体育等方面有天赋的考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可在实际操作中,这项政策在有些地方却被“有本事有门路”的人钻了空子,沦为“拼爹”、“拼钱”游戏。
    高考加分异化,与这项政策自身存在“短板”密切相关。譬如,现行的加分政策,全国各地没有统一的规定,加分内容繁多。同时,按照现行制度,各地的各类高考加分均由相关行政部门主导,而加分项目又缺乏专业规则、客观标准,裁量自由度过大,容易为权钱交易提供土壤。
    从人才选拔的角度看,不能因为高考加分出现一些问题,就完全否定这一政策本身。但要遏制高考加分乱象,除了高考加分项目“瘦身”外,最迫切的还是要加大对加分舞弊的监督与核查力度,发现有问题严惩不贷。
    首先,建立完善的高考加分信息公开制度。对加分对象的信息完整公示,引入社会监督,畅通举报渠道。
    其次,建立多层次的复查制度。在依法申请加分资格的过程中,包括加分对象就读高中、所在地教育部门、招生部门、最终审核把关机构等,按照公平、公开、科学的原则层层把关复查,明确责任主体。
    最后,建立严厉的事后追责制度。应把加分舞弊视同于高考作弊,对在高考加分资格审查、公示中发现或接举报查实有严重违规行为的相关责任人,要严厉追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高考加分“瘦身”仅属于治标之道,真正的治本之策,还是建立一套真正透明公开,公平公正的加分模式,既体现这项政策的初衷,发挥挖掘特长人才的作用,同时又不损害教育的公平与正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