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李松散文集《
一个人在路上》(2013年,华夏出版社)
当当、
淘宝等网站及全国书店热销
文/李松
老家人世代不离的肩上功夫,首先从挑水练就。挑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是一个沉重的概念。那时,电影《少林寺》正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看过电影后,我特羡慕少林寺里的那帮和尚,他们孔武有力,武功高强,能一手拎着一桶水,轻松地在林间小道上健步如飞。于是我就想,如果自己哪天也能练成少林功夫,多好,可以像那些和尚一样神气地挑水。
那时,挑水是老家人每日的必修课程。他们中挑水的基本是青壮年男性,挑水的时间,总选择在出工前或收工后。我喜欢看他们挑水的样子:脚步沉沉稳稳地迈动着,一只手搭在扁担上,另一只常年“在土里刨食”的手,此时也难得地闲着,正随脚步的节奏前后优雅地挥甩着。倘若桶里装满了水,那扁担,便会在肩上颤悠着,跳跃着,忽闪忽闪地,吱嘎出一串串极富节奏的声韵来。那时候,他们的身影,或隐在早晨的浓雾中,或融入傍晚的霞光里,有种梦幻般的感觉。
父亲在家的时候,挑水是他的事情。后来,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带着大哥到外地劳动,母亲操持家里的一切,自然也接过了挑水的担子。母亲挑水就不如父亲那么轻松了,每次挑水回来,都直喘粗气。
我心疼母亲,于是就主动接过了挑水的重担。那时,我家有一对木桶。木桶是用香椿树做成的,上下箍着好几道铁箍,桶口穿着铁系子。因为木桶每天都湿漉漉的,水分很足,所以木桶本身就很重,一对木桶恐怕有十多斤。木桶里盛满了水就更重,一担水至少要超过百斤,没有一把力气绝对挑不动。那样大的木桶,对未成年的我来说,显得异常沉重。
我家住在村子的据高点,要穿过整个村子才能到最低处的河里去挑水,一个单程大概有一公里多,路很陡,来回至少半小时,平时还好些,一到下雨天,粘土地,见点水地就变得稀烂,泥巴深得拽脚。那时,只要下雨,我们家就会用几口大缸接住从屋檐上淌下的雨水,用来煮猪食、洗脸洗脚,虽然每天人吃的还是要到河里挑,但也可以少挑好几担水了,这是下雨给我带来的好处。而另一方面呢?因为雨下得再大,也要到河里挑水,饱受路滑泥泞之苦。为此,那时我对下雨有一种特别复杂的感情。
挑水是一项技术性劳动,光有力气是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去挑水时,因为拴扁担的绳子太长,我个子矮,挑不起巨大的木桶,于是我把绳子挽起来,这样才能勉强把一对木桶挑起来。
挑水最考验人的是从河里打水,因为水面离我打水的台阶较高,如果用钩钓着木桶打水,需要把水桶在水面上方左右摆动,待木桶口倾斜向水面,猛地把木桶扣下,才能打到水。这全靠手上的劲,摆得幅度不够,木桶就只能漂在水面。摆动太大,或往下放松太多,铁钩会脱离木桶的横把,致使木桶沉入河底,因为水深,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我以前和父亲来挑过水,基本的要领我比较清楚。
我年龄小,劲没那么大,为保险起见,我干脆用绳子直接把木桶的横把拴死才打水,这样木桶就绝不会脱离开,水也能打上来了。当装上水的木桶压在肩上,撕心的疼痛使我不禁呲牙裂嘴,为使重心更稳,我尽量把身子向前倾,样子犹如弯虾,估计不会太好看。疼痛难忍时,为把注意力从肩上分散,我尽量眼睛看着路面,大脑背诵着古诗,或是回想一些无法释怀的旧事。这样晃晃荡荡地,走一路,洒一路,才把一担水挑到家,可木桶里也只剩半担水了。
第二天,我还得揉着隐隐疼痛的肩膀,继续挑水。
这天刚好头天晚上下过雨,路极难走,我不小心踏在一块松动的小石头上,身一歪,脚一扭,就倒在地上,木桶翻倒,沿着地势低的地方滚去,水流到身上,裤子也湿了,脚也很痛。咬咬牙起来,追上空荡荡的木桶,又回身到河里打水,最后总算把水挑到家。卷起裤腿一瞧,还擦伤了腿,汩汩流着血,母亲一见心疼得不得了,便连忙给我包扎。
那时我最羡慕有铁皮桶的人家,铁皮桶很轻巧,重量只是木桶的零头。可一副铁皮桶当时要八九元钱才能买到,在我的印象中,有铁皮桶的都是我们村里比较殷实的人家。我家穷,由此,木桶的吱呀声依然还得陪伴着我……
我一般喜欢很早就去挑水,原因有两个:一是我挑好水后赶去上学,不用迟到。二是这时没其他人挑水,如果挑水的人多,在路上洒下水,路就会变得泥泞难走。所以每当家人起床的时候,我已经把水挑回来。我后来挑水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如果遇到下雨天,赤脚上阵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有时在雨靴上捆绑上一些稻草,木桶往肩上一扛,倒也轻松自在。我家的水缸很大,要挑满水缸的水,得跑六七趟,一口气挑满,很费力气的。于是,我就在平时多了一心眼,没事的时候就去挑水,便能随时保证水缸满满的了。随着年龄的增大,挑水对我来说已不是什么难事,把木桶里的水倒进缸里时,我开始喜欢扁担一直不下肩,两只木桶也一直不着地,尽量使动作麻利、协调、漂亮,希望给家人以造型艺术的美感。当然,这里面也有虚荣和卖弄的成分。
我到城里工作后,挑水的担子转给了弟弟,即使挑水也只是回家时偶尔才挑一两担了。在这远离故园的地方,我像所有漂泊异地的游子一样,执拗地怀念着自己围绕着家乡曾经发生的种种纷纭往事,包括挑水。
我一直认为,这种怀念,因被笼罩在未曾污染过的氤氲水雾中,纯粹而简洁,更加接近怀念的本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