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瞭望》评论:“卢浮宫假门票”的警示

(2013-09-19 13:26:29)
标签:

潜在

不作为

嫌疑

下文

受害者

文化

分类: 深度调查

http://photocdn.sohu.com/20061229/Img247330669.gif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3年第38期  9月23日出版

文/李松
   “中国制造卢浮宫假门票”,多家法国主流媒体9月12日聚焦了这一话题。据《巴黎人报》报道,从8月12日起,卢浮宫相继发现数张中国游客持有的假门票,比利时海关8月底还查扣了内有3600张卢浮宫假门票的中国包裹。
    卢浮宫公共关系负责人日前向《环球时报》记者证实,这是卢浮宫第一次发现假门票,持假票入内的是中国团组游客。
    此事件虽然只是极端个案,但却已使中国游客境外旅游形象再次大打折扣。与之前“埃及神庙到此一游”引起的舆论风暴一样,国人纷纷怒斥“丢人丢到了国外”。
    警示一:每个中国游客都是中国形象代言人。此事件中的中国游客,其实都是受害者——中国游客随团参观卢浮宫无须或无法自行购买门票,因为部分团组费用包含卢浮宫门票,而一些团组强制游客从导游处购买门票。
但由于假门票就在中国游客手里,他们自然逃脱不了造假的干系,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形象。因此,每位游客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免为不良旅行社的违规行为埋单。
    警示二:旅行社恶性竞争催生隐性风险。尽管法国警方对“卢浮宫假门票事件”的调查,最终还没有查明假门票的来源,但此前媒体报道种种迹象,都将假门票来源指向与中国游客相关联的旅行社。
   这给我们一种很现实的警示——一直以来,多数国内旅行社不是靠服务赢得市场,而是一味“血拼”价格。即便在涉外旅游中,也有一些旅行社开出的团费,依然低于正常的交通与住宿费支出。为了降低成本,解决赢利不足的问题,个别旅行社不择手段出“损招”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
    警示三:国内有关部门不能冷眼旁观不作为。虽然“卢浮宫假门票事件”是发生在法国,但涉及中国游客,国内相关部门应及早介入,积极配合法国警方,查清假门票的来源。尤其要查清国内旅行社派到海外或与海外旅行社合作的地接社和导游是否有造假行为,以便更好地保障游客权益。
    当然,如果假门票与中国旅行社有关,可作为一次契机,进一步规范旅行社行为。如果无关,则可为国内旅行社洗刷嫌疑。而之前曝出的“3600张卢浮宫假门票的中国包裹”也需有下文,给舆论以明确回应。
    最近以来,中国发起倡导海外文明出游,但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仍然频出。在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背景下,除提高游客自身文明素质外,还须有关部门更有所作为,及时消除中国游客“无意识”失范的潜在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