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酸甜苦辣 |
第一次认识菠萝蜜,是在2001年4月的傣族泼水节。那些天,我们正在云南旅游,同行的有4个朋友。我们每人买了一支长长的水枪,在版纳的热带植物林中相互射击,弄得浑身透湿。正准备返回,忽见一群美女背着和我们同样的水枪,我们兽性大发,不约而同举枪就射,那些美女并未生气,笑吟吟地持枪报复。我们拼命逃,谁知其中一美女硬是追了我500米,不停地射,再次将我全身弄湿,直到我狼狈地爬上一颗棕榈树,那美女方才离去。下得树来,抬头一望,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小西瓜般的果子,挂在树干上,便好奇地走近去。这果实表面颗粒状,刺刺的,从没有见过,旁边标注了字:“菠萝蜜”。这名字好像听过,一时记不起来,也没细想,反正在云南见到以前没见过的东西多着呢,也许这果子是因形状如菠萝、味道甜蜜蜜而得名吧。
过了几个月,我们又到了海南。经过一个地方时(不记得地名了),忽然发现两边的陡壁上刻写了一些佛经,其中“菠萝蜜”三个字反复出现在经文中。当时感觉奇怪,怎么那水果的名字会出现在经文里呢?从没有吃过菠萝蜜,也没有念过佛,虽然有些想不通,但终究没有继续想,后来也没有再去考究。
今天上午,朋友从广西回来,送我一个菠萝蜜,足足10公斤,像一个大冬瓜,表面颗粒深褐色,没有刺人的感觉,只感觉很粗糙。妻问我怎么吃,我没有犹豫,说道:“肯定要剖开吃。”其实我也不知道,但却表现得十分内行。妻子拿起长长的水果刀,用力从中切断,里面黄黄的,一颗颗肾形的果实摆放得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婴儿,安静地睡在摇篮中。我吃了一颗,感觉粘乎乎的,有些滑腻,淡淡地甜。妻子、女儿吃了以后默然无语,没有再吃的欲望,我便连吃三颗,边说“好吃好吃”,但气氛仍然没有被我调节过来。
送了一半给父母,返回家便再吃了一颗。看着摆放在桌上的大大的一砣,不知道怎么消化。忽然想起上网查查资料,弄清楚这果子的吃法。原来里面的果实可以生吃,可以炒鸡蛋,核可以留着煮或用盐炒着吃,中间的心可以煮甜汤,连包裹果实的丝绒一样的东西还可以炒肉吃。这菠萝蜜还真是宝贝,除了皮,什么都可以吃。
和女儿一起将这半个菠萝蜜分解了,摆放在冰箱里。但总觉得还有一件事没有完成。想来想去,便想到了海南的那些佛墙,于是又上网。
在网上找到了“般若菠萝蜜多心经”,著名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源于此经。我用心读了两遍,就是读不懂。但有一篇文章告诉我,“菠萝蜜”是梵语,意思是“彼岸”。
“彼岸”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词汇,也许终我一生,也不能完全弄清它的内涵。但今后,每当我吃“菠萝蜜”或者看到“菠萝蜜”的时候,不会只想着它的味道,而更多的是会想到--“彼岸”。
前一篇:我们的一起医疗纠纷(一)
后一篇:我们的一起医疗纠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