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琼瑶高考落榜的故事(一)

(2010-06-26 23:14:22)
标签:

教育

高考

 

 

                                http://s7/middle/55fc1d2eg8a09c1192276&690

                             

琼瑶高考落榜的故事

          -----献给没考好的同学们

 

近来国内各省陆续的公布了今年高考的成绩和各档录取分数线。每年在这时总是有人欢乐有人愁。为此,我把刚从新浪读书上看到有关琼瑶高考落榜的故事转载如下,这次在高考中没有考好的同学不妨一读,或许你能从中领悟到什么有益的东西。人生的道路可有多种多样,并非只上大学一条。琼瑶没有考上大学,却成了我国家喻户晓的最受人喜爱的当代著名的女作家。

                                        一个退休教师

                          2010、6、25于美国

附:

 

 

    琼瑶,原名陈哲,衡阳县渣江镇人。 1938420生于四川成都,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四岁的时候,琼瑶跟随父母回湖南老家去生活。但在湖南两年的快乐童年,很快就被当时的战火硝烟所吞没。随后,是一段惊心动魄的逃亡生活。这段惊涛骇浪、悲欢离合的岁月,深深地铭刻在琼瑶内心深处。

    1947年,琼瑶又随父母,到上海生活了一年。在上海,「记忆中属于欢乐的事情实在不多」。因为体会了贫穷的悲伤,人世的冷暖,琼瑶写出了她平生的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并发表在《大公报》上。1948年,琼瑶又回到了湖南老家,这是她对故乡,最后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九四九年,琼瑶一家经过了乘火车到广州,再搭船去台湾的漫长旅程,终于在夏天,到达了台湾。一切都在转变,在推移,琼瑶的人生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琼瑶说:「就这样,我走过战乱,走过烽火,走过苦难,走过童年。」

    下面,让我们分为以下的几个段落,来介绍琼瑶这时的人生传奇:

   1. 青春在忧郁中黯淡地耗去

    从童年进入少年,琼瑶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悲惨的境地。

    进了台北第一女中,琼瑶这才可怕地发现,除了国文,她其它方面的教育,几乎等于零,功课当然是一塌糊涂。

    学习上最糟糕的是数学、理化等,每到考试,不是零分,就是二十分。

    此时,琼瑶的父亲在大学教书,母亲也已经去了台北建国中学任教,琼瑶的父母,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一个书香世家,孩子的功课,竟会如此的差!他们简直失望极了。

    这样的情况,同时也发生在琼瑶的那个双胞胎弟弟麒麟身上。

    童年时的那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使麒麟也同样不能适应现在的正常生活。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童年琼瑶一家的那段奇特经历,其时小弟尚小,所以尚不能重大地影响了他的性格和内心。小弟也不用功,淘气、爱玩……但小弟却有本领,把每门学科,考在八十分以上。

    而那个没有经过那段奇特生活的小妹,那个在蜜水和爱心和安定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小妹,则是无比正常地成长和发展。小妹才进幼稚园,就展现了惊人的才华,认字飞快,写字漂亮,能跳芭蕾舞,能弹钢琴……进了小学,更是不得了,无论什么考试,她都不考九十九分,她考一百分。

    琼瑶回忆说:「一天又一天过去,母亲越来越爱小妹,父亲越来越爱小弟,我和麒麟这对双胞胎,……现在,已成为父母的包袱。」十六岁那一年,琼瑶初中毕业,考进了台北第二女中。而麒麟从台中毕业后,考进省立工专,又回到了台北,不过,麒麟常常住在宿舍,经常不回家。

    小弟呢,也念了中学,成为了建中的高材生,而且小弟还能画一手好画,琼瑶的父母,特别为小弟,请了师大美术系的孙多慈教授,教小弟画画。

    小妹则成了琼瑶母亲的最大骄傲,她每学期拿第一名,拿回许多的奖状和奖盃。

    高中的生活,琼瑶依然是一点也不能适应。

    高中的课程,除了国文,琼瑶的数学、化学等,仍然是最让她头痛,她无法搞得清那些数学方程式,那些化合物的组成。

    于是,琼瑶在课馀的时间里,比以前更加拚命的读书、写作。她不加选择的阅读了各种中外文学作品,在阅读这些作品的同时,琼瑶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开阔起来了,渐渐地她开始学会了思考,对人生、生命和社会,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看法。

    这个时期,琼瑶在写作上的收穫,就是在台湾的《晨光》杂志上,发表了文艺作品《云影》。这是她忧郁而自卑的内心,难得的一些欢乐和安慰。

    年少的琼瑶心中的这些苦闷,无法发洩出去,家庭中各种不平等事情的积压,和情结的催迫,最终导致了琼瑶的一次激烈的行动,那就是她第一次的自杀。

    2. 把幻美的绝望推向极致

    有一次,琼瑶的数学只考了二十分,老师发了「严加督导」的通知单给琼瑶,要家长在通知上盖章,这件事本来就使琼瑶惶恐不安,不知回家后,如何向母亲开口。

    可琼瑶放学回家,看见小妹在哭泣,父母一左一右地在她身边哄着她,安慰着她。琼瑶大吃一惊,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只因要强的小妹,没有考100分,考了98分。

    这下琼瑶更加自卑,更加惶恐!她不知自己数学只有20分的成绩单,如何去要母亲签章。

    到了深夜,琼瑶还是将需要家长「严加督导」的通知拿出来给了母亲。母亲看着琼瑶的二十分,想起了小女儿考九十八分还要哭泣,这样的差别,使得她不能不拿小女儿和琼瑶相比。

    「你要我们做父母的,拿你怎么办?为什么你一点都不像你妹妹?」

    听了母亲的话,琼瑶冲出了房门,冲到了街头,她希望自己就这样死掉算了。

    琼瑶决定死。其实,对于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来说,她怎么可能愿意就这样轻易地放弃,她还没有真正活过,还没有真正体验到人生!

琼瑶回到家里,平静的给母亲写了一封长信:亲爱的母亲,我抱歉来到了这个世界,不能带给你骄傲,只能带给你烦恼。但是,我却无力改善我自己,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充满挫败感,充满对你的歉意,所以母亲,让这个「不够好」的「我」,从此消失吧!写完信后,琼瑶找到了母亲的一瓶安眠药,把整瓶药都吃了下去。

 

    3. 伤口再次被包裹

    七天后,琼瑶甦醒了过来。

    又见到了母亲,琼瑶失声痛哭,母亲也是百感交集。

    伤口被治疗和包裹,但那痛苦的深刻性,却潜伏到更为尖锐的深度。

    琼瑶的母亲,并没有因琼瑶的这一次任性和胡闹,多责备琼瑶,她也在追悔和内疚。

    琼瑶的小名叫凤凰。母亲哽咽地对琼瑶说道:

    「凤凰,我们以前曾经一起死过又重生,现在,我们再一次,一起重生吧!」

    母亲的谅解,其实更为深刻地刺痛琼瑶,反过来让琼瑶自责,新的情结在琼瑶的内心继续地滋生。

    情感的巨浪把琼瑶从一个高峰打向了另一个高峰,她再次被父母那血肉相联的真爱激动,她在心里疯狂地喊着:

    「对不起,母亲,我又把你弄哭了!以后,我一定不能让你哭,不论再发生什么事,我不要你哭!」

    这是多么真实而让人心动的情感历程!

    一个成功的作家,内心必定有一部秘密的心灵血泪史!这是我在研究许多优秀作家生平时,多次想到的一句话。像琼瑶的这些秘密情感体验,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家来说,那肯定是宝贵的和必要的。

    后来琼瑶自己也承认说:「很多人看到今日的我,总觉得我是一个被命运之神特别眷顾的女人,拥有很多别人求之不得的东西。可是,谁能真正知道,我对『成长』付出的代价呢?」

    在这种相互依恋,相互谅解的情况下,琼瑶又重新有了生的乐趣,生的希望。连很少有礼物给人的父亲,也特意买了一个古筝,送给琼瑶。

    又过了一个星期,琼瑶出院回到了家中,一切归于平静。

    对于琼瑶的这次自杀,琼瑶的父母,没有再多说什么。

    生活的悲喜剧,继续上演下去,又一次步入了循规蹈矩的日子。而琼瑶呢,虽然是暂时癒合了伤口,但宁静的外表下,依然是绵绵裊裊,震颤地荡漾着春水一般的哀愁,继续走过她十六岁的花季。

    4. 面临升学的烦恼

    经历过太多辛苦和郁郁不得志的琼瑶的父亲,现在柳暗花明,开创出一个爽朗的新局面,他开始有些名气了,他已经有很多的崇拜者,他开始写书出书,他写的是《中华历史故事》,事业和前途一片光明。

    在这种情况下,琼瑶的母亲辞去了建中的教书工作,一心一意地协助丈夫的写作事业。

    但是,母亲并没有因为家庭情况的好转,而显得特别的高兴,因为她的心头还有一块心病,那就是琼瑶的学习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她还在为琼瑶担心着。

    琼瑶并没有因为那一次自杀而使自己的情况好起来,使得她的功课,使得数学、化学好起来,而且更主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琼瑶已经进入了高三,很快就要参加大学联考。

    因此,琼瑶的母亲在观察了琼瑶这段时间的情绪之后,决定还是要督促琼瑶。她小心翼翼地对琼瑶说:「你一定要拚出你全部的力量,以你的聪明才智,绝不可能考不上大学!万一考不上,不是你一个人的失败,是全家的失败!你好自为之,千万不要让父母失望!」

    然而,这种埋头学习的生活,并没有给琼瑶带来好成绩,琼瑶既没有学好数学,也没有学好化学。

    琼瑶深深地沉进了一种巨大的恐惧之中,在这种恐惧的压迫下,她整天做着恶梦。

    琼瑶内心的寂寞、恐惧和无助,无法向任何人倾吐。

    这时,只要有谁,稍微关心一下她这个脆弱孤寂的女孩,谁就能进入她的内心。

    这个人终于出现了。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