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尽人皆知的圣诞饮品头牌 GLÖGG

标签:
饮品香料欧洲伏特加圣诞节红酒热红酒 |
分类: 北欧美食,有滋有味 |
今儿倒腾冰箱,惊喜地发现,我竟然还囤积着一盒GLÖGG没有喝!
发现自己像只大老鼠呢,圣诞大采购期间,手提肩扛、连拖带拉、兴奋异常地运回家各种用得着与用不着的东西。自个儿这形象让我很自然地想起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黑猫警长》,那里面那只坏坏的大老鼠——“一只耳”,不就经常这么干吗?……
当然,无数GLÖGG,也属于被我拖回“窝儿”的其中一项。
GLÖGG,在整个欧洲大陆很风靡、很大牌呢!
不知道其他欧洲国家的语言中它的叫法,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他都是这个名GLÖGG或GLÖGI。这是圣诞期间,欧洲人必须喝而且绝对要喝的。
(SE——这是瑞典语面)
(FI——这是芬兰语一面)
GLÖGG,是一种必须加热来喝的饮品,严格地说,它分为两大类:如果是含酒精度的,用我们中国话,我们可以称之为“酒”。要想喝到它,是必须要到酒类专卖店才可以买的,而且你必须要证明自己的年龄超过18岁;而另一种GLÖGG则是无酒精度的,按咱们的语言习惯,只能称之为“饮料”或者“果汁”,这种GLÖGG在普通的超市就可以随意购买,没有年龄上的控制。
不过,无论是含酒精的,还是不含酒精的GLÖGG,它的主要原料都是相同的:苹果汁,黑莓汁,葡萄汁,蓝莓汁,各种香料——丁香,八角,小豆蔻,肉桂等等。说白了,与普通的混合果汁饮品不同之处,GLÖGG卓然出群的地方就是它含有的这些个香料了。熟悉欧洲历史的人都知道,以前的欧洲大陆,香料是非常非常昂贵的东西,只有庙宇中的僧侣们才有机会接触并拥有那么一丁点。而在那时,作为普通人,诸如八角、小豆蔻等东方的香料,绝对是比黄金还要稀罕的奇珍异宝了。所以,这种GLÖGG一度是贵族的专属饮品,后来,普通人只有在圣诞节才舍得买一点来尝一尝。如今,在瑞典这些北欧国家,虽然一公斤八角的价格,相当于人民币1600块钱还多,人们已经可以完全消费得起这种含香料的饮品了。不过,圣诞期间,作为传统,人们还是必须要买来喝的……
GLÖGG之于欧洲人,像极了饺子对于中国北方人的意义,对不对?你看,现在,我们平日里也时常包些饺子来吃,可是,新年里,饺子就是必须包、必定要吃的了。再普通的食物,当它具备了一种特殊含义的时候,在烹饪和食用它时,简直就是一种仪式呢。这种有了特殊文化或者说传统意义的食材享受着人们对它的尊重……
至于为什么要必须加入GLÖGG来喝,我这种尽职尽责的吃货,早就拿出了“神农尝百草”的精神体验过了——GLÖGG这东西,凉着喝的时候,几乎显示不出香料的特殊味道,甚至可以说,它和混合的果汁没有什么区别,完全地“泯于众”。想想当年香料的贵族身价,这可简直是暴殄天物啊!我想,绝对就是这个原因,欧洲人把GLÖGG烧热来喝。
再就是,为什么,GLÖGG分为含酒精与不含酒精的两大类。我想,这就是因人口味而设计的商品多样化问题啦。其实,含酒精的GLÖGG,在烧开的时候,酒精就挥发了,喝的时候,仅仅是有酒的味道,但是,用咱们话说,“不上头”。而零酒精度的GLÖGG,在加热后,则是沁人心脾的香料味与天热果汁味道的最好融合,如果你不喜欢酒的话,这时的GLÖGG就是最美味的。不过,真正的饕餮大家,则是选择无酒精GLÖGG加伏特加!
哈哈,我好吃,也好喝,当然,要按照最地道的美食之道,来对待这个最传统的欧洲饮品了!
OK,说说,真正爱——请注意啊,不是喜欢,而是爱,大爱!——GLÖGG的北欧人是怎么调制他们的GLÖGG的。
1. 200毫升GLÖGG,加热并烧开
2.加入15毫升左右原味伏特加调匀,不要用香草、咖啡或任何有风味的伏特加酒
(你可以用高浓度的,例如酒精含量高达80度的瑞典ABSOLUTE
VODKA,也可以像我这样用中低度的,诸如这瓶32度的芬兰产SUOMI VIINA)
3.可以加入一点杏仁片和葡萄干(我试过了,我不喜欢这种混搭),这是最正宗的喝法
|
酒鬼不快乐……
我绝不酒精依赖,但是我也不否认,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过着比整日醉生梦死的酒鬼还要颓废的生活……
那几年,因为工作原因,喝酒,总是免不了的。不过,因为,每一周到周六,我们都必须按部就班地做到上午采访、下午回台上传素材、写稿、编片,所以,中午,我从不碰酒杯。可是,工作结束以后,我不拒绝酒精的诱惑。
并不想醉生梦死,并不愿靠酒精的麻醉来忘却什么伤痛,只是,那个时候心里好闷、感觉活得好辛苦……
没有经济上的压力,也没有工作上的负担,独来独往、单身贵族的我更是没有什么家庭琐事的牵绊……然而,我相信,很多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我当年的心理感受……
并不是真的颓废、真的没有信仰,也不是老人家嘴里的那种“不长进”“没出息”,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我们一直在争取,一直在努力做得好一点、更好一点,可是,“累”“迷茫”“困惑”这些词却又时常挂在我们的嘴边。
我最好的姐们儿,也是我最好的酒友,跟我同一年出生。虽然不在一个电视台工作,可我们总会时不时地聚到一起狂喝一把,再狂哭一顿。当年,她是她们台里的绝对实力派后起之秀,别人眼里比谁都风光、比谁都拽的一个貌似女强人的女人,可是,私下里,她却有着比我还多还琐碎的不快与不开心。从她的遭遇里,“被小三”——这个并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但是符合现代社会游戏规则的怪词,输入进了我的人生字典!喝酒,我们俩都一个范儿——“什么都别说了,我先干为敬,你自己看着办吧”,咕咚,一杯酒,一仰脖子就进去。我们都特烦别人磨磨叽叽劝酒,尤其是那种自己不喝酒还企图把女人灌醉的男人,最恶心。我这姐们儿比我更逗,经常是一手指着那种疯狂劝酒的男人,一手“啪”地一拍大腿,“你是男人不是?我先喝了!”绝对的豪放派侠女风范啊!
我的再一个酒友是偶然间被发掘出来的——一个我们台超级漂亮的女记者,比我大一岁。记得第一次我的几个狐朋狗友看到她的时候,就没出息地流着口水问我,“她,她有没有男朋友?”她的漂亮聪明能干,没有任何人质疑,所以,让我奇怪的就是,这种女人竟然还没结婚甚至没有男朋友!起初,我听说是因为现在的男人太世俗太市侩,看不上她来自农村、家贫如洗、父母离异,可后来,在有了一次共同采访的经历后,我才知道,原来,那么多男人不接受她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不能接受她的腿部残疾!可是,这又不是她的错,谁愿意身体上有伤残啊?!她小的时候,因为她妈妈的疏忽,才让滚到火坑下面的她烧掉了大部分脚趾、烧坏了小腿的皮肤……然而,这样的女人,难道不更应该让人疼爱吗?而且,我们周围的同事都看不出她的问题来,因为她可以穿高跟鞋正常的走路,有时拍新闻抢时间,我甚至还看到过她跑呢。不就是不能穿裙子吗,不就是穿了泳装会不好看吗?可是,男人们,就这么在意一个女人身体上的一点不足吗?!
于是,在我分享了她的痛苦的秘密以后,我经常会陪她喝醉。
印象最深的,是我临出国前的那一次酩酊大醉……每一年,她和我都被安排去采访啤酒节,因为只有在晚上,才能拍到人们饮酒狂欢的热闹场面,所以,我们俩的片子都是当晚拍,第二天发。那个夏日的晚上,我们刚刚完成拍摄任务,啤酒大棚里喝醉的、半醉、微醺的,已经占了大多数。“两位女记者,请喝杯啤酒吧”,有人起哄。这下可好,喝开了,就不是一杯的问题了啊。后来,啤酒大棚里的音乐声越来越大、节奏感越来越快,很多人开始跳起了舞来。不记得我们俩是怎么被人抱上了硕大的木桌的,反正,我只记得,我和她都端着大啤酒杯,在桌子上跳舞。再后来,也不知道是谁的酒洒到了别人身上,然后,大家都开始了彼此泼酒的类似泼水节的狂欢,可是,没几分钟,事件升级,人们中开始彼此推搡、踢打……场面失控太快,以至于我们俩还站在桌子没搞明白咋回事儿,然后就看到整个大棚的人都厮打起来了!从大棚外,冲进来好多保安和警察!!!
我们俩——绝对是喝醉了才这么身手敏捷的——竟然跳跃式地踩过一张又一张桌子,在打得毫无来由、不分敌友、一塌糊涂的人群中冲了出去。全身而退,绝对的毫发未伤!……
不知何时,大棚外已经下起了大雨,轰隆隆的雷声和闪电在头顶肆虐着,可是,我们,两个本该斯文的女人却站在雨里,像两个女鬼似的仰天大笑……也许,别人听到这样的笑声,会糁得起鸡皮疙瘩,而我们俩,却是真的开心,真的。
没有痛过,就不会这样笑;没有醉过,也永远不会知道——人在醉的时候,最清醒!
前一篇:小酒店大世界(16)美丽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