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说“新年”
(2017-02-02 15:26:46)分类: 奇谈怪论 |
16年和17年交界的新年是一个很奇怪的过年法,先从2016年12月21日冬至开始,就说冬至大过年,过了冬至就是新年,可过了几天12月25日,西方的圣诞节又来了,说西方过了圣诞就是新年,可过不了几天2017年1月1日元旦来了,又说新年钟声响了,可转眼再1月28日又说春节到,新年又到了,在一个月之内,中国连续过了四个新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就应个节来理一理之间的关系。
先说一个新年的制定原则,新年的历法上的专业叫法是岁首,岁首就是一年的开头,那么一年的开头是怎确定的呢?根据太阳?根据月亮?还是根据什么?不是,岁首纯粹就是统治者们随便制定的。怎么说,听我道来。
一、先说冬至
话说在中国春秋战国期间,中国各个诸侯国没有统一的历法啊,各国都有自已的纪年方法,于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六历”,这"六历”是啥样,有什么区别我们且不管他,这“六历”中有三个历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冬至所在的那个月作为一年开始,因为这时候刚好是北斗斗柄指北,也是一天内黑夜长的日,过了这一天之后,白天就越来越长了。
最问题又来了,冬至那天是怎么记又是麻烦事,于是各诸候国想了种办法,把十二地支排一下,选定了个为开始,于是就出现了,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等等的说法,这就是“六历”中的“三正”。
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时,他更加需要统一历法这件大事,必须全盘否定诸候的历法,就按照夏商周秦的方式把冬至那个月规定为亥月,并把它说是颛顼历,比夏历还早,这就是“秦历建亥”。也是六历之一了。但不管怎么变,以冬至那一天的说法统一叫作“冬至北斗纪年法”
二、再说圣诞节
在中国大约在公元前104年汉朝的时候,中国人就决定废弃了冬至为过年的历法。但在那500年后的西方,教会的神职人员还在为着到底要不要在冬至过节做斗争,其实他们也知道过了冬至的含义,冬至那天开始,白天就会越来越长,在波斯那里,波斯人把冬至过后的日子称为太阳神节,罗马教会很快学习到了,他们决定搬出另外一位神灵充当太阳神,“耶稣”自然是最佳人选,于是教会决定,把“耶稣”生日修改成了太阳神的生日,并规定神诞生的日子就成了西方人的新年开始。这就是“圣诞节”。
可是这个时间最初也不是12月25日,而是从冬至过后12月24日至次年的1月6日之间,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内就像我们所说的春节期间一样,最后才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头一天。这其实也是“冬至纪年法”的变种。所以过圣诞其实跟过冬至新年是差不多时间的,前后相差两三天,都是冬天,基本都固定不变。
三、再说元旦
上一段说到波斯,其实在更早前的埃及,他们发现一个更奇怪的现象,就是天狼星和太阳同时出现在东方时侯就是尼罗河要泛滥时候,于是他们把这一天称为新年,经过365天,天狼星又会重新出现,于是这种方式叫天狼星纪年法。
这时候罗马帝国的独裁者恺撒打到埃及,他接触到这种历法,权倾天下的恺撒当即下令,依照天狼星纪年法规定,把埃及新年就是罗马的新年拉齐,还把这个新纪年法的第七个月变成他自已的名字“July”,这种历法在中国被翻译成了“儒略历”。
这种历法在西方成为一种通用的格式,用了将近千年后,出现问题了,因为岁差问题,春秋倒置了,于是西方决定用置闰的办法打了个补丁,于是修正为“格里历”这种格里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历。它既非阳历也非阴历,说白了就是天狼星历。
西方教会把天狼星历改成了不阴不阳的格里历,这种历法人为的把二月缩减为28天,以年份被四整除作为置闰月年份,
但是上面提到从12月24日至次年的1月6日之间都是春节假期,到底定哪一天为一年的开头呢?西方的教会中的天主教和东正教两家吵了起来,最后他们协商出一个日期,就是天主教的圣诞节往后七天,东正教的圣诞节往前七前的中间的日子作为一年的开始,并成为基督教徒们默认的一年的开始,妥协的结果就是所谓的公历的元旦。
四、再说春节
回到中国,前面说到秦朝也建历了,但秦朝没多久就到了汉武帝时代。其实汉武帝和恺撒的时间前后只相差50多年,是同时代人物,汉武帝统一了中国之后,就从四川找了一名叫“落下闳”的天文学家,任命他为天官,经过多种比较,终于确定了一种最优的方案,它规定,以阴历一月为寅月,依次排到十二月丑。我们现在的农历。也就是它的创作,它是一种阴阳合历,从此中国在冬至过年的说法就成了过去。自此,中国确定了以春天为一年的开头成了中国人的习惯。
但是春节是以阳历的立春为年首呢还是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开始呢?这个就又有争议了,其实“落下闳”所定下的农历是阴阳合历,确定了正月初一就是以这一天为年初的。但春节这个名字却属于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为名的节日,很多时候,立春和正月初一并不是同一天,于是就经常出现了生肖转换是以立春为准还是以过年为准的问题。
最后还是得益一个近代人物“袁世凯”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话说“孙中山”先生一推翻清朝后成为临时总统时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元,就说满清推翻了,中国要和世界接轨,必须把西方人的历法引进来,于是他宣布,公历的一月一日为元旦。
可是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时就不愿意了,中国人过洋节新年吧不好吧,元旦那是完蛋,他又姓袁,于是他宣布恢复旧制,“以农历第一天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自此,中国人又开始过春节了,近代中国人过春节,实打实的只是才过了103个而已。但是这一103个春节里,恰好那天是立春,其实才只有三四个,所以说它是春节,并不准确。
个人看法时间:
由于历法不单纯只是从科学方面的定义,特别是对于岁首的定义,还涉及到政治与宗教的各种原素,以圣诞为年首体现了西方宗教社会对节假日的需求,而春节为首则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农历新年的愿望。以元旦为年首是东西方文化共同妥协的结果,而以冬至为年首则体现了历法对天文太阳周期的必要,没有哪一种是能够证明最优的方案。
随着圣诞节的气氛在商业的调动下可谓越来越浓,但在中国,与圣诞节接近的冬节的冬至,由于国家没认可,味道是越来越少了。而公历的元旦,除了国家单位为挂一个“庆祝元旦”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民间基础,许多企业都忙着工作准备过春节。
从实用角度看,二十四节气是指导人们开始农业活动即是工作的日子,本来就不是放假日期,所以个人认为逢节气日放假是没有必要。元旦的本来面目就是体现圣诞节放假之后开始工作的日子,类似于春节之后的年初八开工的日子,而这一天中国正在放假,就像一周开始是星期天,可是放完周日之后,还没开始周一到五上班,就又迎来周六一样,这就是一种中国式错误了。
因此个人认为,元旦假期必须取消,并把这多出的一天假期放到冬至,从而确定二十四艺气中最能够体现亚岁的一个传统节日,这样远比放元旦这个食之无味,弃之不能的鸡肋一样更能符人国人的放假需求。
前一篇:六行学说的数理意义
后一篇:农村的房子建几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