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前十篇分类:评弟子,论古人时人篇
(2015-10-28 15:44:53)
标签:
文化论语 |
分类: 八仙东游记 |
11.孔子评弟子篇
二、
(九)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五、
(一)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二)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三)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四)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五)子使漆彫開仕。對曰:“啓斯之未能信。”子說。
(六)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七)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八)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九)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十)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十一)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十二)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十三)子路有聞,未之能行,惟恐有聞。
六、
(一)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二)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三)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四)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五)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六)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七)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八)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
(九)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十)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十一)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十二)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十三)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九、
(十八)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十九)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二十)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二一)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二二)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二三)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2.孔子论古人,时人篇
三、
(一)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二)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二二)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五、
(十六)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十七)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梲,何如其知也?”
(十八)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殺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十九)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二十)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二一)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二二)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二三)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鄰而與之。”
(二四)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六、
(十四)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十五)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十六)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八、
(一)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十八)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十九)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二十)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二一)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