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海经》读后感

(2015-04-17 10:18:25)
标签:

星座

山海经

星官

分类: 天文山海星官
怪乱语力,孔圣人不敢论,我自凡人,就对读〈山海经〉后写篇我的后感,以迎接众友板砖。在网上搜索〈山海经〉学者们纷表已见,引经据典,我很反对某些学者一番论证后居然把地望都考据到世界地理去,梁启超是始作俑者,以致于后来者甚至把山海经的作者都考据为外国人,还美其名曰发扬中华文化,我不反对国外文化,如果中国学者能有美国学者那种专注精神,认认真真去把美洲各山脉走一遍,从而论证出中国人在几千百年前早已征服美洲,还留下了安第斯山脉在山海经中的记载,间接说明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的后裔,我倒是敬仰之极。可是现今学者们能有多少个有徐霞客的那十分之一的脚力去实地考察,抄袭出来的东西,如何登堂入室。
  我也不是什么上等货色,只会坐在电脑前凭拾人牙慧,而且英文的看不懂,拾的都是中国学者们的东西,但有不少学者们的对山海经研究的眼光确实令我信服,比如刘宗迪老师,吴晓东先生,他们对〈山海经〉的解读令我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以下我引用的观点:分别来自于
  吴晓东:占星古籍:从《大荒经》中的二十八座山与二十八宿的对应解读《山海经》
  刘宗迪: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
  刘歆校定后的《山海经》,我的观点如下:按照编章还原成:
  1、山海经编章应由《五藏山经》和《禹本纪》合编,其中《五藏山经》就是现版的《山经五编》,而《禹本纪》则为《海经十三编》。
  2、《山经五编》记述的就是原始社会华夏版图内众巫师对众山祭祀的崇拜,这一方相信很多学者们的考证有理有据,不乏观点新颖,我不置可否。
  3、《海经十三编》依我分应分为两部分:
  其一:〈海内四经〉〈海内经〉为一部分
  其二:〈海外四经〉〈大荒四经〉为一部分
  4、依刘宗迪吴晓东老师考证:〈海外四经〉与〈大荒四经〉为上古天文述图之作,其中〈大荒四经〉二十八座标山,论据充分,条理明朗,与中国二十八宿一一对应,分毫不差,〈海外四经〉中条目各以七为基数,七在古代天文中暗合神秘数字,如北斗七星,因此我认为此八经内所描述各奇异的方国,是否与二十八宿内的各星官有内在联系,或者他们就是星官的另一种解读(如:〈大荒东经: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在〈开元占经〉招摇占四中如下述写:“招摇一星,梗河北” 玄戈占五中如下述写: “玄戈一星,在招摇北”是否能够对应?
  5、〈海外四经〉和〈大荒四经〉本是同一本〈大荒四经〉,现〈海外四经〉是刘歆从〈大荒四经〉中整理出来,上奏给皇帝,把难以理顺的东西整理成现〈大荒四经〉,因此出现前顺后杂的情况
  6、有玄学学者考证:山经五编是地理,海经是天文,海经中,《海内四经》是赤道内北天天象,《大荒四经》是赤道天象,《海外四经》是赤道外南天天象,《海内经》是天极三垣天象。我认为这种分法有失当。〈海内四经〉〈海内经〉本应为一经,后经刘歆拆分,把海经按照玄学理论,才拆分为四经。 
  7、在〈开元占经〉中,星官与分野是相互相承的,依据海经是天文描述的思路:〈海内四经》和《海内经〉应该就是星宿分野的实际应用用,它以昆仑为中心,分四海九洲,昆仑古字都是山下有日月行走,所以用〈海内四经〉和〈海内经〉来述写,
  8、所以整编禹本纪,记载的就是占星分野的理论,古时占星历法都属帝王专用,普通民众是无法去考究,大禹本所就是巫师,因此海经所述均巫语,难以读懂自然是情理之中。
9、王大有老师的《殷地安之谜》,让我更深入了解山海经中东山经对美洲地望的对应,对于印第安人的与中华始祖的祖源相同应有相当实在的可信度,但不能把大荒经和海经的部分也加那美洲地望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