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历史民国文化中华民国 |
分类: 边学边写中华民国 |
注:(这一篇应该放在吴佩孚错过的猛张飞之后)
继吸纳张宗昌这个山东籍的混世怪才后,另外一位关内奇才也开始进入了奉军的吸收对象,他就是直隶的武术家李景林,如果说张宗昌是一位张飞式的混世魔王,那么李景林就好比是刘备身旁的关云长,李景林有着比较奇特的背景,他是一位武术家,严格来说他是武当剑宋唯一的嫡传弟子,他也是太极宗师杨露婵的关门弟子。
其实奉军之内不乏武术人才,比如许兰洲他就是一位以爱好武术见长的一方督军,在许兰洲的吸引之下,各路武林高手如李书文,王钟泉等一代武术名家宗师都是许兰洲幕府的座上客,而李景林自然是追随许兰洲南征北战,早在辛亥革命时李景林就带领五百敢死队与革命军决战得清延黄袍马褂嘉奖,张勋复辟时,许兰洲驱遂朱庆澜,逼走毕桂芳,成为黑龙江巡抚,成为一方大吏,黑龙江的老势力英顺、巴英额也不甘示弱,指责许兰洲,张作霖乘虚而入,保举鲍贵卿代替许兰洲为黑龙江督军兼省长,许兰洲被迫为黑龙江援陕总司令,成为皖军的前锋队伍,而此时李景林也不得不改换头领追随曲同丰,与吴佩孚拼杀于直皖战场,皖系战败,许兰洲最终还是回到了奉军的队伍中来,而李景林怀才不遇,更是失意于赌场。
李景林本身是曹锟的直隶同乡,同时他与吴佩孚,孙传芳一样都是“保定陆军速成军官学校”的同学,照理走投无路时本应投靠直军,但是张作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对人才的重视。李景林是一位武术家,同时也是名好赌之徒,输光老本的李景林,在张作霖这里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张作霖的慷慨相助使李景林体会到张作霖的知遇之恩,再加上他在东北中也遇上了他的师傅宋唯一,于是他投身到奉军中来,被任命为东北整编第一师师长,于是带着他的四大弟子全力投身于奉军的武术指导,他的队伍武术人才济济,张骧伍等都是一顶一的高手,在他的建设下很快第一师成为奉军精锐队伍,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李景林被任命为开路第二军长,锐不可档,势如破竹,与此同时他的老上司许兰洲也被任命为第六军军长,同为张作霖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与张宗昌齐名的奉军外援主要力量。
当然武术并不是衡量队伍强盛与否的一个标准,其实吴佩孚的队伍更是直接把少林寺的僧团列入为辖下的一个团,而冯玉祥的五虎上将之首张之江也是一代的太极宗师级高手,军事与武术家在这里似乎不分你我了。武术不是决定战场胜败的决定因素,在现代兵器之下,更重要的是谋略以其及其它各式军事人才,如果说张宗昌和李景林是张作霖的关张二兄弟,那么杨宇霆则是张作霖当之无愧的诸葛亮,而张作霖的诸葛亮很快就为张作霖送来另外一位虎将,姜登选。
其实姜登选也是一位属于外来户型的军事人才,他的也直隶人,不同于李景林的武林背景,他是正宗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也就是说他是杨宇霆的同学,毕业回国后,日本士官成为各省督军竟相招揽的军事人才,而姜登选为当时在四川当都督赵尔巽所聘用,后来追随黑龙江护军使朱庆澜入黑龙江,时人形容姜登选与朱庆澜亲如父子,随着朱庆澜在政治斗争中被排挤,姜登选也随之南下。
第一次直奉战争让张作霖意识到需要引进更多的军事人才,当年的日本士官大多已经官至督军,姜登选作为日本士官的领军人物却郁郁不得志,但也正是这个日本士官的身份,让他得到了张作霖身边的红人杨宇霆的重视,在杨宇霆的推荐下,姜登选回到了张作霖奉军的队伍中,其实他的军事才能早得到了张作霖的肯定,很快姜登选被任命为东三省陆军整理处的副监,地位仅次于杨宇霆,从而找到了他的真正用武之地。
而姜登选成为杨宇霆的得力助手后,为张作霖发挥的最大作用不仅是整编奉军,姜登选更是以他独特的革命党人的背景,成为打造反直三角联盟的主要核心人物,他来往于南北之间接洽皖系和南方国民党人,姜登选功不可没,张作霖吞并黑龙江的过程中,尽管用政治手段排挤各个负责人,却尽数把黑龙江的中层骨干人才纳为已用,这也正是张作霖之所以成为奉军的领导人的魅力所在。
在张作霖帐下,姜登选与李景林、韩麟春、张宗昌、郭松龄并称五虎将,这五虎将品行各一,性情各异,韩麟春是一位兵械专家,有技术却不拘小节;李景林才多艺广却难免有浮夸之嫌;张宗昌粗鲁放纵却能屈能伸;郭松龄机敏狡诈而城府颇深。独姜登选豪爽轻财,刚毅果敢却又和蔼可亲,虽治军严明却平易近人。张作霖在直奉战争之后的五虎将中,那么以姜登选的资历,必定是作为老将黄忠的身份而存在。
这五虎将中,郭松龄与姜登选一向不睦,而李景林、张宗昌各有打算,只有韩麟春与姜登选关系最为亲密,后世常把奉军中的新一代将领分为两派,其中以杨宇霆为首的日本士官同学姜登选,韩麟春,沈鸿烈称为留洋派,以张学良为首的郭松龄、李景林这在些在本土学院成长起来的称为土派,而张宗昌也是属没上过正规学院,是从黑土地上摸爬滚打起来的土货,也勉强把它归为土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