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强大军事压力下的征闽暗战
(2015-04-03 17:10:11)
标签:
军事历史民国文化中华民国 |
分类: 边学边写中华民国 |
吴佩孚其实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反直势力的破坏,随着奉军张作霖退出关外和孙中山北伐的失败,战火很快就延伸到皖系地盘的争夺上面来,在解决皖系的最后残余势力之前,吴佩孚觉得黎元洪所提出的“废督载军”的提仪很有利用价值,在皖军的老家安徽,集中着的安武军和定武军两支庞大的队伍,张勋的门生张文生在继任倪嗣冲安徽督军后,把张勋的定武军整编为五个混成旅,命名为新安武军,但实际上新旧两支安武军侍遇不同,因而矛盾重重,互相克制,这也是导致安徽在战争中始终保持中立的原因,江苏督军齐燮元有意无意想染指安徽的事务,于是向吴佩孚举报,安徽而张文生实际上与张作霖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因此以旧安武军的旅长马联甲为安徽督军,此举得到了吴佩孚的认可,很快黎元洪下令,调张文生入京供职,马联甲为督办后着手对新安武军进行裁撤,安徽成了黎元洪上任何第一个“废督裁军”的试验省。
而在江西的陈光远,由于年纪已老,再加上北伐军的不断攻伐,自已觉得留在江西这个南北要冲的是非之地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向黎元洪申请辞职北去,黎元洪很快任命绥远都统蔡成勋为江西督办,蔡成勋是也是带着裁军的目的来到江西,很快陈光远手下的参谋师长周荫人觉得失去陈光远这座靠山,必须另谋出路,这时他与他的老士官同学孙传芳走到了一起,因为他们俩都是同病相怜,都是有军队却没地盘,但是在强大的吴佩孚军事压力下,他俩再也不敢单独发出反对的声音。他俩的隐忍很快得到吴佩孚的回报,机会就轮到孙传芳和周荫人这两位沉得住气的师长头上来。
在福建的李厚基,追随海军总长刘冠雄到福州后一呆就是十年,他依靠着皖系在福建建成两支的军事力量,分别是福建第二师臧致平所部,和徐树铮在西北参战军中南下留在福建的第二十四混成旅王永泉所部,这两势力完全不受李厚基所节制,李厚基在直皖战胜后,立即投靠吴佩孚,在吴佩孚请求下,徐世昌很快就把第二师臧致平解职,李厚基自兼为第二师师长,这时当年反直三角联盟中风动全国的徐树铮决定从王永泉、臧致平这里入手,联合广东的许崇智,夺取李厚基的地盘,重建皖系的地盘。很快,李厚基在王永泉和徐树铮的联合打压下,李厚基宣布倒台逃难台湾,福州各团体共同推举海军总长萨镇冰为福建省长,如此而来,徐树铮这个风云人物又将卷土重来。
吴佩孚怎么能够眼睁睁看着福建就这样落入徐树铮的手中,可是他又没办法再调动军队直指福建,这时,他想到了留在湖南和江西的这两支劲旅,孙传芳是山东人,周荫人是天津人,由他们联合进入福建,是个很好的办法,很快,孙传芳和周荫人被叫到北京见了曹锟,又转到洛阳见吴佩孚面授机宜后。湖北和江西这两次劲旅南下福建。
可是他们并没有贸然进入福建,而是留在福建边界等候时机,在关键的时候,孙中山下令许崇智调回广东讨伐陈炯明,孤军奋战的王永泉感到势力单力薄,自知与孙传芳和周荫人大动干戈必无好处,于是以同是当年日本士官学校同学的身份欢迎孙传芳南下,王永泉亲自设宴为孙传芳接风。在距离孙传芳和周荫人南下好一段时间后,北京政府的任命令才下发,特派孙传芳为督理福建军务善后事宜,王永泉为帮办,臧致平为漳厦护军使。
不动声色中,孙传芳从似乎从皖系的手上夺下了一省的地盘。事实上福建的民军多如牛毛,而且萨镇冰的海军在沿岸游曳,臧致平联合民军在广东周边境厦门多次与孙中山粤军多发生混战同时宣布厦门独立自主,福建并不统一,孙传芳真正统一福建,还需花费一番心思。
他首先以督理的身份命令王永泉一同收伏厦门,王永泉知道这是一记借刀杀人计,可是王永泉实力了得,为了部队生存,他用各分化瓦解的办法,收编民军,一举肃清闽南地区,实力大增,如此而来,再不付之武力一决胜负王永泉必将坐大一方,很快孙传芳与周荫人想出了一个声东击西的好办法。于是孙传芳大举调动部队,并直接找来王永泉告诉他,江西的蔡成勋虽近地位不稳,曹帅已令我往江西稳定局势,福建督理就要交给同学你了。王永泉看到部队已开拔延平,终于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惕。
部队刚开拔不到几天,周荫人赶紧发表通电,自为讨逆军司司,向王永泉省城福州宣战,王永泉赶紧调急部队应战,可孙传芳也同时下令往江西的军队立即围攻福州,王永泉毫无准备,所部刚才福清就被周荫人击破,撤往泉州的部队也抵档不住周荫人的部队,所部纷纷溃败投降,王永泉见大势已去,只得将余部交给杨化昭,嘱咐归降臧致平,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归降浙江卢永祥。
很快孙传芳与周荫人在瓜分王永泉余部中,不断扩大各自的势力,但是孙传芳比谁都清楚,吴佩孚最初同意两支军队共进福建,就是要让他们在福建的扩军中兄弟反目,以他聪明的性格他不会因为福建与他的兄弟周荫人闹翻,于是他一再向北京要求,免去他福建督理一职,由周荫人继任,自已甘心为闽粤边防督办,对此周荫人非常感激与敬佩孙传芳,而吴佩孚的借刀杀人计第一次落了个空。但不管怎样,福建倒是成功成为直系的地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