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理解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015-01-06 10:24:28)
标签:

道德经

三生万物

分类: 奇谈怪论

老子在《道德经》在第四十二章中提出以为教之父的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我一直无法理解。其中一生二很容易理解则是太极为阴阳,但二生三则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概念,从数学角度,二无论怎么分割组合,都难平均地分出三。那么三生万物又会是什么样的概念呢?真的是玄之又玄。

有段时间我被佛家中的三世因果的概念给引导了,从一定角度看佛教中的横三世佛,纵三世佛正好是空间和时间的组合对比,这恰好反映了前世,今生,来世的世间万物混淆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似乎是在同时空,又似乎不在同一时间,这三世三世似乎把世间万物都包括其中。

那么在儒家中其实也有的三世的概念,只不过三世的概念包括了两个含义,一个指夏商周三皇时期的上古年代,这是一个信史的时间,另一个含义则是祖,父,子三代,这是以父权社会为基础的三世概念,他们与君权的结合从而构成了儒家系统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主要概念。

佛家的三世轮回确实有他独到的世界观,生命是不断在这个三世轮回中周转,但这并不是佛家的独特发现,其实在中国的儒道两家中,共同推崇的是阴阳转化,阴极则化阳,而阳极则化阴,而佛家这的个轮回,实际上也正是在道家阴阳轮回的太极之内。佛家只是把这个阴阳转换的理论放到生死的范围之上,正如生命在活时为阳,而生命终止时,则化为阴,阳与阴都不是恒定的,生命无常总归会死,死亡也不是长久,会转而复生,生命与死亡间的转化就是太极,而这个太极之内就是所谓的三,这也就是道家所说的一。

道家讲究的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跟儒家的中庸的道理其实是相通的。如果把阴阳和三世结合起来,放在今世就可能出现一个基本家庭组合,这个家庭里包含了父母,夫妻,儿女。那我就按照这种方式来推演《道德经》里这句话,道生一,为太极,一生二,化为阴阳,阴为母,阳为父,阴阳结合则生三,三为子女,子女们相互结合,为夫妻,夫妻所生的子女们结合则生万物,孤、寡、不谷皆为人之所恶,皆因孤、寡、不谷则不是负阴而抱阳的状态,必不长久。

而云里雾里说了一堆,总结一下,老君的这句话或许道明了一个道理,父母,夫妻,儿女,这同处于同一时空,三世家庭才是构成天下社会的基础,这样的话,道家不是出世之法,而是一种入世之道啊。而佛家其实也不是出世之法,它也是一种入世之道,如果应用在当今社会,如果学佛家一样讲究出家那么难免会有抛弃人伦的矛盾。如果学儒家那么只会出现只重祖先不重夫妻儿女之嫌。如果学道家,那么关爱父母,重视夫妻,爱护儿女就已经包含了道法自然的一切概念。

再联系《道德经》六十七章所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若能做到父母慈,夫妻俭,儿女不敢为天下先,那自然能做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则世间则为和谐大同了,但如果现扩大到全人类,那么就要回到佛家的轮回,在当世,某个人可能是你的父母儿女夫妻,但是死后,经过轮回,他可能变成另一个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但他确又与你有着丝毫说不清的关系,这又回到儒家《论语》中的一句话份”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