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天河老鼋与唐僧的不昧因果

(2014-02-20 09:33:42)
标签:

老鼋

野狐禅

不昧因果

分类: 西游解

《西游记》中一个另类的角色,他既不同西行路上的有后台有背景的大名鼎鼎妖魔鬼怪,它省悟本根,养成灵气,通天河底下水鼋之第,乃是它的住宅,可谓是通天河上的一方土王,可是它的实力着实不济,估计也没啥后台,那金鱼精一来就斗不过,被占了巢穴,伤了儿女,夺了眷族。他也不同于奔波儿灞,有来有去,精细鬼,伶俐虫等这些下层小人物,说它是妖,他修炼一千三百余年,虽会说人语,却难脱本壳,这就是西游记中的边缘人物,通天河粉盖大白癞头鼋。

说它蠢,他其实是大智若愚,他知道观音的宠物金鱼精来占通天河,主动让位,连观音出现的时候,知道它就是金鱼精的后台,吭都不吭一声。知道唐僧要过河的时候,它才钻出露面。其实它有一件心事未了,就是有求于唐僧,知道他要往西天取经,就借驮渡过江卖个人情,让唐僧代问候一下“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可是唐僧压根就没把这个边缘人物放在心上,意念只在取经,他事一毫不理,取到真经就把它所嘱全部付之脑后,所以不曾问得老鼋年寿。

只不过老鼋当年的大智若愚的识趣,在最关健的时候有了回报,这一切都看在观音菩萨眼里,在取经的最后关头,在观音的帮助下,老鼋的硬是给取经路添上了最后一难,这也算得上这个边缘角色的最成功一次露脸,为八十一难添上浓墨重彩的幽默一笔。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可是幽默之余,又让人感到无限的悲叹,至今老鼋何去何从,仍旧是一个迷团。

只是比这个迷团更加令人产生疑问的就是这个老鼋,为什么会连那些奔波儿灞等那些小妖都不如,连人身都变不起?难道是因为他遇事缩头所为?这是一段因为过分追求真经而丢失真经的小故事,正好说明了禅宗里一个公案,“百丈和尚的不昧因果”

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甲对云。不落因果。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云。某甲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师令无维那白槌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言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人病。何故如是。食后只见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

此时的唐僧,好比百丈禅师,而那老鼋好比那五百生的野狐,老鼋纵然与天地同寿,但是正因为自认为“不落因果”的野狐禅,因而五百年还是野狐身,老鼋也算得老奸巨滑,能够躲过一千三百余年,也可算作躲过了菩提对悟空所说的“三灾利害。’算是得了长生不老之术,老鼋一定知道他自已寿与天齐,他只是想知道为何不脱本壳得人身。可是他偏偏只问“与我问声归着之事,还有多少年寿,果曾问否?”

而关键的时候,唐僧心中却没有了百丈禅师那种“不昧因果”之超脱,此时的唐僧呢,他一心中记挂它的真经,似乎取到真经,就是一切,这是被胜利真正冲昏了头。一问自然把唐僧问傻了,按照唐僧平时遇到妖怪时,哪怕被抓,他也算得是沉着冷静,时不时还见机行事的点化妖精,可这一回,他就像坐在砧板上的肉一样哑口不语。唐僧的心中只记着真经,却忘记了禅心,丢了禅心,一时间阴魔作号,风雾雷闪交加,这正是自认为取得真经,就自认为不落因果,真经也差点保不住。因为真经,所以失去真经,相反,这时的悟空及时醒悟,重新拾回正心。方才不功亏一篑。

可是代价还是出来了,先是经书不全了,还得差点在陈家店被扣留,其实答案不言自因,老鼋也可算得上是个得道真仙,可正因为前有因托问,后有果坠水,他仍旧是在因果轮回之中,而唐僧也是个跟老鼋一样的人物,本来一句话的功夫就可以避免的灾难,却因为失去了禅心,而落入了野狐的圈套。如果他简简单单的回答,“若心向佛祖,又何妨龟身人身,既寿已与天齐,何必在意龟身人身,均是一付臭皮囊。”那么老鼋自然可得了解脱,也不必受此一难。

取得真字,却忘了禅心,正如如来所说,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如来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可唐僧在陈家店白念了一卷《宝常经》。还弄得取了真经还得偷偷摸其实个人还是认为,整部西游记中最实用的经书就是乌巢禅师传给唐三藏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真正的脱灾解难清心静气的实用经书,悟空多次提醒唐僧要多默念它。而无论是有字经书,还是无字真经,说到底倒是一种累赘,把这此经文交还给东土大唐,一行四人才得以解脱轻装上阵,该成佛的成佛,该成正果的成正果,那才是最好的结局。摸地向东逃跑。这不是掌了唐僧一大巴掌。笑话啊!

其实个人还是认为,整部西游记中最实用的经书就是乌巢禅师传给唐三藏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真正的脱灾解难清心静气的实用经书,悟空多次提醒唐僧要多默念它。而无论是有字真经,还是无字真经,说到底都是一种累赘,把这此经文交还给东土大唐,一行四人才得以解脱轻装上阵,该成佛的成佛,该成正果的成正果,那才是最好的结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