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把《北游记》《三教搜神大全》《玄天上帝启示录》三部杂合,重新合成一部属于个人意淫的小说《玄天上帝北游志传》现把它发表在新浪读书之上,供大家参考批评,共分五大卷三十节。但不管如何,作为神话小说爱好者,我已是尽力而为,让我的脑子和眼睛休息一段时间吧。书中必有很多错乱之处。或者寻有见识的神话爱好者点评,我会把错误之处修正。在此先谢过读者们了。
网址如下: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237602.html欢迎点击。
我回头看了这本书,还是觉得它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四处寻求对北游新改编有兴趣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协助完成下来工作,如果你有兴趣,不妨也加入到我队伍中来,在此我诚意邀请你们加入改编北游记。
当然改编北游记是有一定原则依据的,我初步定下来的背景如下:
1.故事背景是发生在中国南北朝时期,这是五胡乱华,中原沦陷之后的时期,也正因为在这个时期,佛教刚入中国,虽然充满生命力,但始终羽翼未丰,而道教彼时开始走向分化,这是人间冲满矛盾的时刻,因此才有玄武和三十六天将先后下凡的前提环境。
2.道教的分化是从紫微和昊天争帝的过程中发生的,在凡间有一山难容二虎之说,而在天庭,紫微和昊天并立为帝,必然有冲突,这实际是很不光采的事情,道书上没法明说,而二帝争权投射到凡间其间等同于南朝和北朝之间的对立过程。
3.在星象上紫微帝应在紫微垣,星象中以紫微为贵,北斗及满天星斗皆围绕紫微而立。但在神权上,而昊天帝是天庭权力的代表,实为万神之宗主。照理应在太微垣行政。实际上,紫微把握着北斗七星等的执法权,而昊天仅仅是有权无实的行政代表,而道教代表三清完全凌驾于二帝之上,如此而来引入佛教的势力来填充天庭实力是昊天选择的必然途径。从这个角度看,昊天有点近似于引入西方佛教的北魏。而紫微有点类似于保持原势力的南陈,南北朝之间权力争夺过程不下两百余年。
4.在争帝过程中,佛教势力比如四大天王等的进入,必然打破当年以北极四圣为代表的紫微系掌握天庭兵力的平衡,那么原隶属于北斗的三十六天将,就必须在紫微还是昊天当中做出选择。当然三十六天将还有第三种选择,就是原北游记中的结果,下凡为妖。可是在原北游中余象斗把三十六天将都变成拦路剪径,占山为王的妖精,完全失去了天将应有的风范,天将的另一面是妖精,这是用佛教来解释道教人物的方法论。必须把它去除。
5.改编新北游记必须是神魔小说,但真正的神魔小说应该且必须抛弃现在流行的东方玄幻,西方魔法,凡人修真,不断的穿越等这些魔幻小说成分,维持原文的古典性质。更重要的是要放弃佛家对道教的融合,虽然说三教融合是社会前进的大趋势,但既然把背景设定在南北朝时期,道教才是当时真正占据半壁江山的宗教,佛教尽管充满生机,但只能依附于儒家才占一席之地,因此重复投胎,轮回报应,四大部洲等佛家原素不能保存,变为了保持玄武道教系统中的纯粹地位。在新改编北游记过程中比如树中如来,割肉饲鹰等佛教原素,必须全部排除。如果不能遵守这两条,就不要来改编。
6.玄武不是真武,真武是为了避宋家赵玄朗所改,这是对玄武大帝的大不敬,玄武也面临选择紫微还是昊天的问题,但是他的做法是他能够正视紫微将面临失败的局面,这映射在凡间就等同于南朝必灭亡于北朝手中。玄武及时听命于昊天帝,却不是屈服,而是他想尽可能的保全紫微帝手下三十六天将,将他们收归天庭,避免他们沦落凡间为妖,更重要的是避免三十六天将为佛教先后所收服,阻止了天将们成为佛教护法的情况出现,这是玄武为道教做出最大的贡献,也是他称为玄天上帝的真正原因。
7.玄武收天将的过程影射到凡间其实类似于隋朝建立的过程,在凡间,隋朝名为顺北周,实收南陈。当然隋朝时间很短,实际上是玄武及时将归还兵权,但是即使玄武交回兵权,玄武大帝的地位已经确立,所以唐朝定道教为国教。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称玄武成为道教的上帝的原因。当然人们也称佛教的祖师,可是这是更多的表示,佛教对于玄武保存道教天将功德的肯定,更有纳降玄武的意味在其中,当然,玄武已归隐武当山。
如果你认同上面七条,且有相关爱好,不妨联系一下我。相互交流一下也不错的。
我再继续补充一条,
8.三十六天将是实实在在属于道教的护法神明。由于环境的原因,他们可以下凡为妖,为鬼,为人,也可以修仙,向佛,甚至入魔,但是他们有着天神应具有的孝顺双亲,忠师义主,仁而爱民的特点。仁义忠孝是三十六元帅神必须具备共同神性,这一点,不随他们的身份改变而改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