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太行
(2008-10-02 20:23:47)
标签:
游记 |
太行山绵延八百里,人行走北方稍不留神双脚就踏在太行山上。我在北京登香山,立身在太行余脉;朝圣五台山,一直在太行深处穿行;造访古泽州,也是跨越于太行之南尾;今年中秋去平顺,仍跋涉在太行深谷间。
南方人看惯了青山秀水,总觉得北方的山未免太肃杀了。平顺的太行却有着南国神韵,并不缺少溪流和树木。此地峡谷多有清涧,千沟万壑流泉淙淙,汇成声闻天下的浊漳河,清浊相融汤汤南下。我先是去了一条大峡谷,谷口四围壁立如削,山高齐云;举头环顾,如陷深井之底。因势得名,地曰井底,散居着几十户人家,宛如桃源。一隅清泉积潭,波光粼粼,彩石沉潜,游鱼可见。溯泉而上,有小径入山。山愈高而景愈胜,峰峦皆扑面欲倾。山脚万木葱茏,悬崖劲松凌霄。忽近绝胜处,乃是一线天。所谓一线天颇不少见,惟此地最是得趣。抬头而望,山如斧劈,缝裂一指,云霞飞度。上山之径如垂练挂壁,不可攀援。幸而修了铁梯,可以猿行。扶梯而上,级可碰鼻,不敢顾盼左右。步上数十级,回望山下,心跳如雷。上得一小台,探望来去之路,迤逶不见首尾。此景虽名一线天,却叫人早忘记了头上的天。走路不敢观景,观景不敢挪步,哪里还敢望天!一路忽为迷宫,任意西东;忽为洞府,诡谲神秘;忽陡峭而上,似欲直冲山顶;忽急促而下,疑入阎罗之殿。偶一举头,见巨石夹于山缝间,行将砸落。只顾着小心走路,也早忘记了脚下的流水。原来一直有清泉逆面而泻,飞扑到谷口那一汪水潭里去。出了一线天,复又崇山峻岭,高天流云。
天脊山也是以峡谷闻名,井底奇险而天脊清幽。此山以其高峻得名,故曰天脊。山愈高则谷愈深,遂成清幽之境。一条平缓的石级路通往峡谷深处,沿路树木参天,乌雀啾啾。偶闻秋果落地,周遭静得叫人不敢呼吸。一泓清泉无声而流,轻柔得不像水而似雾。一弯小路没于霜叶染红的灌木丛,听说小路通往一个小山村,那里安安静静的住着几十户人家。天色有些晚了,没法前往造访,实在有些遗憾。忽然瞥见峡谷对面有栋石房子,不禁悠然神往。那房子的正屋横亘溪边,两头配有偏房,墙是石头的,瓦是石板的,门窗的木头也是就地砍下的。我往前走了好远,仍不时回头看那房子。想那小径深处的人家,必定都住着这样的房子吧。本是一路悠闲地走着,突然听得前头有人惊呼。原来顺着山势缓缓而进的峡谷突然断裂,溪水煞不住脚步,一头栽下三百多米的悬崖。这不是中国最大的瀑布,却是中国最高的瀑布。断崖前方,铁索桥凌空而架。走在铁索桥上观赏瀑布,似真似幻如同太虚;转身南望则是豫地,如同银河遥看人间。美则美矣,心却跳到喉咙口了。从山谷对面往回走,正好路过那栋石房子。庭前有梨树三棵,地上撒落着几个熟透的梨子。
行走在平顺,忽然想起五代太行隐士荆浩所画《匡庐图》。荆浩为洪谷人氏,所居之地离平顺不远。他家乡的风物,大概很像平顺。荆浩存世之作只有这幅画,其景象虽被后人指为匡庐,实则画的就是他的家山太行。山势高耸,树木稀疏,多石少土,亦有屋舍、瀑布、溪流、扁舟之类。世人说荆浩没有去过庐山,故而他画的庐山便像太行。我想一个太行山人,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他画出的河山仍只会是自己的家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