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废墟到沙盘

(2008-09-03 22:40:14)
标签:

杂谈

今年很早就知道要去唐山,却因汶川地震延误了行期。难道老天有意让人记起三十二年前的唐山?河北理工大学校园内,我见到了当年特意保留下来的地震遗址。一栋五层楼的图书馆,只剩三层露在地面。图书馆刚刚建好,还没来得及投入使用,就被那巨大的震撼摧毁了。塌陷的图书馆大楼,就像竹篓刚刚燃烧过,余下灰黑色残骸,拿手轻轻一碰,就会化为灰烬。图书馆旁边的断壁残垣,早看不出原来是什么建筑,只有芜乱的野草迎风招摇。一页旧日历的雕塑永远摊开着,将岁月凝固在那个巨痛的时刻: 1976728

 

我这是第一次到唐山,遇到的第一个唐山人是出租车司机。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不断地在呼叫器里跟他的同行兄弟说话。我不论是在自己居住的城市,还是在别的地方,都喜欢听出租车司机们摆龙门阵。听外地出租车司机方言方韵,说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我会由此想象这个地方的人。这位唐山小伙子,反复嘱咐他的朋友:别太累了,一定要休息好,钱是挣不完的!他边说边通报沿路所见,正好遇着两车撞上了,便说:撞上了,一辆宝来追上了别克,还好人没事儿。急啥呀?一急就出事!他评说这事,不温不火。待他聊得差不多了,我问:小伙子不到三十吧?年轻人说:二十五。您是第一次来唐山吧?我猜着了,您想知道唐山大地震我碰上了没有。我没碰上,我老爸老妈碰上了。还好他们都没事,他们要有事早没我的事了!小伙子可真是幽默。

 

有人说唐山地震遗址保留得太少了,可我想起那位年轻的出租车司机,似乎唐山人不太愿意时刻舔舐伤口。唐山人从碎瓦砾上重建了家园,他们习惯把这座新生的城市叫作涅槃之城。一座城市的表情,可以是她高耸的楼宇,整齐的街道,树木葱茏的园林,也可以是她玫瑰色的黄昏,宁静祥和的清晨。

 

我是下午抵达唐山的,正好有个惬意的黄昏可以散步。宾馆出门往左,一条悠长的林荫道。树木方拱,枝叶倒是茂盛。一个外地人,看到唐山的一草一木,都会联想到那场大地震。三十二年不算太久,能够看到的多是新的生命。这片土地上的房子和植物,都是新长出来的,勃勃生机扑面而来。道旁的围墙上爬满了青藤,有的还开着不起眼的小花。几只灰色鸽子飞上墙头,咕咕鸣叫。满墙青藤的里面,一定住着安宁幸福的唐山人,就像那位幽默达观的出租车司机。

 

第二天,在郊外的一栋小木屋里用早餐。大片的林子是新栽的,脚下的青草也是新铺的。太阳刚刚升起,晨光的影子掠过林梢,在青草地上缓缓移动。林子深处是湖泊,掩映于绿树蒹葭里,遥遥不见彼岸。烟树浩渺处,几声水鸟清啼。此景恍如人间瑶池,原来竟是遗弃的巨大矿坑,亦是大片的废墟。废墟之上再生,似乎正是可贵的唐山气魄。用餐时,唐山人说起渤海之滨有个曹妃甸,十几年以后这里将是中国的东京湾。小木屋外置有几个巨大的喷绘蓝图,上面清晰地勾画着明天的渤海湾,一道蔚蓝色的优美弧线,宛如一弯皎洁的下弦月。

 

游历唐山几天,听人说得最多的就是曹妃甸。学用前人的话,可谓“满城争说曹妃甸”。渤海边上有个古老的小岛,相传唐太宗曹姓爱妃在此香消玉殒,岛上曾建有曹妃殿。古殿早已倾废不存,民间流传的曹妃故事也多有演义。千百年潮起潮落,曹妃殿的殿字讹传为甸。原来小岛的后方是连绵不尽的沙甸。沙甸历经亘古,却从未变成桑田。如今画在这广袤沙甸之上的蓝图,却是闻名中外的曹妃甸工业区。它不光是唐山人的梦想,还将是中国人的荣光。我在这里有幸见识了两个大型建设规划模型,炼钢厂和炼油厂。早就听说首钢会搬到曹妃甸,亲眼看看才知道所谓搬迁的说法太不准确。首钢的一钉一铆都不会搬过来,这里正在建设的是没有任何污染的全新现代化炼钢厂。模型上展示的不太像工业区,倒像园林化的大都市。我围着炼油厂的模型转了几圈,喜欢看那红红的原油采集管道深入海底。炼油厂的模型设计直观而生动,火红色的海底储油层,像心脏似的跳搏。我更愿意把这些模型叫做沙盘,似乎这样更具曹妃甸的气息,更符合唐山人的精神。横无际涯的沙甸,早已是唐山人眼里的沙盘,任由他们信手指画。

 

(不久前随中国作家采风团赴唐山参观几天,作此小文以为纪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