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奇侠传第六部(即仙剑五)第十一章第一节
(2011-12-13 10:00:40)
标签:
谭文启双龙文化文学小说连载玄幻仙剑五姜云凡唐雨柔净天教江湖志 |
分类: 仙剑系列 |
第十一章 读典籍重返家乡
从御风台的传送阵来到七宫,然后来到天权宫之内,请天权宫的看守弟子用传送术把他送入藏书阁里。没想到龙幽、唐雨柔、小蛮三人都在这里,原来大家都想看看这些书籍,于是他们就专心地观看这里的典籍。
先翻开六界书卷,都是相当老旧的竹简,上面记载的是一些关于六界的事。署名已经十分模糊,这些方面的记载如下:
“亿万年前当天地处于‘混沌’状态,有盘古生于其间。吸取日月星辰能量的盘古的身躯和力量不断成长,将世界空间不断扩大,直到天地开辟完成后衰老死去为止。盘古死后,身体化为一片大陆,后人称为盘古大地,其大部分灵力化成三位神明,分别为伏羲、神农、女娲,后世称为‘三皇’。有感于天地地间生灵稀少,三皇各自寻找一片土地,按自己的想法创造生灵。年深日久,逐渐分化为六界。
伏羲将他选中的一片土地命名为神界,倾自身大半灵力培养出一颗神树,神树吸收日光能量结成果实为躯体,从而创造出‘神民’。神民体质天生不耐大地阴气,喜欢阳光,只要不受阴气侵蚀且有阳光维持阳气,可以永生不死。神民虽有男女之分,但交合繁衍后代之后,便会逐渐老化失去灵力而亡。这缺陷伏羲一直无法克服,因为三皇本身亦如此,因此他严格立下禁令,禁止神民之间男女相爱以及繁衍后代。
女娲以土、水混合,附以自身血液和灵力,用杨柳枝条点化,依自己模样塑造,创造出‘人’。人类靠男女婚嫁繁衍后代。虽力量不及其他几族,但富有智慧。女娲带领人类与伏羲、蚩尤对抗,使神、魔、人三界隔绝,互不侵犯。之后女娲爱上一名人类男子,生下后代十年后灵力消退病故,其后代一直留在人间,世代守护人类。”
“神农以大地土石草木为体,灌注自身灵力创造出‘兽’。因神农爱好广博,因此兽的种类、数量很多,且能力多样。但是他还未将兽的心智启蒙前就突然死去,使得兽类心智远低于其它种族。失去大神照顾的兽类沦为受人、神压迫的低等生灵。
由于神农突然死去,兽族心智远低于其它种族,不得不依附于人与神。直到兽类中出现了一名具有极高智慧的统御者——蚩尤,率领兽族向人类开战,一度占领大部分大地,人类面临劣势。后来神族出兵援助人类,在神将轩辕氏指挥下击溃蚩尤大军,并乘胜追击意图一举消灭兽族。为了保住残余的子民,蚩尤拼尽生命逼退追兵,同时将兽族最后的根据地碎裂成多块下沉到地底深处。之后力尽死去。蚩尤死后,他的残部在地底世界吸收炎毒逐渐修炼成‘魔’,从此魔界逐渐形成。除了本身诞于魔界的生灵,进入魔界的其它人类、兽族、妖怪甚至神民,吸入魔界煞气后,也可异化为魔。
残留在人间的兽类中偶有因机缘巧合,激发出自身继承的神农之力,而成为‘妖’。有些妖未摆脱兽类的习惯,总想吃人肉吸人血增强自身力量。修为较深的往往较安分守己,并不想惊扰人类,专心追求自己的修炼。人类往往称高等的妖可‘修成人形’,实际只是兽类使自己的外形更接近三皇之一的神农。
与妖类似,人类中也有少数能继承女娲之力,从而拥有较长的寿命,称为‘仙’。仙与妖居住在大地灵气旺盛之处。虽统称为‘仙界’和‘妖界’,其实散布于各界的边缘地带,分为众多大小势力。
鬼界位于盘古大地的阴面,以酆都为通往人界的通道,是其它五界生灵死后轮回的归处。神界欲控制鬼界,但神族惧怕鬼界的阴气,因此培养几名修仙的人类为神官,前去统治鬼界。但一些鬼界的强者并非永远甘于俯首称臣。”
江湖志分成许多的种类,其中一类是专门记载净天教的,是由许多人记载下来的资料,从纸质看来,前后应经过了数十年。这方面的记载如下:
“从众十万,党羽多为魔族后裔、也有人类及妖族。‘净天’取‘灭世净天’之意,十年间吞并大小门派数十。因其所灭均为邪派,武林正派虽不齿其行径,却也不能以此发难。因净天教宣扬人魔平等,仙妖不论,不少人受其蒙蔽,投入门下。后教主魔君露出本性,极力扩张,波及无辜,任意妄为,凡与其对抗者均被灭门,下手之狠辣令人发指。甚至谋夺蜀山派镇山神剑,妄图统一武林,终于引发正道中人义愤,群起而攻之。
魔君本名姜世离。死于覆天顶之战。折剑山庄弃徒。杀害一名同门师兄后叛出师门。结交匪类,与魔族同党自立魔教,自称‘净天’。此人有魔族血统,天赋异禀。魔教武功半数以上为魔君自创。
净天教创立后,由魔君八名亲信统领。八人本名不详,号为:血手、毒影、无天、枯木、魔农、鬼眼、玄火、幻月。其中毒影、无天为人类,其余均为魔族或妖族。
魔教武功招式阴毒,诡计多端,并有毒、蛊、幻术为辅,正派与其对敌时往往一时落于下风。但邪不能压正,蜀山武学正是魔族克星。故蜀山数百年来守卫神魔之井封印,使人界与魔界相安无事,我弟子当谨尊祖训,除妖除魔,保人间太平。因净天教各尊者不合,无天刺死枯木,致使魔教分裂。
得此良机,蜀山与各门派联手,于魔教总坛覆天顶,除去教主姜世离及众尊者,为武林除一大害。覆天顶一役中,年轻的皇甫卓一战成名。自此三人所在门派,与武林盟主欧阳英所率折剑山庄,合称中原‘四大世家’。”
这时,姜云凡看到唐雨柔也在看净天教的记载,而且看得入神,心里便想:“唐姑娘……也在看净天教的东西?”
唐雨柔回头看见姜云凡看着自己,便说:“啊,抱歉。姜公子要看这本?”
姜云凡道:“不是的……我只是想……唐姑娘也对这些有兴趣吗?”
唐雨柔道:“怎么说呢,这些事……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但就算现在重新翻一遍,也很难理解。”
“什么?”
“在创建净天教之前,人们对于姜世离的评价就各不相同。至于这个净天教……本来是收留无家可归的魔族的地方呢。”
“哎,真的吗?那又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据说是因为扩张过快,内部开始分裂。有些仇恨人类的魔族,就开始与其他门派为敌了。”
姜云凡点了点头,唐雨柔接道:“其实就算不一样,又怎么了?人界这么大,就容不下两个种族。非要这样争个你死我活不可?”姜云凡对于唐雨柔的说法也颇为认同。
看完净天教的,接下来是一些记载上古神器的书籍,记载如下:
“伏羲剑,三皇之一伏羲所留,持此可动天地,撼六界。
据传神将轩辕氏遗有一柄轩辕剑,女娲补天时曾用此剑砍下龟足,用以支撑天际,但大水之后即下落不明。
血玉,三皇之一女娲所留,持此可驱动五灵之力。据传女娲造人时,是以血玉吸收天地之灵气,以血注入泥土中而得,是女娲用于造人的神器之一。
神农鼎,三皇之一神农所留,持此可令百兽臣服。相传神农以此鼎炼药,无有不成。”
然后又看到其他的江湖志,其中一本很薄的小册子,看上去已经很旧了,是专门记载苗疆的书:
“巫月教,又名巫月神殿,据传三皇之一的女娲大神死后葬于此地。神殿位于封闭山谷内,以流笼渡河谷为唯一进出方式。宫殿外围长满毒刺藤,有巨大的毒蛇毒虫守护。弟子均为女性,世代信奉女娲。戒律森严,深受苗疆百姓尊敬。擅长毒蛊及巫神术,只传族人,与中原各门派并无来往。
拜月教,据传能使用傀儡术、驱使魔兽,一度控制南诏多年。约四十年前覆灭,原因不详。
五毒兽,天地间唯一能孕育五毒珠的仙兽。拥有读心术。外形圆润可爱,头大身小,背有翅膀,颜色各异。其孕育的五毒珠可以解天下至毒,佩戴后百毒不侵。修为较高的五毒兽可以暂时化为人形,但只有少数能维持很长时间。旁边有一些注解:天下毒物,苗疆为最,五毒珠为毒中至宝,故猜测五毒兽自苗疆而来。”
再往下看江湖志的记载,便是关于四大世家的记载,但里面的内容看得出来,记录者十分谨慎,记载如下:
“上官世家,‘漫天花雨,落地无痕。’地处长安。财力雄厚,与西域回纥、吐蕃、党项、大食、波斯等均有来往。天地门擅用暗器及奇门兵刃,招式兼具西域与中原特色。现任掌门‘玉面狐’玉娇红为前任庄主遗孀,虽为女子,胆气不让须眉。曾制服多名魔教高手。
夏侯世家,‘知言行善,养吾浩然。’地处山东青州。世代以镖局为业。枪法严谨,精通骑射之术,擅长以一敌多。正气山庄最后一任掌门夏侯琳曾参与覆天顶一役并重创魔教。十五年前夏侯琳暴毙,凶手疑为魔教余党。之后,正气山庄一蹶不振。
欧阳世家,‘天下英雄,折剑云州。’地处河北云州。江湖人称折剑山庄,本名英雄山庄反被遗忘。据传是因其铸剑之术精妙绝伦,令天下铸剑者愧而折剑。又有一说,是由于欧阳氏家传剑法几可无敌于天下而得名。现任掌门欧阳英持身清正、嫉恶如仇,中原武林公推为盟主。二十年间,欧阳盟主数度以‘英雄令’联络天下豪杰共襄义举,铲奸除恶。近年较少公开露面,事务多交由其女欧阳慧处理。
皇甫世家,‘书香侠骨,仁者无双。’地处开封。历代洁身自好,择徒极严,门下弟子多文武双全。仁义山庄素来行事低调,故在武林中名声并不显赫。直至二十年前,年轻掌门皇甫卓为报杀兄之仇,以一己之力对抗魔教尊者中的二人并全身而退,仁义山庄之名方才传遍天下。剑法招式多取守势,但求制人而不致命,有仁者之风。故江湖人称仁者剑。”
另一本江湖志则是记载了最近几十年的江湖事件,记载如下:
“仙霞派创立者首任掌门清柔师太,座下仙霞五奇,修习武术以仙霞剑法为主,阵法为辅。仙霞派剑法融合了仙剑派剑法与魔族法术的精髓而成,同时擅长先天子午剑阵等阵术。
南方的林家堡与北方的沈家堡每隔八年举行一次‘南林北沈’比武大会,为南北武林两方的盟主彼此公开争雄的武林盛会。‘南林北沈’比武大会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期间互有胜负,但林家堡略占上风。约三十年前,林家堡堡主独生爱女林月如身受重伤,后经圣姑救治依靠傀儡虫续命,堡主林天南一心寻求续命良方,故此林家堡退隐。”
看完了江湖志,又走到另一个书架前,拿出蜀山派轶闻录来翻看,看上面的笔迹,应是玉书真人的手笔,专门记录蜀山弟子间流传的一些说法。记载如下:
“弟子入门后,可自行决定是否改换名字。根据师承归属,七宫各有专属字号,分别为:天枢太武门下‘锟’;天璇青石门下‘宿’;天玑一贫门下‘逍’;天权玉书门下‘奕’;玉衡草谷门下‘蔷’;开阳铁笔门下‘墨’;摇光凌音门下‘徵’。即使并非首座直系弟子,一旦通过试炼也可获得此名。又:据说是为了纪念师尊,一贫师兄曾提议‘逍’字改成‘酒’字,遭到天玑宫门下一致反对于是作罢。师兄曾经感叹改名不成,全因自己没有亲传弟子支持,但就算是亲传弟子也不见得愿意顶着这个名号四处跑……?
十多年前曾发生过蜀山弟子私盗掌门令牌、潜入太清殿的事件。之后当时的掌门师兄下令将神农鼎移往别处保管,可见对方意在神农鼎。守卫苍风曾说过该弟子可能被魔族控制,但此人已下落不明,无法查证。此事是否与净天教余党有关?”看到这里,姜云凡发现有问题了:“哎?中间这页不是这本里面的吧?还残缺了……写着什么呢?”于是再继续仔细去看残缺页的内容:
“神、魔、人三界之间曾有过多次大战,最后终于各自隔绝。其中所留下的空白地带,在人界称为‘神魔之井’。之后,蜀山在其上建立化妖池与锁妖塔,将大量妖魔投入其中关押起来。‘妖’与‘魔’作为同义使用,实际却是不同的种族。可以料想大部分人类,包括早期的蜀山弟子,对此并无了解。
妖族的徘徊在蜀山地脉附近,称‘里蜀山’,为妖界地盘。但也有少数妖族误入神魔之井,无法接应而死去,或是异化为魔。
蜀山故道,从蜀山后山上山之路,山势险峻,机关重重,已废弃多年。曾是通向蜀山的重要道路。
昆仑八派(昆仑、琼华、碧玉、紫翠、悬圃、玉英、阆风、天墉)之一。据传昆仑山为西王母所治,上达瑶池幽境,下有万方弱水;若能受‘昆仑天光’照耀,则能肉身成仙。有三界天,一界乃凉风之山,登而不死,二界为悬圃,空中乐园,登之则灵,能使风雨,三界上天,登之乃开仙。
典籍记载:琼华一派信奉九天玄女,素以铸剑秘术为尊,集三代长老毕生心血铸就‘望舒’、‘羲和’。修仙之法讲究‘人剑合一’,凭借三尺青锋,除妖落魔,为方圆百姓敬仰。琼华覆灭原因不详,仅知末代掌门为一女子。坊间传闻某日天空中出现巨大火球,后被一道清芒从中贯穿,景象壮观,此后琼华消失。随后世间出现各种江湖人士自称琼华旁支,概因人们修仙之心不死,皆为妄缘。
魔剑,九州散人中年得遇仙缘,感叹‘仙家真剑,乃无形剑气……精气之剑,源天地而不毁。’慨叹自己半生藏剑愚行,随即将半生所藏之剑散于江湖,还故宫于先人,封名‘剑冢’,而后归隐仙山,求真剑,访正道而去。武林盛传,当年九州散人所遇之人,着上古琼华服饰,又称剑冢实际乃仙人居所。无奈时间久远,不得考证。”在下方还有手书的一排小字“葬剑之所,剑魂幽幽。”
读完了这残缺页之后,又接着看蜀山轶闻录的内容:“七星伏魔阵,蜀山派独创的武功阵法,渊源久远,初创之人已不可考。此阵法并没有固定的形制,变化万千,闯阵之人所要面对的不止是武艺上的挑战,亦是心灵上的考验。初时由蜀山弟子推举德才武艺最高的七位长老镇守此阵,以抗外敌。近年来七宫制度首创,便由当时镇守七星伏魔阵的七位长老暂接七宫首座之职。此后,七宫首座长老镇守七星伏魔阵成为蜀山派惯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