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门(十四)

(2009-09-25 19:17:30)
标签:

历史

谭文启双龙

文化

小说连载

杨门

分类: 历史小说

第十四回    潘仁美弄谋 撞死李陵碑

 

杨业顿首受命雄州防御使,回到无佞府,吩咐八妹、九妹,好生看待令婆,自与六郎、七郎,父子三人,前赴雄州。

幽州皇宫中,耶律休哥向萧太后奏道:“禀太后,现宋兵杀败于邠阳,宜乘时进兵,以图中原。”

萧太后问道:“右相有何计策?”

右丞相萧挞懒道:“臣虽不才,愿率兵进取。”

萧太后便道:“卿此去,先问讨取金明池、饮马井、中原旬三处,与我屯军。若允暂且回兵,不允则举兵有名矣。”

萧挞懒道:“臣领旨,即日与大将韩延寿、耶律斜轸部兵二万,从瓜州南下。”

辽军大举进犯,边关急报飞传至汴京,说辽兵已到胡燕原下寨,不日将进犯,太宗道:“辽兵屡次犯边,朕当御驾亲征,以雪邠阳之耻。”

寇准道:“陛下车驾才回,岂宜辄出?只须遣将御之,足退其众也。”

太宗问道:“谁可代朕行者?”

寇准道:“太师潘仁美,素加边情,可当此任。”

太宗便道:“传旨授仁美招讨使之职,部兵前御番兵。”

且说潘府之内,潘仁美一脸忧愁之色,其次子潘虎见之,便问道:“父亲今日何故不悦?”

潘仁美道:“主上有防御番兵之命,圣旨又不敢辞,即去亦无妨,只是没有先锋,因此迟疑不决。”

潘虎道:“先锋在眼前,父亲何不举之?”

“汝道是谁?”

“雄州杨业父子,可充先锋。”

潘仁美一听,恍然大悟,并会意地笑道:“汝若不言,我几忘之矣。”

次日潘仁美入朝举荐杨业担当先锋,太宗允奏,因遣使臣,径诣雄州,召来杨业,杨业得旨,率兵就道。入汴京朝见太宗。太宗赐赍甚厚,封为行营都统先锋之职。

见过太宗之后,杨业便回天波府,佘赛花见丈夫突然回家,颇为意外,便接他入内,问道:“令公因何回朝?”

杨业道:“北番犯边,主上有诏来取,任老夫为先锋之职,克日征进。特来见夫人一面。”

佘赛花又问:“谁为主帅?”

杨业道:“潘仁美也。”

佘赛花不由脸色大变道:“此人昔在河东,被公羞辱,常欲加害于公父子,幸主上神明,彼不能施其谋耳,今号令在其掌握。况长子等五人,已各凋零,只有公父子三人,此去难保无相害之意,令公何不省焉?”

杨业道:“此事吾所素知,然主上之命,岂敢有违?”

这时,六郎之妻柴郡主道:“媳明日亲为具奏,求一朝臣保令公而行,彼则不敢生谋矣。”佘赛花便道:“我与郡主同往。”

次日,婆媳二人便一同入朝,晋见太宗,二人山呼万岁之后,太宗便问:“二位且起来说话。朕未有命,令婆与郡主趋朝,欲建何议?”

柴郡主道:“闻陛下命将防御番兵。主帅潘仁美,素与杨先锋不睦,此行恐非其利。须念其父子忠勤于国,陛下当善遇之。”

太宗道:“此王事耳,他人则不可行。郡主有何良策?”

柴郡主道:“陛下若必欲其行,须于廷臣中,举有名望者保之同往,则无虑矣。”

太宗道:“此议甚高,谁可举之?”

八贤王当即道:“臣举一人,可保同往。”

“此乃何人?”

“行营都总管呼延赞,此人忠义一心,可为保官。”

“卿此举甚称其职。传旨:着呼延赞保杨业一同出师。”

是日朝罢,杨业闻呼延赞为保官,不胜之喜,复往雄州,调发所部军马征进。

调拨了精锐之兵后,杨业便传令起兵赶往瓜州,杨延昭道:“此战由潘招讨挂帅,父帅当小心才是!”

杨业道:“有呼延赞作保,六郎不必挂怀。”

杨延嗣道:“只怕那潘仁美又耍花招。”

且说潘仁美大军抵达瓜州,于黄龙隘下寨,太保米信义来向潘仁美报告:“大军已经下寨,分立二大营,呼延赞屯东壁大营,招讨大军自屯西壁,未知招讨意将如何?”

潘仁美道:“我深恨杨业父子,怀恨莫伸,此一回欲尽陷之,不想有保官呼延赞在,又难于施计矣。”

米信义道:“太师勿忧,小将有计,先去了呼延赞,然后除杨家父子,有何难哉?”

潘仁美一听,马上问道:“有何妙策教我?”

米信义道:“对垒即是番兵屯营之所,彼听我军来到,必出索战。太师即下令,先锋未到,当着保官出阵。赞虽雄勇,奈今年纪老迈,不能久战。待他交锋之际,按兵莫救,必被番兵所擒耳。”

潘仁美喜上眉梢道:“此计极妙!准定明日行之。”

果然,不久便有探子来报,说番兵大举而来,离宋营不足三十里,现正向东面大营袭击。潘仁美当即让米信义去请呼延赞来,米信义便马上去通传。

不多时,呼延赞来到帅帐之内,问道:“未知招讨使有何吩咐?”

潘仁美道:“番兵长驱索战,先锋军马未到,公有何计退之?”

呼延赞道:“兵来将对,水来土掩。既承主命征进,当尽忠所事,与番兵决战,更何待哉!”

潘仁美心中暗喜,便道:“公先上阵,我率军后应。”

呼延赞道:“下官领命告退。”就立刻退出帐去,部兵出战。

潘仁美随即传令三军按兵不动,让呼延赞去厮杀,不可救援。三军将领岂敢不从,便齐声答应。

话说萧挞懒率领大军杀到,呼延赞当即挥军迎住,呼延赞高声喝道:“番兵速退,免受屠戮。不然,殄灭汝等无遗类矣!”

萧挞懒道:“老迈之将,养死且不暇,敢来争锋耶?”便纵骑而出。呼延赞挥动双鞭,与萧挞懒杀作一团。萧挞懒本想欺呼延赞年迈,谁知厮杀起来,竟不想呼延赞力猛依旧,数个回合之后,萧挞懒便感吃力,连忙回马就走。呼延赞见辽兵并不多,而且若能抓住辽军主将,便可建奇功,于是便率领全军从后追杀上去。

当呼延赞领兵追到前面的山林中央时,突然杀声四起,震耳欲聋,竟有伏兵从两边山林杀出,一下子截断了呼延赞的退路。辽国大将耶律斜轸放声喝道:“宋将快快下马受缚,免遭诛戮!”

呼延赞怒道:“放屁!看老子不杀你们个落花流水!孩儿们,杀回营去!”便立即领兵回身冲杀。可是辽军势众,前后围得密不透风,呼延赞冲杀了半个时辰,仍然不能冲出重围,而且本部人马已经伤亡大半,自己也杀得直喘大气,眼看就要支持不下去,便道:“哎……番兵众多,难以冲杀出去,难道老朽要丧命于此?”

却在这时,杨业引先锋人马赶到东营,从守营的军士口中得知呼延赞正与番兵激战,杨业生恐呼延赞有失,便与六郎、七郎率军火速赶去支援。

杨家军有如神兵天降,突然从辽军后方杀入,杀得辽军措手不及,转眼便冲破重围,接应住呼延赞的人马,呼延赞一见杨业,便喜道:“今日若非将军来救,几致丧命。”

杨业道:“小将来迟,致总管惊恐,望乞恕罪。”

呼延赞道:“可恨那潘仁美居然不发一兵一卒!”

杨业道:“总管且回营歇息,待小将断后。”

呼延赞点头道:“将军也不可恋战,及时回营休顿。”说罢,便率部先冲了出去。杨业与二子则引兵断后,且战且退。辽军阵中一员大将拍马追赶上来,杨业便回身迎住,那大将道:“传闻杨业父子天下无双,今日倒要试他一次!看我贺云龙取你老匹夫的人头!”说完,便挥动狼牙棒,向杨业脑盖劈来。

杨业挺枪向上一晾,封住了贺云龙的一击,接着二人你来我往,斗了数回合,贺云龙虽然力大,却不及杨业的枪法巧妙,被杨业一轮快攻,便杀得有点忙乱,门户大开,杨业顺势一枪直刺而入,正中贺云龙的心窝,顿时把贺云龙刺于马下。

萧挞懒见呼延赞已逃了出去,而且杨家将勇猛,当即传令全军收兵回营,杨业父子便安然退回。

此时,探子飞报至潘仁美营中,说杨业救了呼延赞,潘仁美恼道:“这次没能除掉呼延赞,真个可恨!”

太保刘均齐道:“杨业违令来迟,太师若以军法从事,杀之有名矣。”

呼延赞回营之后,杨业说要去见潘仁美复命,呼延赞道:“只怕那潘贼怪罪与你,我陪你同去吧。”杨业同意,二人便一同乘马来到了西营,杨业让呼延赞在帐外等候,自先进去拜见潘仁美。

杨业入帐内,拜倒在地:“小将拜见太师!”

潘仁美道:“军情之事,汝何得后期而至?”

杨业道:“主上令末将回雄州调集军马,于十三日起程。”

潘仁美道:“番兵寇边至紧,汝为先锋,稽延不进,尚以主命来推。来人,与我拿下推出辕门斩了!”

杨业道:“我死不足惜!敌人在境而戮良将,非为国家计也!”

可是潘仁美却不理会他,下令武士把杨业捉拿。武士一拥而上,就将杨业绑起。就在这时,呼延赞猛地揭帐而入,怒声喝道:“放肆!赶快给杨将军松绑!”吓得武士们慌忙放脱杨业,呼延赞则道:“汝居招讨之职,昨日交兵,坐观成败,不发一骑相应,若非杨将军奋勇力战,几致败事。今日何得擅自诛之?老将临行,主上亲赐金锏一把与我,专保其父子回京。不然,翻转脸皮,先与汝放对!”说着,便要举锏去打。

潘仁美吓得魂不附体,连忙向呼延赞说情,呼延赞才暂息怒气,带杨业一同回营。

等二人去后,潘仁美仍然心里不忿,米信义便进言:“太师勿忧,小将另施一计,去了呼延赞,则杨业死在旦夕矣。”

“公再有何计?”

“即日军中缺少粮草,可令呼延赞前去催运。待他离了边境,业再犯令,谁复保哉?”

“妙计!传令让总管呼延赞前往运粮。”

潘仁美又派出太保秦肇庆到东营,向呼延赞传令:“潘招讨着令呼延总管前往运粮,不得有误!”

呼延赞不由恼道:“这便如何是好?”

杨业道:“军粮实乃重事,非总管去,他人不能当是任也。”

呼延赞道:“我非不肯前行,只有一件,潘仁美狼子野心,常有害君之意,恐我去后,以非理虐将军,谁能保耶?”

杨业道:“小将观番兵亦是劲敌,须待总管到来,然后出战。招讨纵要害我,彼亦无计可施。”

呼延赞道:“此去未定几时粮到,君父子坚守东营,待我复来,再议出兵。”

杨业道:“就遵总管吩咐。”

于是,呼延赞就点了一支人马,即日出发前去催运粮草。

呼延赞去后,米信义就又对潘仁美进计道:“招讨可发战书于番人,约日交战,徐好定计。”

潘仁美同意,即命人送战书去见萧挞懒。萧挞懒正思交战,接到战书后,便回复说明日交锋。待使者去后,萧挞懒与众将道:“潘仁美不足惧,杨业父子,骁勇莫敌,近闻与主将不睦,正直乘其隙而图之。离此一望之地,有陈家谷,山势高险。得一人部众埋伏两旁,诱敌人进于谷中,团合围之,必可擒矣。”

耶律斜轸即道:“小将愿往。”

萧挞懒喜道:“君若去,引六千骑,必能办事。”耶律斜轸领命出发。萧挞懒接道:“耶律奚底,汝引马军一万,明日见阵。杨家父子深知战法,须缓缓佯输,引入谷中。号炮一响,截出力战。”耶律奚底也高声应命。

潘仁美得了回书之后,召集众将到来,问他们道:“明日谁当初阵?”

刘均齐道:“杨先锋出战,招讨率兵应之。”

潘仁美说声好,然后命人去传杨业来议事。杨业闻召而来,入帐见过潘仁美后,潘仁美就对他说:“番将索战,先锋不宜造次。倘有疏虞,堕君之锐气也。”

杨业道:“明日是十恶大败日,出军不利,且呼延总管催粮未到,番兵势正锐;须待省机而进,则可成功矣。”

潘仁美却道:“敌兵临寨,何所抵对?倘总管一月不到,尚待一月耶?今若推延不出,我当申奏朝廷,看汝能逃罪否?”

杨业无奈,只得答应出战,并对潘仁美道:“番将此来,奇变莫测,他处平坦之地,不必提防。此去陈家谷,山势险峻,恐有埋伏。招讨当发兵于此截战。末将率所部当中而入,庶或克敌。不然,全军难保也。”

潘仁美道:“汝但行,吾自有兵来应。”

杨业只好道:“末将这就回去准备出战。”他便返回营中,点拨人马,准备明天应战。

第二天天亮之后,杨业领兵出发,潘仁美营中,大将贺怀浦来向潘仁美禀报:“杨先锋现已接敌,既杨先锋要如此行,招讨可遣将于陈家谷相应,庶不误事。”

潘仁美却道:“正无机会,今乘此不发兵应之,看他如何设施?”

贺怀浦吃了一惊,忙道:“招讨此是惟报私仇,不以朝廷为什矣。”

潘仁美不由冷哼一声,并不理会。贺怀浦恼怒无比,愤然道:“竖子几误国事,吾安忍坐视不救?”于是便回去点起本部人马,赶往支援杨业。

贺怀浦领兵快速行军,不久便追上杨业的人马,贺怀浦道:“公此行,得非利乎?”

杨业道:“吾非避死,益时有不利,徒伤士卒而功不立。今招讨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行。”

贺怀浦道:“潘招讨之兵,难以指望。小将愿与将军同行,庶得相援。”

杨业道:“当与公左右翼而出。”

二人便合兵并进,到了山前,便与耶律奚底的人马列阵对峙,耶律奚底出马道:“宋将速降,免动干戈。不然,屠汝等无遗类矣!”

杨业道:“背逆蠢蛮!限死临头,犹敢来拒敌天兵耶?”

言毕,两人一同放马而出,便在阵中厮杀。交马四合之后,耶律奚底舞动大斧,盘旋翻飞,猛攻杨业头顶。杨业双手抡转长枪,如一条巨龙,腾飞而起,在半空中格下耶律奚底的乱斧。双方斗了十多回合之后,耶律奚底便虚晃一招,回马就走。杨业一声令下,全军便掩杀而上。耶律奚底领兵且战且退,缓缓把杨业引入山谷之内。

当杨业领兵追入谷中时,突然号炮轰鸣,辽军伏兵尽出,萧挞懒、耶律斜轸各领一支人马,从山谷的出入口分别杀出,把杨业的人马困死在谷中。杨延昭、杨延嗣二人在后,见杨业人马被困谷内,当即奋勇杀来救援,谁知道刚杀到谷口时,背后又有大队辽兵拥出,截断后路。

杨延昭急忙对杨延嗣道:“汝速杀出重围,前往潘招讨处求救。吾杀入谷口,保着爹爹。”

杨延嗣点头答应,便摇动长枪,冲杀出去。

杨延昭则领本部兵马杀进了谷内,来到杨业身边,杨业一见他杀了进来,急忙道:“番兵众甚,汝宜急走,不可两遭其擒。”

杨延昭便道:“儿冲开血路,救爹爹出去。”

杨业摇头道:“为父这里有铁甲军,暂且无妨。吾儿速速杀出重围!休得两误!”

杨延昭一咬牙,便依着父亲之言,回马冲出重围。忽然前面一员辽将拍马来挡,来将乃是辽军后军的将领陈天寿,杨延昭也不多言,便使出杨家枪的绝招,只三个回合,便把陈天寿给挑下马来。辽军更无一人可挡杨延昭,被他冲开一条血路来。

谷内,辽军不断猛攻而来,杨业、贺怀浦领兵各自挡住一面。耶律奚底这时回兵杀来,贺怀浦拍马迎住,贺怀浦的枪法也甚了得,只是耶律奚底狡猾得很,他突然变招,一斧击中贺怀浦的坐骑股上,登时伤了其坐骑,使其坐骑失蹄,把贺怀浦颠下马来,耶律奚底顺势一斧,便把贺怀浦砍死。其部也大乱,杨业急忙回兵来应,与贺怀浦的余部汇合一处,再看了看周围的情况,便道:“如此下去如何久持,不如退到高地坚守。孩儿们,上北面高地。”全军就退入谷中深处,据险而守,辽军一时也无法攻进去。

杨延昭杀出重围之后,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拨转马头,心想:“番兵众多,父亲被困胡原谷,大路上重兵众多冲不进去,部下皆已冲散,不如抄小路寻救父亲吧。”

杨业困在胡原谷中,无法突围,又久久未见援军到来,他知道势必难逃一劫,就对众将士道:“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可速沿山走回,以报天子。”

将士们却道:“将军为王事到此,吾辈安忍生还?”

杨业不由长叹一声,这时他在山边发现了一座墓碑,竟是“李陵碑”,便愤然道:“汉李陵不忠于国,安用此为哉?”随即回头对众将士道:“吾不能保汝等,此处是我报主之所,众人自当为计。”说完,仰天大叫道:“皇天!皇天!实鉴此心。”言毕,竟猛地抽身向“李陵碑”撞去。

可怜一代名将,只落得血溅“李陵碑”的结局,不由令人悲叹!

众将士看着杨业撞死于碑前,便一同拜倒在地道:“将军为王事尽忠,吾辈活着作甚?”竟然一同拔剑自刎,与杨业一同殉难。

回说杨延嗣突围之后,飞马赶回瓜州大营去求援兵。

此时,潘仁美正与几名心腹太保在商量,米信义道:“太师,这次杨业恐怕在劫难逃了吧?”

潘仁美道:“但愿老天助我,除掉此人,以报丧子之仇!”

就在这时,军士匆匆入报道:“报,杨先锋属将杨延嗣只身到大营,求见招讨使。”

潘仁美脸色一沉,便道:“且让他进见。”

不一会儿,杨延嗣踉跄入帐,拜伏在地道:“拜见招讨使,吾父被番兵困于陈家谷,望招讨急发兵救之。不然,生死决矣!”

潘仁美却道:“汝父子素号无敌,今始交兵,便来取救耶?军马本有要备,我营难以发遣。”

杨延嗣道:“吾父子为国家计,招讨何以坐观其败乎?”

潘仁美大怒,竟拍案喝道:“左右,把他推出帐外。”

武士便一拥而上,竟将杨延嗣按倒,五花大绑起来,然后便把他拖出去。杨延嗣不由怒声骂道:“无端匹夫!使我若得生还,与汝老贼势不两立!”

潘仁美道:“乳臭竖子!仇恨莫报,今杀伐之权在我,尔径来寻死路耶?传令缚于高处射之。”

众武士依言把杨延嗣拖到了后营的树林中,把他缚于高处,等候潘仁美下令,便可以乱箭射死。

过了一会儿,潘仁美于营中下令:“传令,弓弩手给我射!射死这个黑小子,抛尸黄河。”

弓箭手便拈弓搭箭,摆开架势,杨延嗣怒目而视,切齿地说:“大丈夫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尽管射吧!往心口射!老子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就在这时,一波劲力有如蛟龙出海般,横扫而来,竟然把那些弓箭手一举卷得翻倒在地,与此同时,一条人影从林中飞纵而出,一举落到杨延嗣的面前,不是别人,正是在七郎打擂时,助七郎逃出去的那位杜姑娘。

杜姑娘看见七郎遍体鳞伤,便道:“七郎……你受苦了!都是我来迟了,看你遍体鳞伤的,别着急,我给你解开绳索!”就用利刀把七郎身上的绳索割断。

杨延嗣挣脱束缚之后,便道:“杜姑娘,你是怎么知道到这里的?对,快去救我父亲大人!”

那姑娘道:“七郎……别急,我是受母命下山来救你的,我的名字叫杜金娥,我的母亲与你母亲是结谊姐妹,我们自幼就已经指腹为婚。我一直在华山跟随陈抟老祖学艺,近来才学成下山,师父对我说,你父亲自有天佑,纵然如今身遭不幸,将来也可位列仙班。如今你还是随我先逃离此地吧。”

杨延嗣一听,不由哀声道:“啊!父亲大人,可恶!”但眼下也只有这样,于是便随杜金娥一定突围离开。

早有逃走回去的弓箭手报知潘仁美,潘仁美急怒无比,便下令全军追截二人。由于杨延嗣已经身受重创,杜金娥带着他,根本逃得不远。不久追兵已近,杨延嗣就对杜金娥道:“金娥,你别管我了,自己逃吧,要不然连你也无法逃出生天的!”

“不可以……我不可以丢下你啊!”

“金娥,我杨延嗣在临死前能有你这个妻子相救,已经无憾!你就替我回去告诉母亲,孩儿不孝……你要代替我……好好照顾她老人家!”

说着,杨延嗣用尽最后一口气,猛地运劲一推,便把杜金娥震出数丈之外。与此同时,追兵赶来,乱箭齐发,杨延嗣回身向追兵扑去,以自己的身躯挡住乱箭,并一举扑倒了十多名追兵。

杜金娥含着泪,一咬牙,掉头就逃入了山林之中。追兵也没再会杜金娥,而是把杨延嗣的尸体带回去复命。潘仁美看见杨延嗣的尸体,恨得咬牙切齿,命人把他抛尸黄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杨门(十三)
后一篇:杨门(十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