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三地电视剧文化探讨
(2009-08-20 09:57:21)
标签:
谭文启双龙文化娱乐影视 |
分类: 娱乐世界 |
电视剧是我们每夜茶余饭后的一个消遣节目,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而海峡两岸三地的电视文化也越来越成熟,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三地电视剧的优与劣。
首先说说内地的电视剧,内地的幕前人才可谓济济,优秀演员一拨一拨地出现,因为内地人多,能选拔的优秀演员自然是多的。可是幕后的优秀人才就不是很多了,总觉得内地的电视剧编、导都不是太出色,原因我认为是跟内地的审查制度有关。在内地拍影视作品真是太多的制肘了,要么是题材的限制,许多题材不能拍,所以内地的电视剧最常拍的就是历史剧、军旅剧或者是苦情戏,一旦拍摄现代题材的戏,总是觉得有点儿怪怪的。而广电局总是下一些不知所云的命令:
譬如不许擅改“红色经典”,可是如果不能改编,每次都按照同一个模式去拍,那翻拍这么多次又有何意义呢?还有就是国庆不许播古装剧,这就更加奇怪了,为什么国庆不能播古装剧,担心些什么呢?
而最经典的莫过于央视的一条禁令,就是不许播注水剧集,意指超过三十集的剧集。但是长剧一定就是注水吗?虽然,内地为了播放的问题,往往会拍得长一些,所以难免有些剧集会出现“亢长”的情况。但是这完全跟制作方无关,完全是市场需要的问题。因为内地的电视台播放机制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一部剧用两集连播,甚至三四集连播,而且还星期一到星期天都播放,所以如果只拍三十集以下的话,这部剧很快就会播完,观众可能在追剧的时候很过瘾,但是却很难记住剧中的演员,哪怕演员演得再精彩,观众也来不及品味,甚至来不及认识这位演员,这部剧就已经落画了,迅速换上另一部剧接档。现在即使长剧也很快会播完一套,内地的演员又多,往往一位演员的剧集播完以后,差不多要等一两年才再有他的第二部作品播放,这样对演员的知名度本身就有很大限制。
所以我十分讨厌这样“填鸭式”的播放进度,我比较倾向于香港的播剧模式,不至于播得太快,而无法品味剧集的质素。
内地的影视制作就是太多这样的制肘和奇怪的政令干预着,因此内地剧集虽然有大量的优秀演员和大量的制作人才,可是剧集质素很难保证,也很难找到一部让大家引为经典的作品,尤其是翻拍多次的作品,往往是第一部优秀,后面的不行。还有续集类的剧集,更是如此。
接着要说的是台湾方面的剧集,台湾的优秀人才绝对不比内地少,幕前幕后都有很多优秀人才,而台湾拍剧是一向很认真的,不管是重头大戏,还是小本制作,他们制作都很精良,很用心。这一点是值得其余两地的制作人学习的,而台湾并不存在题材的限制,你爱拍什么都可以,这一点更是让内地制作人十分羡慕的。
但是,台湾剧集的缺点也不少,最大的缺点莫过于剧集行情的泛滥。台湾的剧集行情是分时代性的,70到90年代,台湾流行琼瑶的苦情戏,于是所有导演都拍苦情戏来了,一时苦情戏泛滥,让人只懂得“哭”。到了现在,台湾的剧集行情就来到了偶像剧阶段,结果跟之前的一样,又是一阵大泛滥,偶像剧多如牛毛,虽然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也有许多劣质作品,譬如那些棒棒堂、黑涩美媚会拍的偶像剧,真是胡闹透顶。
偶像剧的一大特色,就是俊男美女,这也是台湾明星的特点,但是太多的俊男美女,加上台湾腔的娇嗲,整部剧集就是奶声奶气的,听着让人毛管也动起来了。而且偶像剧永远都是轻松的题材,所以当中夹杂了许多胡闹、恶搞的剧情,结果就让人只懂得“笑”了。
而台湾偶像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改编作品居多,缺乏原创性。虽然台湾剧集都很会“创新”,所以经常带动潮流,但是剧本永远是改编日本的什么什么漫画,这也是一种泛滥,难道台湾真的崇尚日本文化到这个地步了?
我认为改编人家的作品不要紧,但更应该注重原创剧本,只有原创剧本才是反映一个地方娱乐文化深度的表现,这一点台湾剧集有待改进。
另外,台湾剧集的播放也很有问题,他们拍摄的剧集都不会有长剧,一般二十集左右就完了,有的甚至只有十多集而已。当然,人家的一集长度是一个多小时,不像内地和香港的一集只有40多分钟。可是拍这么短的剧集,如果放到内地播放的话,很快就会播完,但是台湾播剧却是细水长流的,差不多一星期播一集,结果一部短剧也要播几个月才播完,这样虽然对演员的印象可以加深,但是对喜欢追剧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了。当然,台湾的剧集有不少是即拍即播的,甚至是边拍边播,跟韩国剧集很像,所以才会有这种播放问题出现。
最后要说的是香港的电视剧。香港弹丸之地,只有七百万人口,但是娱乐明星的比例却是最高最密的,演员(包括主角、配角、绿叶演员)人数极多,而且娱乐事业十分蓬勃。而香港的电视剧制作机制同样很具特色,那就是由电视台自己包办制作。这和台湾和内地不同,台湾和内地是由制作公司拍摄,然后卖给电视台播放,或者由电视台出资,请制作公司拍摄的。但香港,则是由两家大电视台(ATV和TVB)包办所有的本土剧集制作。不过香港向来一台独大,所以到了现在,就只剩TVB一家电视台在自制剧集了。
但是我很喜欢香港剧集的播放机制,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播三部剧集,一部是30分钟的处境剧,两部正剧,每部剧每天只播一集,那么一部二十集的短剧,就要播放四个星期才完结,这样是最合理的,不仅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认识剧中的每一位演员,品味他们的演技,也能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品味剧集的内容,以及茶余饭后去倾谈交流看剧集的心得。因此港剧往往容易出经典剧集。
而港剧因为有这样一种播放机制,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去拍长剧,这样就减少了“亢长”的问题,港剧的节奏是很明快的,而且题材多是轻松,但又不是胡闹,他们能在轻松之中带出教育的意义。而港剧一旦拍摄长剧,就一定会成为经典。因为他们不会经常制作长剧,有时几年才制作一部,这样一来就会把最精华的东西放在这些长剧里面,于是这些长剧一面世,就会成为经典。
另外人家的题材是很广泛,历史剧、纪律部队剧、爱情轻喜剧、豪门恩怨情仇剧、武侠剧、神鬼剧以及历史戏说剧一应俱全,而且编剧一般都是很随心所欲地创作的,所以有些剧集很容易看得出是玩票性质的,就是编剧想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但港剧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是一家电视台拍摄的,所以演员就是他们公司自己的,因此来来去去真是那些熟悉的脸孔,尤其是绿叶演员。另外,就是因为资金问题,有的剧集他们因为制作费少的问题,就会出现粗制滥造,特别是古装戏,他们永远都是那条古装剧、那些古装戏服,一看就很熟悉了。除了跟内地合作,他们才会在场景及服饰上有所突破。但是港剧的古装戏服是很有讲究的,不会像内地拍《红楼梦》这样,乱用戏服,至少人家是什么时代,就会设计该时代特色的戏服,不像内地的一些古装剧那么穿越,那么亦古亦今。
因此,港剧有时看多了,会有让人腻的感觉,主要是剧情有一个既定模式,甚至是剧本也是如此。一些对白永远都会出现在港剧里面,这样就缺乏了“创新”,这方面确实需要跟台湾剧学习一下。
还有演员的问题,香港没有内地那么多专业的影视学院来培育人才,因此他们的演员很多是业余人士晋身,什么选美活动、什么歌手都会来演戏,所以演员的质素参差不齐。但是他们一年下来会拍许多部剧集,所以也很容易就会取得进步。他们就是靠着在不断的演戏当中吸收经验而增长演技的。但也由于他们不是专业出身,所以避免了一些专业演员的毛病,就是演戏痕迹太重,香港演员他们不是专业出身,演起来就会很自然地演回自己,就像生活里面一样,这一点是很好的,回归生活,才有共鸣嘛。但是他们演古装剧的时候,就有点不伦不类了。
总结之下,三地电视剧都各有优劣,如果能够集合大家的优点,去除缺点的话,绝对是可喜的。但问题是每次三地合拍的影视作品,总是会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可能因为三地的戏剧文化太不同了,所以一旦合作起来,起到的化学作用就是这样“不伦不类”。看来,文化差异还是很明显存在的。
希望三地戏剧文化能在不断的合作中摸索到门路,尽快打通关节,拍出优质的合拍作品。而三地戏剧文化能够更加开放,不要再有诸多的限制,真正把中国的戏剧文化壮大起来,超越欧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