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论贤臣谭文启双龙人文/历史文化历史 |
分类: 谈史论今 |
满清政府时期,许多的大臣都很有作为,但是他们却都是晚节不保,譬如索额图、隆科多、年羹尧,甚至和珅,他们无一不是在位期间为当时的政府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但又无一不是后来因为各种的错误而导致下台或者悲惨的命运。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权力使人腐化。
而在云云的清朝大臣当中,肃顺便是其中一个代表。肃顺是满洲人,但是他看出满人子弟的腐朽,所以在他崭露头角,掌握大权之后,强调用人唯贤,不分满汉。果然由他一手提拔的人才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尤其当时太平天国所向披靡,无人能敌的时候,肃顺提拔了左宗棠、曾国藩这样的汉人猛将,还赋予他们实权,自组大军,于是有了湘军这样的雄师,最终把太平天国之乱平定。所以肃顺在看人、用人方面的确是有他的一套。
不过,他和前面提到的那些人一样,当手握大权,春风得意之时,便被权力所腐化,陷入了争夺权柄的利欲深渊中。因为咸丰之弟恭亲王奕訢抚平京城之乱,并致力推行洋务,于是肃顺便深深感到了威胁。他和恭亲王素来不和,他担心恭亲王一旦大权在握,自己便难逃厄运。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他不惜挟天子以令诸侯,谁知道咸丰寿短,死后帝位就传给了由懿贵妃所生的太子,即同治皇帝。而肃顺和懿贵妃也是一直势同水火,懿贵妃与恭亲王有不为外人所知的亲密关系。如今同治登基,肃顺更加感到不利,于是最后他铤而走险,藉运送咸丰灵柩往皇陵时,联络各地藩镇,意欲兴动政变。
可是他棋差一着,恭亲王抢先行动,把他制住,而更重要导致他失败的原因,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本以为可利用那些被他提拔的外藩,但是事实上证明,这些外藩都是明哲保身之辈,所以肃顺虽然有兴变之心,却无兴变之力。而他一直以为是奇兵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在最后关头却反而成为他的催命使者。
肃顺和其党七大顾命大臣最终全部被掀翻,曾经叱咤一时的当朝首辅,只落得个乱臣之名,被斩首示众。所以权力的确是一件可怕的事,而任何从政之人却又无法摆脱“权力”二字,最终走上不归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