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藩的忠诚度

(2016-02-02 13:27:27)
标签:

历史

晋朝

政治

忠诚

分类: 晋朝历史

晋藩的忠诚:晋朝一百五十年统治时期的晋藩中,汉族的晋藩包括前凉张氏、西凉李氏、北燕冯氏等,这些晋藩对晋朝的忠诚都是相同民族基础上形成,通常接受晋朝册封或保持友好通使,从没向晋朝中央发动军事进攻。第二类是少数民族政权,接受晋朝册封或友好通使,也从没向晋朝军事进攻。这类晋藩包括代国拓跋氏、西秦乞伏氏、北凉沮渠氏等。第三类是接受晋朝册封或通使,友好一段时间后叛离晋朝,这类晋藩包括前燕、前秦、后秦等。第四类是自立帝王,但是承认晋朝正朔友好通使或和晋朝没有战争,靳准汉国、吕光的后凉、秃发氏的南凉等,第五类是承认晋朝正朔或称晋藩,但和晋朝有战争的,包括李雄成汉、石勒后赵等。晋朝成为晋藩的共主和周朝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点,相同的是晋藩像周朝诸侯尊周那样尊崇晋朝为共主,不同的是周朝诸侯和周朝同样都是王爵,而晋朝多数是晋帝独尊的形式,至于晋藩的忠诚度和忠诚方式和周朝的诸侯相仿。晋朝的汉族晋藩如前凉张氏、西凉李氏、北燕冯氏等就像周朝的同姓诸侯晋国、鲁国、燕国对周朝政府忠诚,汉族政权都忠于晋朝中央政府,即使远隔万里或道路阻断仍派遣使臣朝见江南的晋朝中央是最忠诚。第二类的代国拓跋氏很早就和晋朝友好,其内部有大量晋人,接受晋朝封代王,成为晋朝的行政单位,内部有晋人担任辅相等要职,有众多晋朝官员,在军事行动上能听从中央政府的命令,配合中央军作战,使用代国封号近六十年没称帝自立,这算是忠诚度最高的少数民族晋藩。西秦的乞伏氏和沮渠氏都是接受晋朝封号官职或友好通使的,也从来没有和晋朝交战,同样是忠诚度较高。第三类是接受晋朝的册封的前燕慕容氏,其祖上在司马懿时代就和司马氏建立合作,虽然一度矛盾,但是其内部忠于晋朝的思想浓重,慕容廆在辽东能效忠晋朝守边,救济百姓受到晋惠帝嘉奖,和晋朝的亲晋王段氏联姻,到拥戴司马睿即位,长期效忠晋朝,甚至给司马睿献玉玺,先后派王济、裴嶷等去建康朝见和报捷,晋朝在江南也常常派使臣去辽东慕容氏那里册封慕容廆父子和众将,运送军械千万,到了慕容皝时被册封燕王,仍然是忠于晋朝。前秦的苻洪父子也曾接受晋太宗的册封,担任公爵,后秦的姚弋仲父子也接受晋太宗册封公爵,姚弋仲还临终嘱咐儿子不要背叛晋朝,这几个政权都是祖先和长辈效忠晋朝,但是到了第三代或二代就不再效忠晋朝,忠诚度是七三开或对半分,其中前秦和后秦虽然叛晋,但又都一度降号称晋藩天王,保持名义晋帝独尊的形式,和晋朝保持亦战亦和的态度。第四类是自立帝王,但是从没和晋朝交战,甚至表示忠于晋朝。司马炎曾救助北狄遭遇水灾的屠各等部族,司马氏得民心,采取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能得到少数民族百姓的拥护,那些即使割据自立的少数民族贵族,往往也要考虑民心在形式上尊重晋朝,靳准自立称汉天王首次建立晋藩天王制度后,很多割据都用天王制度,吕光也是用天王制度,这两个政权都没有和晋朝交战。南凉的秃发氏也没有反晋,对内部汉民仍称晋人,秃发氏和司马氏后来也是姻亲,双方从没交战过,对晋朝的忠诚居多。第五类比较复杂,有的称帝有的称天王,虽然承认晋朝是中央和正朔,但是和晋朝也交战过。李雄的祖父和父亲李特是晋朝官员,李特和晋朝官员内部矛盾后让部下向晋朝中央表示学窦融和东汉的关系,承制封拜自称大将军,仍然以晋臣的身份割据,到李雄时称帝,在表面仍对人说自己很关心司马睿,对忠于晋朝的前凉张氏表示自己也忠于晋朝,若晋朝收复中原他就效忠晋朝。双方虽然开战,但是就像周朝的诸侯都称王和周王地位同级,仍称周王为天子共主,李雄对晋朝的态度相仿,他虽然和晋帝同样都是皇帝,但仍尊晋朝是正朔,李雄政权的臣民很多公开要求降号称晋藩王,这不仅体现民意,实际也确立了成汉是晋朝同帝级的晋藩。司马氏和石勒后赵的关系也相仿,石勒和晋朝有战争,而且有时非常激烈,但是他本身是晋朝成都王的旧部,对晋朝有些感情,受晋臣和内部亲晋势力的影响,没有把推翻晋朝作为基本目标,割据建立政权时,用了忠于晋朝的裴宪制定的制度,开始称王没有称帝和晋朝决裂对抗,后来灭称帝的刘曜自称天王,采纳的仍是靳准建立的制度,仍然没把自己和晋朝对立,后来甚至给晋朝纳赂,这是称臣的表示。尽管石勒仍然和晋朝争夺地盘交战,到石虎也是称天王时间多,对本民族称国人,对内部的汉族仍称晋人,用晋藩天王的形式笼络晋人。这类晋藩对晋朝的忠诚度只能算对半,其内部晋人和国人百姓忠诚多,少数民族贵族忠诚少。在晋朝的晋藩总体上对中央的忠诚能多些,主要也是建立在民意基础,晋朝早期执行的进步政策得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拥护,人民都不反晋,多数汉族和少数民族割据忠于晋朝,对晋朝的忠诚度很高,部分少数民族贵族为争地盘和利益,虽然分裂割据和晋朝交战,也被迫考虑民意,在形式上比晋帝低一级,称天王或王,显示自己不是反晋,他们对晋朝的忠诚度未必有多高,但是只要有政治才能会笼络民心的,都懂得保留晋朝共主的地位,奉行晋帝独尊的制度,顺应民意。晋朝像祖逖、孙惠、刘琨、高诩、鲁昌、慕容翰等评价的,皇帝没有无道的暴政,人民没有怨叛,民心仍然在晋朝,人民还怀念晋武帝时代的太康盛世,这是对晋朝忠诚的源头,也是衡量各政权对晋朝忠诚度的主要依据,也是晋朝在众多割据情况下长期发展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